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法:阿爾都塞

《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法:阿爾都塞

研究筆記

論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①

過去我在論及生產活動以生產資料的更新為必要條件時,

有某種東西在我的分

析中只是簡略地一帶而過,

或只是一條附帶的隱線。

現在我要更充分地把它揭示 出

來,

並還歸它本身進行研究。

正如馬克思所說,

一種社會形態在進行生產活動的同時如不進行生產條件再生

產的話,

就一年也維持不下去。

連小孩都知道這一點。

② 因此,

生產的終極條件是各

種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它可以是" 簡單的"

準確說,

是生產的先決條件的 再生產,

可以是一種"

擴大規模"

的 在簡單再生產上的擴大 再生產。

讓我們暫時將這一差

別忽略不計。

那麼,

什麼是生產條件再生產呢

在這裡我們將進入一個 自從《資本論 》第二捲髮表起人們就非常熟悉但恰恰又將

其忽略的領域。

孤立地採取生產的視點甚至單純的生產實踐 本身抽象地相關於生

本文譯 自《列寧與哲學 》 紐約 每月評論出版社, ,

英譯者是本·

布里威特斯。

這篇文 章

年首次發表於法國《思想 》雜誌。

本文由最近研究中抽出的兩篇摘要補綴而成。

副標題"

研究筆記"

系作者 自己所加 文中闡述 的觀點亦

應看作是討論的導引。

—原注《馬克思致庫格曼 》 年 月 日 , 見 《書信選集 》莫斯科 年版 , 第 滅 一一原 注

產過程 的視點看問題,

視點本身就有著一成

不變的顯明性 一種經驗論類型 的意識形態顯

明性。

這兩種視點如此結合無間地進入我們的

日常"意識

" ,

以至於要提請大家接受再生 產的

視點,

雖不是完全不可能,

卻也是 極 其 困 難

的。

然而,

離開這個視點,

所有一切就不過是

空想 曲解比片面更糟,

甚至在生產的層面也

是這樣,

更不用說在純粹的實踐層面了。

讓我們試著循序漸進地研究這個問題。

簡言之,

一旦承認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源於

一種 占主導地位的生產方 式,

我 們 就 可 以 斷

言,

生產過程使現有的生產力發揮作用,

須在

一定的生產關係之 內,

並受其制約。

隨之而來的結論是 為了生存,

也為了能

夠進行生產,

每種社會形態都一定會在生產的

同時進行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因此,

就一定得

進行

生產力的再生產,

現存生產關係的再生產。

生產資料的再生產

早在《資本論 》第二卷 中,

馬克思就令人信

服地證明,

如果沒有生產的物質資料再生產即

生產資料再生產的話,

就不可能有生產活動。

現在,

每個人 包括國家資助其工作的資產階

級經濟學家或那些現代"

宏觀經濟學"

理論家

們 都認識到了這一點。

就連水平一般的經濟學家都知道,

每年應

預先明確需要哪些東西來替補生產中的損耗,

比如原材料、

固定設施 廠房、

生產工具 機

器 等等。

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水平一般的資本

家也同樣懂得這一點。

我說一般水平的經濟學

家 一般水平的資本家,

是因為他們都採取企

業經營的視點,

僅僅滿足於對企業經營的實際

財務核算作一評註。

幸有魁奈 ①首先提出了這個" 顯而易見 "的

問題,

也幸有馬克思解答了這個問題。

這兩位天

才使我們懂得,

不能在企業經營的層面來思考

生產的物質資料再生產,

因為在那個層面上,

這種再生產並不存在於它的實際條件之 中。

企業經營的層面所發生的只是一種物效, ⑧ 它

僅僅給予了一個再生產之必要性的觀念,

而絕

對沒有提供能加 以推敲的再生 產 的 條 件 和 機

制。

反思一下就足能證 明這一點。

一個資本家

先生,

他的紗廠生產羊毛線,

他必須進行原

材料、

機器設備的"再生產

" 。

但他 自己的 「屍

並不生產這些東西。

它們由澳大利亞牧場

先生和從事機械製造的工程師 先生來生產。

有了他們的產品,

先生才能進行生產條件的

再生產。

而 先生和 先生為了生產 出這些產

品,

也必須進行 自己的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樣,

他們的再生產條件也取決於別的資本家的

產品。

以此類推,

沒完沒了。

無論國 內市場,

還是國際市場,

都是照此進行,

為再生產服

務的 生產資料需求之滿足,

取決 於 市 場 供

應。

這一機制導向一條"無盡的鏈條

" 。

要推敲

它,

就必須循著馬克思所闡明的"個球性

"過

程,

特別是要對《資本論 》第二、

第三卷中關 於

第一部類 生產資料的生產 和第二部類 消費

資料的生產 之間資本循環的關係,

以及對剩餘

價值的實現問題加 以研究。

我們對此不再作深入的分析。

進行生產,

就必須進行物質條件的再生產這一客觀存在的

問題一點即明,

無須冗述。

勞動力的再生產

然而,

有一個問題讀者是不會 疏 漏 過 去

的。

我們已經探討過生產資料的再生產,

但還

沒有探討過生產力的再生產。

勞動力這個概念

把生產力和生產資料區別開來,

而勞動力的再

生產正是剛才我們所忽略了的問題。

我們從對企業經營的觀察中,

特別是從對

預計分期償付和投資的實際金 融 核 算 的 檢 驗

中,

就已能獲得客觀存在的再生產的物質過程

① 魁奈 。寧, 礴一 心、社' 確資產階級

古典經濟學家,

重農學派的創始人。

他把剩餘價值 研

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 '

第一 個把政治經濟學

建立在它的真正的即資本主 義的基礎 上"

馬 克 思

語。

—譯註② 或者說是表面效果

—譯註

的大致概念。

但我們現在所進入的領域,

恰恰

是觀察企業經營所不能及至、

或不能完全及至

的,

因為勞動力的再生產基本上發生於企業經

營之外。

勞動力再生產是如何得到保證的呢

勞動力再生產是靠給予勞 動 力 物 質 資 料

這些物質資料也需進行 自身的再生產,

即靠

工資來保證的。

工資在每個企業的核算中都 佔

有重要地位,

但僅僅是作為" 工資資本" , ① 而

根本不是作為勞動力物質再生產的條件。

無論如何,

事實上工資也還是有其" 功用

"

的。

工資雖僅代表出賣勞動力所產生價值的一

部分,

但它對於勞動力再生產是不可或缺的,

換言之,

它對於恢復僱傭勞動者的勞動力是不

可或缺的 總之,

僱傭勞動者須有錢支付房租和

衣食用費,

他才可能在下一天去上班,

上帝才

能再讓他活一天。

另外,

我們還應補充一點

工資對於撫養和教育孩子也是不可或缺的,

產者正是在子女的繁衍中進行著 自身勞動力的

再生產。

應記住 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的價值量 工

資,

不僅僅取決於一種"生物學的

"

最低保證工

資 各行業最低保證工資 的需要,

而且還取決

於一種有史可循的最低限需要 馬克思注 英國

工人需要啤酒,

而法國無產者需要葡萄酒,

一種歷史上經常變動的最低限需要。

我還要指出 , 這個最低限在歷史上具有兩

重形成的特膩 因為資本家階級所"認識到

"

工人階級的歷史需要並不能規定這個最低限,

這些需要須經無產階級的鬥 爭 兩 方 面 的 鬥

爭 反對延長勞動時間和反對降低工資 加以

強化,

才能規定這個最低限。

然而,

僅有物質條件的保證還不足 以進行

勞動力的再生產。

我說過,

有效的勞動力必須

是" 有技能"的

,

即適於在生產過程的複雜系統

內工作。

生產力的發展和一定時期的生產力所

構成的符合歷史發展 的整體生產類型都得 出一

個結 論 必先使勞動力 各自 具有專門的技

術,

然後才是進行勞動力的再生產。

而各種專

門的技術是按照勞動的社會化技術分工的各種

規格及其不同的"職業

"

和"

職位"

來劃分的。

在資本主義制度中,

勞動力的多樣化技術

的再生產是怎樣提供的呢 不同於帶有奴隸制

或農奴制特徵的社會形態,

在 資 本 主 義 社 會

裡,

勞動力技能的再生產靠生產內部的學徒方

式 " 現場"

提供的情況漸漸減少 這是一條趨向

律,

現在它越來越多地靠資本主義教育制度以

及其它組織和機構在生產外部來完成。

童們在學校學到了什麼呢 他們在學業

上雖然會差異懸殊,

但畢竟還是 學 會 了 讀、

寫以及加減乘除之類的許多技法,

他們也學到

了另一些東西,

包括"

科學文化"

或"文學文化

"

的基本知識 這種學習也許是初級的,

也許正

好相反。

這些學習在生產的不同工作中都有著

直接的功用 教育被劃分為培養體力勞動者的,

培養技術人員的,

培養工程師的,

最後是培養

高級管理人員的,

等等。

就這樣,

他們學到了"專門知識

" 。

在學校,

兒童們除學 習這 些 技 法 和 知 識

外,

還要學習 良好舉止的"

規矩" ,

即要學會在

勞動分工 中每個工作者應該保持的儀態。

根據"

先定的" ②工作職責

,

他們須學會遵守品行規

則,

保持公民 良知和職業道德。

所有這些規則

實際意味著對勞動的社會化技術分工的維護,

就其終極意義 講,

它們是階級統治所建立的

秩序的規則。

此外,

兒童們還要學會"

講標準

的法語" ,

學習正確的"

管理"

工人,

即 作為未

來的資本家及其僕從 學會恰當地" 吩咐

"工人

,

也就是說,

用一種合乎理想的正確方式"

對工

人講話" ,

等等'

對此我將作一個更為科學的闡述 勞動力

再生產不僅要求一種勞動力技能的再生產,

時,

也要求一種對現存秩序的規則附以人 身屈

從的再生 產,

即工人們對統治意識形態的歸順

心理 的再生 產,

以及一種剝削和壓迫的代理人

們恰如其分地操縱統 治意識形 態的能 力 的再生

產,

這一切甚至在"話語

"

上都為統治階級提供

① 馬克思給了它一個科學概念 可變資本 一原注② 指社會分工的結構 職能所決定的 一 譯 注

了優勢。

換言之,

學校 還有教會等另一些 國家機

構,

或軍隊等另一些 國家機器 教授"

專門知

識" ,

就在形式上保證 了對統 治 意 識 形 態 的 臣

服,

或者說是保證了統治意識形態在實踐中的

控制權。

所有那些生產的實施者、

剝削和壓迫的

代理人,

更不用說那些"意識形態的專業人員

"

馬克思語,

為了"

克盡職守地"

完成他們的任

務,

就一定會在某個方面被統治意識形態所"

染" ,

被剝削者 無產者 與剝削者 資產者,

削者的附庸 經理人員 與統治意識形態的祭司

長 職員 等等等等,

無不如此。

這裡揭示 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不僅

是勞動力技能的再生產,

而且是對統治意識形

態臣服 的 再 生 產。

即 使 有 此"不 僅

· ·

一而且 ⋯⋯

" ,

也還不夠充分,

因為很明顯 為勞動

力技能的再生 產所提供 的準備是 以 意識形 態的

臣服 為形式,

並受其制約的。

這就要承認一種新的實體的有效存在 意

識 形 態。

在這裡我想作兩點說明。

首先,

我須完成對再生產的分析。

我剛才對生產力再生產 即生產資料再生

產 的形式,

以及勞動力再生產的形式都作了簡

潔的概述。

但是我還沒有接觸到生 產關 系再生 產的問

題。

對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 方 式 的 理 論 來

說,

這是個至 關重要 的問題。

放過這個問題就

將是一個理論失誤 —說得壞點,

就是一個嚴

重的政治錯誤。

所以,

我將在此討論這個問題。

但為了適

從討論方法的邏輯,

我還要繞個大彎子來談。

其次,

為了繞這個彎子,

我就要重新提出

我 以前提過的問題 社會是什麼

只是對歷史唯物主義著名命題的重複 馬克思

把每個社會都設想為由"

層面"

或"

級域"

構成的結構。

它有一種特定的分節,

分為下層結構或稱經濟基礎 生產力和生產關

系的"

統一體"

和 上 層 結構。

上層結構包括

兩個"

層面"

或"級域

"一個是政治 —法律法律和國家 的 , 另一個是意識形態 不 同的

意識形態,

宗教的、

倫理的、

法律的、

政治的,

等等 的。

這個圖象除在理論上有給人啟迪的教益外

它揭示了馬克思和黑格爾的區別所在,

還有

其重要的理論長處 它使得有可能在它的基本

概念的理論機制之 內來銘記我稱之為各 自的作

用力標誌的那種東西。

這意味著什麼呢

把每個社會結構的圖象看作是在一個基礎

下層結構 上有兩個"

樓層"

的大廈,

很明顯是

一個隱喻 更準確地講,

是一個空間的隱喻

一個地形圖 ②的隱喻。

同每一種隱喻一樣,

暗示著某種東西,

使某種東西顯現出來。

它暗

示並顯現什麼呢 準確地講,

就是上面的樓層

如果不剛好座落在基礎之上的話,

是不會單獨" 矗立

"

在空 中 的。

大廈隱喻的 目的是要著重表現經濟基礎的" 最終決定作用

" ,

而它所產生的效果就賦予了

經濟基礎一個作用力的標誌。

這個標誌由於一

個著名的提法已變得盡人皆知了 上部"

樓層"

即上層結構 發生的事最終是被經濟基礎所發

生的事決定的。

由這個"

最終的"

作用力標誌所決定,

上層

結構的各個"

層面"

都被明確賦予了不同的作用

力標誌。

這些標誌分為哪幾種呢

由於上層結構的各層面都取決於經濟基礎

的作用力,

因此可 以說,

上層結構各層面沒有

最終的決定作用。

如果說它們的決定作用有其

下層結構和上層結構我 曾好幾次 ①強調

"

社會整體"

這一馬克思

主義概念的革命特性,

以使其與黑格爾的"總

體性"

概念區別開來。

我說過 而且 以下論點也

見《保衛馬克思 》和 《閱讀 資本論 》 兩本書的英文

版分別於 和 年出版'

一原注地形圖 源於希 臘字

,

意即"

點"。

地形圖表示在一個特定空間 喂兒 種實體各據的

位置 經濟 基礎 在底下,

之上是上層結構。

—原注

特定方式的話,

也只是在經濟基礎決定作用的

範疇之 內,

才是符合真實情況的。

對於經濟基礎的最終決定作用所確定的上

層結構各層面的作用力 或決定作用 標誌,

克思主義傳統認為有兩個方面 上層結構

對於經濟基礎而言有其"相對獨立性

"經

濟基礎之上的上層結構有一種"

交互作用" 。

因此我們可 以說,

馬克思主義的地形圖即

大廈 基礎和上層結構 的空間隱喻的理論上的

長處在於它所揭示的決定作用 或作用力標誌

的問題至關重要,

它表明正是基礎最終決定了

整座大廈。

作為結論,

它迫使我們提出"

派生

性"

的作用力類型為上層結構所特有這一理論

問題,

也就是說,

它迫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傳統

所相提並論的上層結構的相互作用和經濟基礎

之上上層結構的相對獨立性進行思考。

就大廈的空間隱喻來講,

各個社會結構的

圖象的缺陷在於它實際上顯然只是隱喻式的,

就是說它止於一種描述的形式。

現在我以為把各要點分別加以說明是可能

並且是可以企及的。

注意 我並不是以此來暗

指由於這個級層隱喻本身就要 求我 們 去超 越

它,

所以我想 要 放 棄 這 個 隱喻。

我是要超越

它,

但不是把它當作陳腐的東西扔掉。

我只想

探尋這個隱喻在一種描述的形式中所給予我們

的東西。

我相信,

有某種東西使事物存在的要素和

再生產基礎上的上層結構的性質特徵化了,

對此進行一番思索是有可能和有必要的。

雖然

大廈的空間隱喻表明了許多問題的存在,

但卻

不能對這些間題作出概念性的答案。

一旦人們

採取再生產的視點,

那麼這些問題就會立刻冰

釋了。

我的基本命題是 如不採取再生產的視點,

提出 並解答 這些問題就是不可能的。

我將以這一視點對法律、

國家和意識形態

作一簡短的分析。

採取再生產視點的同時,

也將從實踐和生產的視點來揭露真相。

國 家在《共產黨宣言 》和《路易 波拿巴的霧月

十 、日》以及所有馬克思、

列寧後期的經典文

章中,

特別是在馬克思有關巴黎公社的著作和

列寧的《國家與革命 》中,

都明確認為國家是一

種強制性的 ①機器。

克思主義傳統在這一點上是很嚴格的。

國家是

一種使統治階級 在 世紀是資產階級和大地

主 確保它們對工人階級的統治地 位 的"強制

工具" ② , 而前者能夠利用這個工具

迫使後者依附於剩餘價值的掠奪過程 即依附

於資本主義剝削。

因此,

國家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

稱作的 國家機器。

這個術語的含義不僅指 狹

義上的 專門化的機器 聯繫到法律實踐的要

求,

即警察、

法庭、

監獄,

我已認識到專門化

機器的實際存在及其必 要 性,

而且指作為最

後的強制力量直接干預局面的軍隊 無產階級

為此經驗付出過血的代價、

採取"應變行動

"

時的警察及其特屬部隊,

還有在這一切之上的

國家首腦、

政府和行政機構。

正如這種形式所呈現的那樣,

馬克思列寧

主義的國家"

理論"

接觸到了實質性要點。

而真

正實質性要點在於沒有任何疑問能夠須臾否認

所呈現的事實。

國家機器把國家界定為一種實

行強制的力量和在階級鬥爭中由資產階級及其

反對無產階級的盟友操縱的"為統治階級利益

服務"

的調解工具。

國家機器的確就是國家,

且對它的基本"功能

"

有著明確的規定。

從描述的理論到理論本身

正象我指出過的那樣,

相 對 於 大 廈 隱 喻

下層結構和上層結構 而言,

以上關於國家本

質的說明也還只是局部描述的。

① 一譯"

鎮壓性的"。

—譯註② 強調工具性質和結構狀態

,

而 。 , 則

還有 " 機構 ", "

器官"之意

強調結構中的功能作用

和效應過程。

下文中的 。 均譯為機器。

—譯註

我 以後要經常使用"

描述的"這個形容詞

為了避免含義模糊,

解釋 詞 語 就 成 為 必需的

了。

述及大廈隱喻或馬克 思 主 義 的國 家"

論" ,

每當我說這些是描述性概念或對 象 的 說

明時,

我本意上一點沒有批評的動機。

相反,

我有根據認為偉大的科學發現都必定要經過我

所稱作"描述的理論

"這一階段

它是所有理論

的第一階段,

至少在與我們相關的範疇 社會

形態科學的範 疇 是 這 樣。

就 此 而 論,

人 們

會 —按我的看法,

人們一定要 —正視這個過渡階段 , 因為它對於理論的發展是必需的 。過渡階段在我的表達法 中 就 記 作

"

描 述 的 理

論" ,

它在 自身的術語結合中揭示 出 一 種"

盾" 的對應現象

事實上,

由於 " 描述"

形容

詞,

術語理論"衝撞

"了某些詞語的界限

,

此,

我曾作過提示。

以上解釋的確切含義是

描述的理論"

毫無疑問是理論的不可逆轉

的開始階段,

但是,

用描述形式所呈現的

理論恰恰以一種" 矛盾

"的效果來要求理論 自身

的發展,

這樣理論就在發展中超越了"

描述"

形式。

讓我們轉 到 眼 下 的 話 題 —國家 —上來 , 從而進一步澄清上述觀念 。在我談到我們所引證的馬克思主義的國家

" 理論"

只是局部描述的理論時,

首先是指這個

描述的" 理論

"

毫無疑義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

的開始 其次是指這個開始為我們規定了實質

性要點,

也就是說規定了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

每一個後期發展的原則。

進一步講,

我所 以認為 馬克思主義的 描

述的國家理論是正確的,

皆因其涉及的國度中

絕大多數事實完全可以符合這個理論對它的對

象所下的定義。

例如,

把國家看作是存在於強制

性國家機器中的階級國家的定義,

洞察從

年 月大屠殺、

①鎮壓 巴黎公社、

年 月的" 流血星期 日

" 、 ② 鎮壓抵抗運動、

③ 夏 龍 慘 案

等等直到單純的審查制度的 鎮痛劑式 干涉,

比如禁止狄德羅的小說《修女 》的出版及雅蒂·

昂·

弗朗柯一齣戲的演出等等 一 系 列 歷 史 事

實,

指出所有這類事實在各種形態的壓迫制度

中,

不論壓迫制度存在於哪個國度,

都能觀察

得到 這個定義還揭露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剝削

形式以及對人民大眾的滅絕方式 各種帝國主

義的戰爭 這個定義也使 人 們 看到在狡檜的

日常統治下面 以政治民主制度的形式出現的那

種東西,

列寧沿用馬克思的說法,

把它叫做資

產階級專政。

然而,

描述的國家理論在整個國家理論的

構成中僅代表一個階段,

而這個理論本身則要

求這一階段的"更替

" 。

剛才談及的國家定義把

強制的事實與國家聯繫在一起,

把國家當做強

制性的國家機器,

如果說這種聯繫的確為我們

提供了證明和認識這些事實的方法的話,

那麼

很清楚,

這種"

相互關係"

就導致了一種非常特

殊的明顯性。

對此我在 後面將有所論述,

我要

說 , "是的,

就是這麼回事,

這 的確是真的" ④

在國家定義中,

事實的積累會成倍地增加

例證。

但是這不會使國家定義 或者說科學的

國家理論 真正有所發展。

因此,

每個描述的

理論都有"阻礙

"

理論發展的危險,

而發展才是

根本。

所以我認為,

為了把描述的理論發展成為

理論本身,

即為了進一步理解國家在其功能作

用中的機制,

有必要在國家作為國家機器這個

經典定義之上作些補充。

馬克思主 義國家理論的精曲

讓我首先說明一個要點 國家 及其在國

家機器中的存在方式 如不作為國家權力的功

能,

便沒有絲毫意義。

全部政治性的階級鬥爭

都圍繞著國家而展開。

我的意思指有時是某個

年 月 一 日,

巴黎無產階級 舉行起義,

圖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

起 義遭到殘酷鎮 壓,

一萬

多工人被屠殺。 "

這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

第一次偉大戰鬥" 馬克思語

—譯註②

"月

"

應為 月。

年 月 日彼得堡 萬工人

到冬宮和平請願,

遭到沙皇軍隊的屠 殺,

一千多 人

被打死,

二千多人受傷。

從此,

這一天 被 稱 為"

血星期 日" 。

—譯註③ 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 佔領法國期 間

,

法國人民 的

抵抗運動。

—譯註④ 見後

"

論意識形態" 。

—原注

階級擁有 即奪取並掌握 國家政權,

有時則是

階級間或階級的部分間的聯盟共同擁有國家政

權。

這個說明使我不得不把國家政權 維護或

擁有 劃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政治性階級鬥爭

的 目的,

另一是 國家機器。

我們知道,

國家機器 可 以 沿 留 不 滅。

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

年 月和 月 日的政局激變 ①、

年法蘭

西第二帝國的崩潰和 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的倒臺,

或是 一 年小資產階級的政治

起義等等都可 引以為證,

國家機器從來不會受

到影響或限制,

它可以經受得住危及國家政權

的政治事變。

甚至象 年"

十月革命"那樣的社會革

命,

在無產階級和少數農民聯合奪取國家政權

以後,

大部分國家機器仍然保留了下來。

列寧

曾一再重申這個事實。

把國家政權同國家機器相區別的主張看作

關於國家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部分是合理

的。

在馬克思《路易·

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日》和

《法蘭西階級鬥爭 》 雙

以後的著作中都有過明確的陳述。

以此要點來概括"馬克思 主 義 的 國家 理

論" , 就會看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總是 申明

國家是強制性的國家機器 國家政權和

國家機器一定要區別開來 階級鬥爭的 目

的是針對國家政權的,

所以掌握國家政權的階

級 或階級間的聯盟,

或階級部分 間的聯盟 就

利用國家機器的功能作用來實現他們階級的 目

的 , 無產階級一定要奪取國家政權,

以便

打碎現存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

代之以全然不

同的無產階級國家機器,

這是第一階段。

在此

之後,

就開始走上一個更為徹底的歷程,

即國

家消亡 廢除國家政權和國家機器 的歷程。

在以上陳述的背景下,

我原打算對關於國

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

所作的補充就已經顯得

話多了。

然而在我看來,

即使有這些補充,

個理論也還是局部描述的,

儘管它的確包含了

許多複雜的互有差異的原理, ,

但要理解這些原

理的功能和作用則有待於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國家愈識形態機器

對關於國家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

所要補充

的是另外一些東西。

在這裡我們必須小心地進入一個領域。

實在我們之前,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就已經

進入這個領域了,

但是他們沒有把理論在形式

上加以系統化,

決定性的理論進展僅只在他們

的經驗之談和陳述的步驟中暗示出來,

而 且他

們的經驗和方法主要限於政治實踐的領域。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政治實踐中,

們把實際的國家看得比"

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

論"

所下的國家定義更為複雜,

即使這個定義

有了發展,

象我剛才所表明的,

他們也還是這

樣認為。

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了這種複雜性,

但在理論上卻沒有對此進行相應的論述。

我試圖為這個相應的理論勾勒一個大致的

輪廓。

為此,

我提出下列命題。

為了發展國家理論,

不僅必須注意國 家政

權和 國家機器的區別,

而且還要注意另一類明

顯支持 強制性 國家機器的實體。

一定不要把

這類實體同 強制性 國家機器混淆起來。

我把

這類實體叫做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什麼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呢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能與 強制性 國家機

器棍為一談。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

國家機器

包括政府、

行政機構、

軍隊、

警察、

法庭、

獄等等。

我將把它們合稱為強·

制性 的 國 家 機

器。 " 強制性的

"

暗示上述國家機器是靠暴力發

揮其功能作用的 —至少在終極意義上是如此① 月

,

戴高樂出任總理,

之後推出新憲法。

日疑為 月 日之誤,

戴高樂當選總統。

—譯註① 據我所知

,

我現在所走的路以前只有葛蘭 西一人走

過。

他有一個"

令人驚異的"觀念

,

認為國家不能被

縮簡為 強制性 國家機器。

他提出國家還包括一定

數量的"

市民社會"

機構、

如教會、

學校、

工會等

等。

令人遺憾的是,

葛蘭西沒能把這些 機 構 系 統

化,

有關文字僅是一些精闢卻不完 整 的 筆 記。

見 葛蘭西《獄中筆記選 》" ,

,

第、 、

一 頁 另見"

給塔蒂亞

娜·

舒希特的信 收於 《獄' , 弓言》

,

年,

第峨 頁,

英 譯 本 待譯。

—原注

因為強制也可以採取非人身傷害的形式 比如

行政強制。

我把一定數量的實體叫做意識形態的國家

機器。

它們以各具特點的、

專門化的機構為形

式,

直接顯現於觀察者面前。

我依據經驗提出

這些實體的一覽表,

它們顯然要受到詳細的考

察、

檢驗、

更正和重新編排。

申明這種需要本

身就涵括了所有保留意見。

因此,

我們現在就

可 以把下列機構看作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它

們的排列順序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

—宗教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各種教會系統 ,

—教育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各種公立的和私立的學校系統 ,

—家庭意識形態國家機器,①

—法律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②

—政治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政治系統,

包括各個黨派,

—工會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

—傳播媒介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出版、

廣播、

電視等等

—文化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文學、

術、

體育比賽等等。

我說過,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能與 強制

的 國家機器混為一談。

那麼,

是什麼構成了

它們之間的區別呢

第一,

很明顯,

僅有一個 強制性 國家機

器,

但卻有許多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③ 甚至只

可推測這個"許多

"

的存在,

因為構成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多元性的單位因素作為一個實體不是

隨處可見的。

第二,

一元化的 強制性 國家機器完全屬

於公有的範疇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則相反,

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散狀系統,

它的較大部分屬

於私 有的範疇。

教堂、

黨派、

工會、

家庭、

些學校、

大多數報紙、

各種文化投機事業等等

都是私有的。

對第一點人們可 以放過不論,

但一定會有

人對第二點的提法提出疑問。

他們會說憑什麼

我認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大部分機構不具有

公有的地位,

而僅僅是私有的呢 作為一個自

覺的馬克思主義者,

葛蘭西 ④已經 反駁過這個

異議 了。

公有和私有的區別是資產階級法律 內

部的區別,

這在 從屬 領域 中是有確實根據

的,

因為資產階級法律恰在這個領域 中行使"

威" 。 ⑤而國家領域卻不存在這種區別

,

因 為國

家是"

凌駕於法律之上 的" ,

國家是統治階級的

國家,

它既不是公有也不是私有的,

而 恰恰

相反,

正是國家決定了一 切公有和私有之 間的

區別。

以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為研究起點,

也會

得 出同樣看法。

我們意識到的那些機構是"公

有"

還是"

私有"

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們如何

發揮作用。

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私有機構

是能夠圓滿地發揮其功能作用的。

對任何一種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進行嚴密的理性分析都可以

證實這一點。

現在該談到實質問題了。

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與強制性國家機器的基本差別是 強制性國

家機器"

用暴力手段"

發揮其功能作用,

意識形

態國家機器 則" 以意識形態方式

"

發揮其功能作

用。

我將修正一下關於這個差別的提法,

以便

把問題說清楚。

每一種國家機器,

無論是強制

的,

還是意識形態的,

都是既用暴力手段也用

意識形態方式來發揮其功能作用的。

然而有一

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可 以完全避免意識形態國家

① 家庭除有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功能外,

當然還有別

的功能。

它涉及勞動力的再生產。

在不同的生產方

式中,

它既是生產單位,

又是消費單位 一一原注

② 法律既屬於強制性國家機器, 也 屬於意識形態國家

機器。

—原注⑧ 原文中強制性國家機器是單數 它是個一兀化的整

體,

而意識形 態國家機器是複數 具有多 , 。 的 特

點。

—譯註④ 一 意大利共產黨創始

人和領導人之一。

他的理論和革命實踐 受 到 各 種"馬克思主義者

"

的推崇。

著作有 《葛蘭 西政治 著作

選 》 兩卷、

《獄中筆記選 》和 《獄中書信 》。

一 譯註

⑧"

從屬的領域"指從屬於國家的領域

,

即葛狡西所謂

的"

市民社會" 。

與市民社 會相對的是"

政治社 會"

法律在政治社 會中實行強制, 而 在 節民社 會中則行

使"

權威" 。

—譯註

機器與 強制性 國家機器的混淆。

強制性 國家機器首先並且主要是使用強

制手段 包括人身強制 來發揮其功能作用,

次才是使用意識形態方式。

這是事實。

絕對沒

有純粹的強制性機器 例如,

軍隊和警察行使

自己的職能也要利用意識形態方法。

因為它能

保證 內部團結,

並能擔保他們向外界宣揚的"

身價值" 。

形式相同,

但要顛倒一下 意識形態國家

機器首先並且主要是利用意識形態方式來發揮

其功能作用的,

其次才是使用強制手段,

雖然

在終極意義上講,

它只是淡化的、

隱蔽的,

至是象徵性的。

絕對沒有純粹的意識 形 態 機

器 學校和教堂就使用處罰、

開除、

免職等各

有所適的方法,

既"

懲戒"

教師和牧師,

也懲戒

學生和教徒。

家庭的真相與此相同, · ·

⋯文化的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真相也與此相 同 尤其是

審查制度,

以下就不一一列舉。

強制手段和意識形態方式決定了國家機器

的雙重 首要的和其次的 功能。

這個雙重功能

屬於 強制性 國家機器也好,

屬於意識形態國

家機器也好,

都能說 明兩類國家機器相互影響

所構成帥那種區別非常明顯但又界限微妙 或者說默契 的結合體

有必要對此再作補充麼

日常生活給我們提供了無數有關事例,

但是如

果我們不滿足於單純的觀察而 想 更 進 一 步 的

話,

就必須周密地研究這些事例。

以上論述仍然是在引導我們去了解是什麼

構成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表面上彼此迥異之個

體的單位元素。

如果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首先並

且主要是利用意識形態方式起功能作用的話,

那麼正是這一功能把它們的多樣性統一起來。

至於它們用以起作用的那個意識形態,

事實上

總要被統一於統治意識形 態之下,

儘管它與統

治意識形態之間存在著差異和矛盾。

這個統治

意識形態就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鑑於"

治階級"

原則上掌握國家政權 公開地,

但更經

常的是採取階級間或階級部分間聯盟的方式,

並且擁有由自己任意支配的 強制性 國家機器

這個事實,

我們就會承認,

上述統治階級在意

識形態國家機器中握有主動權,

以至在終極意

義上講,

統治意識形態是被統治階級實現於意

識形態國家機器之中的,

準確地說,

是實現於

它的對立面中的。

在 強制性 國家機器中利用

法律和法令行事與通過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統

治意識形態這個 中介" 行事 " 自然是大不相同

的。

我們必須深入研究二者差異的細節 —但是 , 這個差異掩蓋不了二者深層的同一性 。 據我

·

所知,

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在掌握政權的同

時把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裡 於 自己 的控制之下並

在其 中行使 自己的霸權的話,

那 麼 它的統治就

不會持久。

我僅舉一個例子來證明這一點 列

寧對教育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 革命 化 特 別 關

心,

就是想使其能夠為已經掌握政權的蘇維埃

無產階級服務,

以保障無產階級專政將來的鞏

固並向社會主義過渡。①

從上述說明可以瞭解到 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不只可以是標誌領地 的 界 樁,

而 且 也 可 以

是階級鬥爭一常常是激烈 的 階 級 鬥 爭一的 場

所。

②掌權階級 或階級聯盟 在意識形態國家

在 年的一篇傷感的文章裡,

克魯普斯卡婭記敘

了列寧的工作和她所認為的列寧的失誤。

—原注在此我只是對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的階級 牛爭作了

些簡述,

顯然並沒有詳論階級鬥爭問題。

要探討這個間題,

必須牢記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 》序言中

作了論述"在考察這些變革〔社會革命 〕時

,

必須時

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 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

面所發生的物質的、

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

的變革,

一種是人們藉以意識到這個 衝突併力求把

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

政治的、

宗教的、

藝術的〔美

學的 〕或哲學的,

簡言之,

意識形態的形式。 " 《馬

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頁,

引文中的小括號為譯者根據原注中的引文

所加。

階級鬥爭就是這樣在意識形態的形式中表現

和排演 指無產階級在鬥爭中鍛鍊 自己,

積累經驗

資產階級亦是如此。

—譯註 的,

在意識形態國

家機器中也同樣如是。

但是,

階級 牛爭遠不止在這

些形式中展開,

被剝削階級的鬥爭之所以在意 識形

態國家機器中排演並且掉轉意識形態武器來反對掌

權階級,

就是因為階級 鬥爭是要超出這些形式的。

由此而 引出第二個原則 階級鬥爭要超出意識

形態國家機器的形式,

是因為鬥爭的根源不在意識

形態之中,

而在於存在著剝削關係並構成了階級關

系基礎的下層結構和生產關係中。

—原注

機器中不能象在 強制性 國家機器中那樣輕易

地制定法律,

這不只是 因為該統治階級能夠在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長期保持 其 強 有 力 的 地

位,

而且也 因為被剝削階級能夠找到各種方法

和時機 或利用統治階級 內部的矛盾,

或在論

戰中擊敗他們的論點 在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

進行抵抗。

現在讓我作個小結。

如果我提出的命題是可以成立的,

我就將

藉此溯及馬克思主義經典國家理論,

並使它的

一個要點更為準確。

我認為把國家政權和國家

機器區別開來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我還認為,

國家機器包括兩類機構單位 代表強制性國家

機器的機構單位和代表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同

個體的機構單位。

如果上述得到認可,

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

下列問題的提出 究竟什麼是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的作用範圍 根據什麼說它們是重要的 換

言之,

這些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靠強制而靠意

識形態起作用,

那麼其功能相應指的是什麼

論生產關係的再生產在上面很長篇幅中懸而未 釋 的 中 心 問題

是 生產關係的再生產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現

在我可 以對此作出回答了。

如果用地形圖語言 下、

上層結構 來講,

會說 生產關係再生產在極大程度上 ①是靠法

律一政治的和意識形態的上層結構來保障的。

但是,

我認為問題的本質在於對這種描述

性語言的超越。

所以我寧願說 生產關係再生

產在極大程度上是靠 統治階級 在國家機器

強制性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中行使

國家權力來保障的。

一定要注意我 剛才所談的內容,

它現在集

於下列三種具有特徵的形式之 中

所有國家機器都是既靠強制也靠意識形

態起作用的。

區別在於 強制性 國家機器首先

並且主要是使用強制手段,

而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首先並且主要是利用意識形態方式。

強制性 國家機器構成一個有組織的整

體,

它的各個部分集附於一個指令機關,

即一

個掌握國家權力的統治階級的政治代理人所利

用的、

專搞階級 鬥爭的謀劃機關 , 而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則是個多元複合體,

它們彼此各異,

"

相對獨立" ,

並能為對立面提供一個資本主義

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夭然戰場。

兩種鬥爭的衝突 ② 以有限或極端的方式顯示其

效果,

在階級 鬥爭的其它從屬形式 中也是如此。

強制性 國家機器的一致性是靠掌權階

級的代理人領導之下的、

執行掌權階級階級 牛

爭政策的一元化集權組織來保證的 , 而各不相

同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一致性通常是在對抗

的局面中,

靠統治意識形態即統治階級的意識

形態來保證的。

只有把這些特徵考慮在內,

才有可能以下

面的方式,

即根據"

勞動分工"

的種類,

陳述生

產關係的再生產。

強制性國家機器的任務,

就它是一個鎮壓

機構來說,

本質上就在於用武力 人身傷害或

其它手段 來保證生產關係 說到底是剝 削關

系 再生產的政治條件。

國家機器不僅為 自身

的再生產 資本主義國家包括政治統治集團、

軍事統治集團等等 不遺餘力,

更重要的是,

它還用強制手段 從最殘酷的人身施暴、

純粹

的行政命令和禁令,

直到公開和隱蔽的審查制

度 來保證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運作的政治條件。

其實,

在特殊意義上講,

恰恰是意識形態國

家機器主要保證了生產關係的再生產。

而弧制

性國家機器則為它提供了一面"

擋箭牌" 。

統治

意識形態 即掌握國家權力的統治階級意 識形

態 沉重地集中作用於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

① 極大程度上 因為生產關係再生產 首先是依靠商品

生產和流通的物質性過程米進行的。

但是不應忽略

在上述過程中顯現出的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關係

—原注② 這兩種鬥爭在性質上是針鋒相對的

,

如維護現政權

推翻現政權、

剝削 反剝削,

在形式上各仃一套 方法

與手段。

—譯註。 因為強制性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都是為川'

部分的再生產服務的。

—原注

的調解作用在強制性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

機器之間,

在不 同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之間確

保了一種 有時象牙齒咬合般的" 和諧關係

" 。

這樣就導致了下面的假設 多樣性的意識

形態國家機器是在它們各自分擔的生產關係再

生產的任務中發揮功能作用的。

的確,

我們 已經列舉過相當數量的、

存在

於 當代資本主 義社會形態中的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 教育機器、

宗教機器、

家庭機器、

政治機

器、

工會機器、

傳播媒介機器、 "

文化"

機器等等。

但是,

在 以"

農奴制"

生產方式 通常稱為

封建生產方式 為特徵的社會形態中,

一些最

早的著名古代國家 更不用說君主專制國家了

就 已經有了單一的強制性國家機器,

它們與我

們今天所熟悉的強制性國家機器在形式上非常

相近。

然而,

那時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數量

比現在要少,

而且它們各自的類型也與現在不

同。

例如在中世紀,

教會 宗教的意識形態國

家機器 集許多功能於一身。

到今天,

這些功

能已經發展成若干個互有差異的意識形態國家

機器了。

新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與我們所引證

的過去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有聯繫的,

特別

是在教育和文化的功能方面。

過去與教會並列

的是家庭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它所扮演角色之

重要與它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中的作用不可同

日而語。

儘管如此,

教會和家庭並不是過去僅

有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那時還有一種政治的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象三級會議,

國會,

作為

現代政黨前身的不同政治派別和社團,

以及 自

治公社其後是"

自治城市"的整個政治系統 和

一種有勢力的"

原始工會"

我 冒昧用了個不合

時代的術語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即有勢力的商

人或銀行家組成的行會和技工公會等等。

甚至

出版和傳播媒介在那時也有了 無 可 置 疑 的 發

展,

戲劇藝術也是如此。

最初,

這些都是教會

無可爭議的一部分,

但到後來,

就逐漸從教會

中獨立 出來了。

我對前資本主義時期所作 的 廣 泛 研 究 表

明 這個時期毫無疑問存在著一個 佔支配地位

的 意識 形 態 國家機器 —教會。

它不僅具有宗

教的功能,

而且還將教育功能和大部分傳播功

能以及"

文化"功能集於一身

從 世紀到

世紀,

所有以宗教改革的衝突為開端的意識形

態鬥爭都歸入反教權和反教規的鬥爭之中,

決不是偶然的。

因為進行意識形態鬥爭正是 佔

支配地位的宗教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功能。

法國革命的首要 目標和革命的成功不僅在

於把國家政權從封建貴族手中轉至 以商人、

本家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手中,

並打碎了前者的

強制性國家機器而代之 以新的強制性國家機器

如國民 自衛軍,

而且還在於衝擊了頭號意識

形態國家機器一教會。

隨後,

教會變成了民間機

構,

其財產被沒收,

新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造

物接替了宗教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支配地位。

自然,

這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教協議 ①、

波旁王朝復辟 ⑧以及 貫 穿 世 紀

的工業資產階級與地主貴族階級之間的長期階

級鬥爭就是明證。

早先是教會使各種職能 日臻

完善,

其後,

資產階級則是利用學校來完善它

們。

因為只有把這些職能置於 自 己 的控 制 之

下,

資產階級才能夠建立霸權。

資產階級在法

國大革命初期設立的新的政治的、

議會民主制

的、

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

後來經過長期激烈

的鬥爭又得以恢復 在 年恢復了幾個月, ③

在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後恢復了數十年 ④,

是因為資產階級要利用它們,

而利用它們又正

是為了進行反對教會的鬥爭並從教會手中奪取

意識形態的職能,

換言之,

既是為了確保 自己

的政治霸權,

也是為了確保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的再生產所必需的意識形態霸權。

因此,

儘管根據並不充分,

我相信我還是

可以繼續展開下述命題的。

我認為,

通過暴力

形式的政治性階級鬥爭和反對原先佔支配地位

的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的意識形態階級鬥爭,

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成熟期,

把教 育的意

指 年拿破崙為爭取天主教徒的支持,

與羅馬教

皇簽訂的協議書。

—譯註年一 年為波旁 王朝復辟時期

一一 爺注

指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 弓 一。 一 譯之

指法蘭西第三共和 國 一。

—一

譯註

①②③④

識形 態 國家機器放到了支配地位。

這是一個"似非而是

"

的命題。

眾所周知,

資產階級一直想方設法藉助意識形態表象來描

述 自己和 自己所剝削的那些階級。

在這種表象

中,

佔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似乎的確

不是學校,

而是政治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即把普

選權和黨派鬥爭結合在一起的議會民主制度。

但是,

歷史 甚至僅就法國近代史而言 可

以證明,

資產階級過去能夠並且現在也能夠遷

就那些與議會民主制時期不一樣的政治的意識

形態國家機器,

比如在法蘭西第一和第二帝國

時期、

①君主立憲制 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 時

期、

議會君主制 路易·

菲利普 時期和總統

選舉制 戴高樂 時 期。

②在 英 國,

這一點更

為明顯。

按資產階級觀點,

英國革命特別"成

功" ,

不象法國的資產階級不得不 同意由農民和

平民在"革命 日

"

奪取政權 部分原因在於小貴

族階級的愚蠢,

併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而

英國的資產階級則能夠與貴族階級"妥協

" ,

與它長期"分享

"國家權力

,

共同使用國家機器

統治階級中所有心懷善念的人們共享太平。

在德國,

這一點可 以說是觸 目驚心了。

由於德

國的政治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很是落後,

帝國的

容克地主階級 以稗斯麥為代表 及其軍隊和警

察便為它提供保護並配備了領導班子。

因此可

以說,

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在"

斷送"

魏瑪共和

國 ③並委身於納粹主義之前,

就 已經把 自己的

徹底毀滅載入史冊了。

所以我有充分的理 由認為,

在政治的意識

形態國家機器這個前臺佈景背後,

資產階級所

安置的頭號 即佔支配地位的 意識形態國家機

器實際上代替了原先 佔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國

家機器一教會一的功能。

甚至還可 以補充說

學校一家庭聯合體代替了教會一家庭聯合體。

為什麼資本主義社會中教育的意識形態國

家機器實際上 佔有支配地位,

而且它又是怎樣

發揮作用的呢 以下四點足 以說明 這個問題

無論哪 一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都致力於

同一 目的 生產關係的再生產,

即資本主義剝

有叮關係的再生產。

各個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都利用與其相適

的方法來達到這個單一 目的。

政治機器的方法

是使個人臣服於政治的國家意識形態,

即臣服

於" 間接的"

議會制的 或" 直接的

"

公民投票

或法西斯主義的"民主

"意識形態

傳播媒介

機器則利用 出版、

廣播和電視這些傳播 幾具按

日常服量向每個公民灌輸民族主義、

沙文主義、

自由主義、

道德說教等等。

文化機器的方式與

此相 同 根據沙文主義觀點,

體育比賽的作用

頭等重要。

而宗教機器的方法是在布 道 和 其

它 如生 日、

婚喪等 一些大儀式中捉醒人們

人如果不愛他的鄰舍到那人打了他右臉他再仲

出左臉的程度,

那他就不過是一把塵上罷' 。

家庭機器等等就無需冗述了。

這是個不時被 前統治階級的、

無產者

及其組織的 反對聲所幹擾的音樂會,

而且這

個音樂 會只有一個樂譜 當權統治階級的樂 普。

它把早在基督教之前就創造了希臘奇蹟和羅 馬

偉業的偉大祖先的人本主義絕妙主題和有利害

寓意的、

特殊的和一般的民族主義、

道德說教

以及經濟主義 ④的主題合併到樂 曲之中。

在這個音樂會上,

的確有一個起支配作

用的角色。

這就是學校意識形態 國家機 器。

管它不事喧囂,

幾乎沒有人留意到它的樂聲。

學校接納各個階級的學齡兒童。

在校期間,

這些兒童最"

受擠對" ,

他們受著家庭國家機器

和教育國家機器的兩面擠壓。

學校無論使用舊

方法還是使用新方法,

都旨在強迫學生接受適

量的、

統治意識形態隱匿其中的 " 專 門 知 識"

① 法蘭西第一帝國 一 是拿破崙一世建立 的

法國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君主制國家 法蘭西 第二

帝國 一 是法國史上第二個資產階級 什主

制國家,

路易·

波拿巴為帝。

—譯註② 路易十八 一 年在位 查理 ' 一在位

路易·

菲利普 一 年在位,

稱"七月王朝

" 。

戴高樂 一 年 〔法蘭西第五

共和國第一屆總統。

總統選舉制延續至今。

一譯註③ 年建立的德意志共和 國

,

是資產階級一容克地

主專政的國家。

年希特勒 上臺 後,

共 和 國 結

束。

—譯註④ 國際工人運動中一種以迫求眼前經濟利益為 特 徵的機會主義思潮

—譯註

法文、

算術、

博物學、

科學知識和文學,

者乾脆就是提純的統治意識形態 倫理學、

民教育和哲學。

一大批孩子在大約十 六 歲 時

就被驅趕"到生產中來

" ,

成為工人和小農民。

另一批人 則繼續在學校教育中度過少年時代,

成績或好或壞,

總還有點進步 可他們還是 中

途落伍,

只成為低級或中級技術人員、

白領工

人、

低級和 中級行政人員以及形形色色的小資

產階級。

最後一批人到達了終點。

有的成為半

僱傭型的知識分子,

有的則象"

作為集體勞動

者的知識分子"一樣

,

成為剝削的實行者 資本

家、

經理人員 和壓迫的實施者 軍人、

警察、

政治家、

行政官員等等 以及專業的意識形態

工作者 各式各樣的僧侶,

可以確信他們中的

大多數都是"

俗人" 。 ①

在階級社會中,

上述每一批人都要完成各

自的任務,

而為他們提供的意識形態也正是與

他們各自的任務相適應的。

比如對被剝削者,

就提供一種"經濟高度發達的

" 、 "做好本職工

作的" 、 "

言行合乎道德 的" 、 "

履 行 公 民 職 責

的" 、 "

發揚民族精神的"和不關心政治的意識

對剝削的實行者則提供一種向工人發號施令並

對他們大談" 人際關係"

的能力 對壓迫的實施

者要提供一種維護秩序和強迫"無條件服從

"

能力,

或是一種巧妙應付政治領袖的言論所造

成的煽動性後果的能力 對專業意識形態工作

者卻要提供一種利用推崇、

蔑視、

欺詐、

煽動

的方法對人類意識的不 同層面加以分別處理的

能力,

以使其適應倫理道德、

樂善好施、 "

超驗

存在" 、

民族精神和法國的國際作用等等濫調。

當然,

象謙遜節制、

聽天 由命、

溫 良順從,

以及象憤世嫉俗、

目空一切、

驕橫傲慢、

厚顏

無恥、

自高 自大,

甚至象禮貌的談吐和狡詐的

辭令這些相互比照的德行,

很多見教於家庭、

教堂、

軍隊、

聖經、

電影、

甚至足球場,

但是,

沒有一個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能象學校那樣使資

本主義社會的全體兒童一天八小時、

一星期五

天或六天來做義務 還有不少是免費的 聽眾。

各種類型的專門知識無不隱含著統治階級

的意識形態。

正是靠傳授這些專門知識的學徒

制度,

資本主義社會生 產關 系 即被剝削者同

剝削者的關係 的再生產才得以大量進行。

個資本主義制度賴以生存的機制自然要被一種

普遍流行的學校觀念所掩蓋 因為這種觀念是

佔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基本形式之

一,

所 以才會普遍流行,

它把學校看成是清除

了意識形態影響的中立環境。

在那兒, "

父母"

他們是孩子的佔有者 把孩子託付給教師,

教師也尊重孩子們的"

良心"

與"

自由" ,

並且 以

自己為榜樣,

為他們展現了通向成年人的 自由、

道德和責任的途徑。

在此我要向另一些教師們致歉,

因為他們

在惡劣的條件下,

仍試圖掉轉他們在所"

教授"

的歷史和學問中找到的不多武器來反對坑害他

們的意識形態、

制度和實踐。

他們也是一種英

雄。

但是他們人數很少,

而大多數人甚至尚未

開始懷疑制度強加給他們的"工作

"

制度比他

們強大得多,

並且把他們擠壓變 形,

或 者 更

糟,

他們用最先進的發現 著名的新方法,

用 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獨創精神來進行"

工作" 。

他們毫無疑慮,

致使他們把熱忱貢獻於維護和

培養學校的意識形態表象。

而這個表象使今 日

之學校對於當代人來講就如同幾世紀前的教會

對於我們的祖先來講一樣,

是" 天賦的

" 、

有不

可或缺之效用的,

甚至是於人類有益的。

事實上,

教會作為佔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的角色今天已為學校所代替。

學校與

家庭的合作一如過去教會與家庭的合作。

我們

現在可 以斷言 一種史無前例的深層危機 目前

正動搖著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教育系統,

它雖象

以往一樣 如《共產黨宣言 》中就已宣告的 連帶

著一種動搖家庭系統的危機,

但這次則開始顯

露出政治的涵義,

因為學校 和學校一家庭聯

合體 構成了 佔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這個機器在生產關係再生產中又起著決定性作

用,

而世界範圍內的階級 鬥爭已經威脅到決定

這一切存在的生產方式了。

待續

① 就他們所從事工作的性質 功能 即維護現存秩序

而言。

—譯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