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1

在李宇春的新專輯《流行》發佈之後,有件事開始水落石出。

這件事就是,她為什麼走到今天,她憑什麼走到今天?唱功?舞臺表現力?她所承載的性別期待?十二年前的那次勝利?神秘的“玉米高層智囊團”(傳說她身邊有個類似於“梅黨”那樣的智囊團)?都是,也都不是。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名利場的成名法則,類似於火箭發射衛星。一顆衛星要想進入太空,必須要有第一推動力,靠這個推動力把自己送進某個軌道,到了這個軌道上之後,阻力就會近似於無,憑慣性也能運行很久。人也一樣,一個人要想成為人中龍鳳,也必須要有這樣的推力,一旦上了軌道,就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得到自由。

唱功、舞臺表現力、勝利,就是李宇春的第一推動力,也是很多憑藉一場勝利,一次耀眼,一筆資本,被送進軌道的人的第一推動力。但得到這種第一推動力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很多人都隨著推動力的減弱,慢慢落寞,慢慢墜落,她卻走到了現在?

《流行》專輯,讓這件事水落石出,讓她持續走下去,持續發光的,是她自我塑造的能力,和她爭取到的自我塑造的權力。能力帶來權力,權力強化能力,兩者互相作用。讓一顆星星,在推動力消失之後,找到新的軌道,新的發力點,持續照耀。

什麼是自我塑造能力?知道自己是誰,要什麼,以及如何要到。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需要這種能力,知道自己需要這個能力的人,往往要用漫長的時間,來完成鍛造。李宇春用十年時間,完成了這個過程。

2

2006年的專輯《皇后與夢想》,是李宇春的第一張完整的錄音室專輯,太合麥田製作發行。對於李宇春的定位,製作公司在摸索,李宇春也在摸索。最後給出的答卷,是一張舞曲風格佔主導的專輯,之所以有這樣的定位,是考慮到,一、李宇春已有的舞臺形象;二、唱片銷售不景氣的時代,歌手需要積累適合現場演出的作品。

十一首歌,氣質並不太一致,既有舞曲,也有較為清淡的中國風歌曲《冰菊物語》,主打歌《皇后與夢想》由張亞東作曲,歌詞是復古的,帶有七八十年代舞曲的典型意象:“閃爍的燈光,跳動的地板,燃燒所有羞澀感傷。”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第二張專輯《我的》,李宇春就開始參與自己的塑造了。十二首歌,有五首是以“我的”開頭,另一首叫《我》,這個概念,就是李宇春提出的。這張專輯,和上一張專輯比起來,概念性更強,調性更統一。

2008年的《少年中國》,只有六首歌的迷你專輯,這張專輯,完全是由李宇春自己策劃的,其中的《差生》是她第一首參與填詞的作品。

之後的兩年,她的形象,似乎又斑駁起來,她為李湘和王嶽倫兩口子製作的電影《十全九美》唱了主題曲《梨花香》,唱了公益歌曲風格的《用愛點亮希望》,為自己的故鄉唱了《蜀繡》,為湖南唱了《湘江的筆畫》,還為動畫片《西遊記2010》唱了主題曲。

對這一階段的創作,《新京報》的專訪裡是這麼寫的:

在開始出道的那幾年,她似乎是被公眾和公司捧著走的,創作對於她來說更像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小孩。她依稀記得自己的第一張專輯,由於對唱片製作還不太瞭解,創作者基於自己對李宇春價值觀、愛情觀的理解,幫她寫歌,公司按照市場流行指針給她設計風格,“那時的我更像是一個演繹者,處於默默觀察的狀態。”而從2009年開始,由於當時沒有收到什麼滿意的歌曲,她在製作人的鼓勵下逐漸開始探索創作的樂趣。

2009年,她用一張同名專輯,呈現了自己的創作能力,也呈現了她的自我塑造能力。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專輯裡十一首歌,八首由她自己作詞作曲,其中的《下個,路口,見》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歌的詞曲和編曲,都近乎完美,它用一種冷清疏離又迷幻的方式,去寫青春夢裡人,有一種憂鬱的冰冷夏日的氣氛。而在2014WhyMe演唱會上,李宇春又給出了另一個版本,這個版本,用Sting的Shape Of My Heart 作為編曲的素材來源,低落又溫暖,或許更接近李宇春創作時的真實狀態。

3

2009年是個轉折點。

從2009年開始,李宇春就開始全面掌控自己專輯的創作,後來,離開天娛,成立李宇春工作室,並且把經紀約放到自己和經紀人楊柳合作開設的黃色石頭工作室之後,她的自我塑造之路,就越來越少顧慮。

同時由她掌控的,還有 “WhyMe”演唱會和她的時尚形象。“WhyMe”從2006年開始,到2016年結束。演唱會的核心部分的,都由她掌握,現場表演和舞美不斷進化。時尚方面,從2012年開始,和法國時裝大師高緹耶的合作,也讓她的形象進一步擴張。

《流行》就是完全由她創意、掌控的作品。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整張專輯,如她所說,都用“流行”這個概念來進行統攝,講述了“流行”的方方面面:

同名主打歌《流行》描寫的是人們在數字時代對碎片信息的過度消費,社會新聞、娛樂八卦、網絡暴力都變成統一而簡單的情感宣洩。

《口音》唱的是北漂的故事,在北京這樣一座巨大而忙碌的城市裡,漂泊著多少操持不同“口音”的外鄉人,沒人知道。“我家鄉偏南,闖北的眼淚偏鹹,在這個陌生城市間,到底哪才是終點。”我想這句歌詞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

《Privacy》是對信息浪潮的反思。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無所不在的監視器所控制的世界,我們究竟是更安全還是更危險呢?

《焰火》這首歌寫於倫敦恐怖襲擊案發生後,我看到那些喜歡音樂的孩子們哭喊著從爆炸現場跑出來,有人流血,有人倒下,我的心情非常難過和沮喪。身為一名歌手,我知道演唱會現場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與音樂,與樂迷的“融合”,也是我們的驕傲,發生在那裡的襲擊,看到那些熱愛音樂的孩子受傷真的令我心疼。

製作班底,也是非常國際化的,包括美國製作人Justin Gray、洛杉磯電音創作組合NONFICTION、美籍華裔製作人ZHU,還有著名製作人陳偉倫。

自己掌控創作的優點,在這張專輯中得到完美體現。專輯概念強烈,氣質統一,主流流行文化和亞文化的融合正好,電音風格正,Future Bass元素好,旋律有記憶點,而且恰到好處。

例如《流行》裡,副歌部分讓人驚豔的笛子,還有《Privacy》裡的“the night… the night”和“to hide… to hide”,精巧的旋律,把整首歌點醒了,但她和製作人並沒有因為這些“金句”亮眼,就頻繁使用,而是控制了它的頻率,所以剛剛好,不甜不齁,不油膩。鑼、鐘聲、笛子和類似於廟宇唱誦的部分,又給十首歌增添了一種宗教氛圍。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她之前的專輯,從音樂到視覺,都是表面上中性、冷感和低慾望度,但內裡溫暖的,整體的色調,是濛濛的灰、白、黑和淡綠,是少年的顏色,是冷峻少年的味道,而這張專輯,表面上豔麗、性感、富有攻擊性,內裡卻是悲傷甚至絕望的,整體的色調,是黑裡飛金,桃紅襯著慘綠,霓虹色和荒野色交織,是成年人的顏色,是大衛·林奇和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的常用色。

最重要的是,李宇春一直希望自己的歌能干涉現實,不是單純的、光滑的、甜美的,沒有現實支點的,她寫的很多歌,都有新聞背景,例如《淹死的魚》。《流行》中的十首歌都有現實落腳點,她寫到了流行文化,碎片信息,網絡、窺視、暴力、死亡、新生。就像她以前的作品,會對童年消逝、童年景觀不再、人的模式化生存投以關注一樣。

所有這些,都是正在發生的,是這個時代的人生必經。所以,她最看重的,是在專輯首唱會當天發佈的《一趟》,這首歌的主旨是“人間一趟,看看太陽”,這個概念,是十首歌的起點,也是終點。要走這一趟,所以那些悲傷致鬱的經歷必不可少,有了這些經歷,最後才能慨然表示,這一趟並非虛度。

所以她說,她不像父母那一代,中年以後才進入數字化時代,也不像95後、00後,一出生就在一個數字化的世界,她在二者之間,“身體裡有兩個時代留下的烙印”,“我是全球化的,碎片化的,數字化的;但同時我是本土化的,我有一顆科技革命和數字浪潮席捲不了的溫暖之心”,這顆溫暖之心,就是對現實世界的關注。

4

不過,即便有了這樣的音樂成績,人們還在連綿不斷地問,李宇春為什麼紅?有什麼作品?知乎和百度問答上總有人提問,李宇春唱功怎麼樣,能不能上《我是歌手》?

好幾年前,還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說,每次有記者採訪李宇春,李宇春都會回答“在做音樂”、“去聽我的音樂”、“都在我的音樂裡”,她嘲諷地說:“李宇春有什麼音樂呢?”

不是李宇春沒有音樂,而是他們被成見困住了。他們不願意去看,去理解,即便看到了,也無法理解,他們還把音樂能力,狹窄地圈定在唱功上,還不是“唱功”的全部,而是“唱功”裡最容易識別的那部分,例如高音能力,甩裝飾音的能力。李宇春從沒展示過這方面的能力,她就在中音區來來去去,自然不能讓習慣了聲音奇觀的人滿意。

也有人說,不就是錢的事嗎?只要有錢,我也會。

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風格?想找電音製作者,你知道哪家強?哪家更適合你?誰的笛子吹得好?專輯封面穿什麼衣服?視覺效果該找誰設計?是否和自己調性吻合?即便有個超級強大的團隊,包辦了這一切,給你找了最好的製作人,最好的數碼音色,你能不能欣賞得了,知道它的好處在哪裡?能不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唱功是歌手的核心能力,但鑑賞、調動、綜合、協調這些因素的能力,是比唱功更大的能力。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歌手在自我塑造的路上,還常常犯一種錯誤,那就是會違背初心,慢慢走樣。人是無法跳脫自身,變成第三者去打量自己的,所以會經不住各種誘惑,覺得自己這也能唱,那種風格也能駕馭,這種衣服自己也能穿,那種話也能講。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被這雜駁的風格烘托出來,而是被它們吞噬了。

還有一種錯誤,是更可怕的錯誤,那就是,你的自我塑造裡,是沒有“我”的,和你真實的人格相去甚遠,很美,很好,但經不起長時間凝視、長時間打量。像一身鎧甲,金光閃閃,但和肉身完全不能相融,困在這樣的鎧甲裡久了,人是會瘋掉的。而李宇春的粉絲群體,以女性為主,她們的特點是,對偶像的觀察期,比男性要長,不容易被第一印象迷惑,她們願意尋求更長久的凝視。

她經受住了這種長久凝視。

她非常在意“我”的存在,在意獨立性,所以會用一整張專輯強調“我的”,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自己的音樂製作裡,直到完全掌控全局,會積極學習舞美、宣傳片拍攝的全部環節,直到可以和劉偉強導演平等交流影像製作的心得,這都是完整獲取“我”的武器,是一首更大的歌的一部分。所以,她也會和王小波的這段話發生共鳴:“

如果一個人不會唱,那麼全世界的歌對他毫無用處;如果他會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

她婉拒2013年春晚的邀請,也是因為這種獨立性,春晚希望她以選秀歌手代表人物的形象出現,唱別人寫的歌,而她卻不希望在事隔幾年之後,繼續打出“選秀老代表的旗號”。

而她終於接受2015年春晚的邀請,在出道十年的時候登上春晚舞臺,也是因為,這一次她能以歌手的身份出現,唱自己的歌。由此我們也更能看出她性格中執拗一面,如果外界一定要她選擇不適合自己的表達,她寧可沉默,一定要在積攢足夠的力量之後,等待合適的機會,去表達未經歪曲的自己。

她開了微博,卻並沒真正投入其中,在因為《流行》重返微博之前,她的最近一條微博,發佈於2013年,是為受災的家鄉祈福,而微博第一句話竟是“三年未登微博”——她的上一條微博,發佈於2009年。她之所以熱衷於使用Instagram,多半是因為那裡可以用圖片說話。

李宇春能紅這麼久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她疏懶於和世界交流,疏懶於用微博借力,更別提用微博或者其它社交工具互動、自黑、變身逗比。她看起來親切,但多少有點冷寂。但這種冷寂,卻讓她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己。

這都是自我塑造能力的核心,每個人都要在第一推動力慢慢消失之前,讓自己擁有這種能力,才能找到新動力。幕後推手、資本、創作班底,都會變,只有自我塑造的能力,總會屬於你。

李宇春不是在被公司、資金或者別的什麼,推動著,走上自我成就之路,而是主動接過,甚至奪過上天的雕塑刀,開始塑造自己。

這是每一個傾國傾城的人的必經之路。

韓松落見好|日常生活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