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幾千萬年前的一個寒冬,由於找不到食物,有一隻古猿不得不從樹上跳下,尋找新的食物。它雙腳直立在森林裡行走、奔跑,繼而跑出森林,看到山川、河流,看到大海、沙漠,看到從未經歷的奇偉瑰怪。

此時,古猿心底似乎有什麼東西炸裂了,它不懂眼前這些波瀾壯闊的景象到底意味著什麼,只是回望遠處的森林時,內心充滿了疑惑與悲涼。它繼續邁著笨拙的腳步,終於找到了一處洞穴,決定在此安家。

從古猿踏進洞穴的那刻起,屬於人類的歷史便註定了。

今天小巴為大家推薦的同讀好書叫《思維簡史》,在這本書裡,你將看到人類這棵會思考的蘆葦,是怎樣一步步進化,由叢林走向宇宙的。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不務正業的物理學家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思維簡史》的作者叫倫納德·蒙洛迪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理論物理學家。

事實上,這位老哥對於物理並沒有那麼多執念,1985年,他突發奇想地跳槽去了影視圈,由於物理學的背景,他成了《星際迷航》等科幻電影的編劇。

這還不算,1993年那會兒,他又跑去做遊戲,成了一名電腦遊戲製作人和設計者。

物理學家“浪”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蒙洛迪諾擔任編劇的某一天,他收到了一個邀請:和斯蒂芬·霍金一起完成《時間簡史》的寫作。

這個邀請讓蒙洛迪諾萬萬沒想到,欣喜過後,他又覺得十分苦惱,畢竟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彼時的斯蒂芬·霍金已經身患重病,雖然他本人名氣很大,但對於寫書這件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霍金並不懂得如何將深奧的物理知識寫得通俗易懂。

再三權衡之後,蒙洛迪諾終於決定接受這個邀請,而他的才華也確實得到認可,《時間簡史》這本書出版後成了現象級的暢銷之作。有人曾表示,如果真有讀者能在《時間簡史》中獲得閱讀上的樂趣,必須歸功於倫納德·蒙洛迪諾。因為他是個非常有趣的人,完全瞭解讀者想看什麼。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畢竟連霍金也說,蒙洛迪諾是“最會講故事的物理學家”。除了《時間簡史》,蒙洛迪諾還和霍金一起完成了《大設計》,他對寫書的熱情一發不可收,在他寫過的書中,其中一本名叫《醉漢的腳步》還曾入圍英國皇家學會圖書獎。

而在這本《思維簡史》裡,蒙洛迪諾將自己卓越的文筆和物理學知識完美展現,那些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在他筆下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段子。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好奇心的力量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從懵懂無知到洞悉萬物,是好奇心和求知慾推動著人類認知的發展。對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滿探索欲,並且習慣性地提出問題,正是人類思維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跟小孩子接觸過,你就知道他們最愛問“為什麼”。全世界小孩甚至在話還說不完整的時候,就提出了他們的第一個問題。他們每天不斷學習新事物,在他們眼裡,一切都是新鮮的。

千萬別小看這些問題,正是這種像嬰兒一樣對於認識世界的強烈渴望,讓人類開始成為一個會思考和質疑的物種。

隨著智人智力的提升,我們不僅對周邊世界提出問題,而且開始通過集思廣益來回答這些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會變得越來越離奇、複雜,不一定都是和日常生活相關,也不是慣常的生活經驗可以解答的,人會好奇那些脫離日常生活的神奇現象。

比如,做兩個鐵球同時下墜實驗的伽利略,他說速度和球的重量無關,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反常識的觀點。

而放眼看整個科學發展史,科學家們曾提出過太多“古怪的問題”,比如普朗克提出“能否不借助原子概念去理解熱力學”,國際物理學大會官方表示,世界上對此感興趣的人最多3個。

那些問題,在當時看完全沒有什麼用。人們研究這些的時候,想的也並不是將來要搞什麼發明,要創造出什麼工業革命;他們純粹是想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種與生存無關的思維追求,也許源自人類進化成智人以來就有的特性。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裡說,智人相對於其他直立人的一個認知升級,是我們能想象一些不存在的東西。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先想到,然後才做的。

歷史上的很多例子也證明了,人類往往是先有思維方式的重大改變,才有了生產生活的重大改變。思維先行,正是人類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敢於不斷提出問題,才推動著人類的不斷進步,才讓我們一步步從直立行走到月球漫步,從住的洞穴裡到駕駛汽車,從大草原住到摩天大樓。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冒險精神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思維簡史》告訴我們,突破極限的冒險精神至關重要。

當我們知道了世上萬物是由不同原子構成的之後,不禁要問,原子裡到底是什麼,那些更小的粒子如果存在的話,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從普朗克,經過愛因斯坦,到希格斯等人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挑戰這個認知的極限。

突破極限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科學研究經常是反人性的,有很多東西一旦跟你說破了,你接受了,完全可以很輕鬆地照著去做,但如果沒人告訴你,你要自己想出來可就難了。

你必須克服心理障礙,先自己跳出思維的屏障,再試圖搖醒其他人。很多時候,你不得不與普世認同的觀念對抗,在質疑和否定聲中獨自走自己的路。

人類有意識地走出常識的怪圈,對未知抱有善意的期許。每一次,當人類覺得前人提出的問題都被解決之後,新的未知又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而每一次突破這樣的極限,人類的思維就進化了一次。對於今日和未來的人,應該對世界永遠充滿這些需要突破的極限而感到興奮。

當下,時代飛速變化,今天流行的事物,明天可能就會過時淘汰,我們如果想時刻站在風潮的前沿,享受新事物帶來的紅利,就必須讓自己走出舒適區,跳出束縛自己的圈子,保持冒險的勇氣和突破個體極限的魄力。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認知升級,一出好戲

《時間簡史》第二作者:人類如何一步步由叢林走向宇宙

《思維簡史》這本書原名叫“The Upright Thinkers”,也就是直立行走的思想家。而它所講的內容,便是與這些思想家有關的,一出人類認知升級的好戲。

在很久以前,人類認為“天圓地方”,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漲潮就以為是神明的指示。而到了今天,連小學生都知道地球是圓的,潮汐是因為天體引力,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在發生變化。

那麼這個認知方式是怎麼一步步變化的呢?以後又可能會怎麼變化?《思維簡史》講的就是這件事。今天流行說“認知升級”,其實縱觀整個人類進化,這才是一部連續數千年的“認知升級史”。

相較從猿類進化成人,人類在認知升級歷史上的故事,更加驚心動魄。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同狹隘、偏見、固執、權威抗爭中。中世紀時候,那些被西方教會迫害卻誓死捍衛真理的科學家無不讓人動容,然而數百年之後,當後輩科學家推翻這些前輩們的觀點時,亦需要極大的勇氣。

例如破除了經典物理的神話,將牛頓從神壇拉下的愛因斯坦,卻始終無法接受量子理論。對於這個曾突破前人認知邊界的創新者而言,接受“上帝擲骰子”的假設是他自身的認知邊界。

因此蒙洛迪諾說:“科學是成見和權威的天敵,要想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必須具備公然對抗人人都相信的事實的意願,並能用可信的新觀念替代舊觀念。”

人類的故事,只有跳出舊的循環,才會開啟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