紐交所史上首例!獨角獸無需IPO可直接上市,港股和A股看傻眼了

為了吸引“獨角獸”,各大交易所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如今,隨著Spotify成功直接上市,紐交所正將這場獨角獸“爭奪戰”推向一個高潮!

作者 | Jerry

報道 | 投資界PEdaily

無需IPO,“獨角獸”可以直接上市了。

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全球最大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正式在紐約交所掛牌交易,採取的是“直接上市”模式,成為紐交所史上第一家直接上市的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Spotify開盤報165.9美元,收盤價為149.6美元,較其上市首日參考價132美元上漲了13.33%,並沒有出現此前外界曾預測的一路狂跌情況。截止收盤時,Spotify市值約266.45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直接上市公司。

10年上市路:與騰訊淵源頗深

成立於 2008 年的 Spotify 擁有 7100 萬付費用戶,比排名第二的 Apple Music多一倍。截至 2017 年底,Spotify 的月活用戶約為 1.59 億,在去年第四季度,用戶聽歌時間合計為 114 億小時。

Spotify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營收逐年增加,2015年營收為23.7億美元,2016年營收為36億美元,2017年營收為49.9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了39%。

儘管營收高速增長,但Spotify這幾年一直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招股書顯示,Spotify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運營虧損分別為9800萬歐元、1.91億歐元、2.35億歐元、3.49億歐元、3.78億歐元。

而虧損原因是需要向音樂版權方支付鉅額的版權費用。截至2017年底,Spotify已經共計支付給音樂版權所有者超過97.6億美元版權費,與此同時還面臨16億美元的版權訴訟,該案件目前仍在加州聯邦法院審理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Spotify與騰訊淵源頗深。2017年12月,Spotify與騰訊及騰訊音樂宣佈股權投資,騰訊音樂娛樂和Spotify將以現金購入對方的少數股權。招股書顯示,2017年12月15日,Spotify發行8,552,440股普通股,以換取價值9.1億歐元(11.092億美元)的騰訊音樂娛樂非控股股權。

當前,Spotify持有騰訊音樂娛樂約9%的股權,並且約定無特別情況,3年時間不能出售。

截止上市前,Spotify兩位創始人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分別持股25.7%和13.2%,投票權分別為37.1%和43.1%,兩位創始人仍牢牢控制著公司的投票權。

另外,索尼音樂持有Spotify 5.7%股權,及1.8%的投票權;騰訊持有Spotify 7.5%股權,及2.4%投票權;老虎全球基金持有Spotify 6.9%的股權,及2.2%投票權。

為什麼選擇直接上市?

備受矚目的是,Spotify此次採用“直接上市”的模式,開創了紐交所乃至全球上市制度的先河。財富雜誌曾巧妙地評價這一制度,“如果說首次公開募股就像一場婚禮,那麼直接上市就像是私奔”。

具體地說,Spotify不用發行新股,只需簡單地登記現有股票,然後即可在資本市場上自由交易。也就是說,Spotify的公開上市其實並不是由公司發行新股,所有交易的股票全部來自於現有股東的拋售。

換言之,直接上市可以避免傳統IPO的“鎖定期”,對公司現有股東所持股份沒有限制,股東可以一次性賣出所有股票

跟傳統IPO差異更大的是,這家公司上市公開交易股票一腳踢開了作為保薦人的券商和投行,創新地採用一個無承銷商的公開上市方式。在直接上市的過程中,公司不需要招聘華爾街的銀行做承銷,這為獨角獸公司省去了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的承銷費。

另外,美國證監會還規定,在傳統IPO中公司必須保持一段時間的靜默期,但直接上市卻不同,公司高管在上市前可以公開討論公司情況。

儘管直接上市有很多優勢,但市場仍瀰漫不安的情緒。由於沒有投行做承銷商,缺少“詢價圈購”流程就意味著上市沒有了傳統的開盤價格發現機制,發行價將由市場供求狀況來決定。所以第一天交易時,選擇直接上市的公司的股價,很有可能會經歷劇烈波動。

這一點,連 Spotify 自己也在招股書說了:“我們普通股股價可能比一般承銷的 IPO 股價的波動性更大。而且,在紐約證券所上市後,股價也可能會迅速地遭遇顯著下跌。”

事實上,不是每個公司都適合直接上市。一般來說,只有評價最高、受公眾關注的公司才有能力進行直接上市。Spotify敢於以這樣的方式上市,在於他們巨大的品牌知名度和非常高的私人市場估值——一方面在全球擁有數千萬用戶,另一方面則是在上市前就擁有超200億美元的估值,堪稱獨角獸中的“獨角獸”。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港股和A股看傻眼了

Spotify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完成了上市的夢想,震撼著全球資本市場。

據知情人透露,Airbnb正在觀望Spotify的表現,以考慮是否選擇直接上市。此前曾有分析稱,如果Spotify直接上市能夠成功,會使Airbnb和Uber這樣的獨角獸公司也考慮用這種方式公開上市,引發連鎖反應。

在美國曆史上,直接上市的案例非常罕見,此前只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出現過,但也僅限於一些不出名的小型公司,Spotify是第一家選擇這種上市方式的大公司。而在港股和A股,更是從未出現過這種方式。

紐交所破天荒舉動的背後,是一場波及全球的獨角獸爭奪戰。一直以來,納斯達克是許多科技公司青睞的上市地點,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等全球市值很高的科技公司都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如今,為了搶奪全球獨角獸公司上市,不讓納斯達克一枝獨秀,從紐交所到港交所,再到中國大陸A股都紛紛修改上市規則。

在現在看來,紐交所“直接上市”這一創新嘗試殺傷力最大。“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可以說紐交所這一舉動直接讓港股和A股看傻眼了。

那將如何應對?港交所改革的時間表已經排好了,計劃在4月底敲定最終方案,落實港交所25年最大變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獨角獸赴港上市,力爭到今年秋天迎來第一家獨角獸。

而A股歷史大變革也即將來襲。3月31日,國務院同意併發布了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CDR即將登場,境內獨角獸上市也迎來了“綠色通道”。

為了吸引“獨角獸”,各大交易所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如今,隨著Spotify成功直接上市,紐交所正將這場獨角獸“爭奪戰”推向一個高潮。

紐交所史上首例!獨角獸無需IPO可直接上市,港股和A股看傻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