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要說在國產電影史中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月份,大概剛剛過去的七月份算得上是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顧上個月的國產電影市場,可謂精彩紛呈,雖然幾家歡喜幾家憂,但總體來說這對於整個國產電影市場都有著頗為重大的意義。

“三大王牌”+“兩大鬼才之作”成就輝煌七月檔

通常情況下,一個月裡只要能有一部叫好叫座的電影就已經值得鼓掌了,然而,回想上個月,那真是讓人跪地膜拜的節奏,優質電影層出不窮,簡直目不暇接~

先是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一馬當先,為七月份開了一個好頭。儘管上映之前大多觀眾對這部電影並沒有抱太大期望,但看過後卻紛紛被震撼到,大家不僅訝異於李易峰演技的突飛猛進,更是為國產商業大片的發展另眼相看。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節奏乾脆利落、內容緊張刺激、畫面酷炫流暢,能將“好看”與“內涵”完美結合,這部作品對於國產電影工業化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意義。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就在觀眾還沒從《動物世界》帶來的驚喜裡回過神之時,另外一部堪稱對整個國產電影都有著重大影響的作品緊接著跟上了。

當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僅用不到三天的時間突破9億票房,並且拿下豆瓣9.0的評分、成為近15年來唯一一部到達9分的華語片時,大家基本已經心知肚明,年度最佳就是它了,甚至,是近五年內最佳吧。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電影優質震撼人心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藥神》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本身的藝術範疇,它所掀起的對於抗癌藥價格的討論如同一股洪流一樣,不僅在群眾間迅速蔓延,同時還引起了國家總理的關注,並對相關部門做出批示,要求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曾經,我們總是遺憾自己沒有一部像《熔爐》、《摔跤吧!爸爸》一樣能對社會產生重大現實影響的電影,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也有了。

在《動物世界》和《藥神》掀起的熱浪裡,姜文導演的最新力作《邪不壓正》又是另外一種形式和題材。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這部作品的風格依舊很個性很姜文,角色大都帶有一種姜文式的瘋癲,劇情也充滿了大量的隱喻,喜歡的人會特別喜歡,而不喜歡的人會覺得不知所謂。雖然影片倉促的結尾被很多觀眾吐槽,但整體而言,《邪不壓正》仍不失為一部上呈佳作,畢竟姜文的作品,很多細節都是值得反覆回味的。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七月份的三部支柱電影可謂各有千秋,但其中也不乏透著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淡淡憂桑~

假如這三部電影分為三個不同檔期上映,那它們一定會是各自月份裡的領頭羊,而《動物世界》和《邪不壓正》無論在票房還是關注度方面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然而不巧的是,在《我不是藥神》的重力碾壓下,其他兩部電影還是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和影響。

尤其是《動物世界》,雖然口碑尚佳,但在票房方面,導演韓延顯然比較失望,他前段時間還在微博上發了一段文字,為自己的這場“冒險”做了一個略顯落寞的反省。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不過現在,電影票房已經突破5億,按照韓延此前“電影破5億”就啟動第二部的承諾,《動物世界2》的概念海報已經放出,估計不久後電影就會被提上日程,期望到時會有更加亮眼的表現。

如果說從七月初到七月中旬是“三座大山”的三足鼎立,那麼在七月底上映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和《西虹市首富》則是給七月做了一個漂亮的收尾。

徐克終究不愧是徐老怪,雖然《狄仁傑》有好多部,但是每一部都能給觀眾帶來完全不同的震撼與驚豔,如此天馬行空的大膽構想,大概是源於徐克骨子裡的那份率性與灑脫。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到現在,《狄仁傑》電影系列已經出了三部,接下來很可能還會有第四部、第五部......同樣的主創陣容、互相連接的故事內容,誰說中國沒有屬於自己的系列大片?《狄仁傑》不就是嗎?!要說國產電影中真正意義上的、優秀的系列電影作品,徐克的《狄仁傑》系列算是No.1了!

七月的電影類型應有盡有,喜劇片當然必不可少,看完《西虹市首富》之後,小編真心忍不住佩服沈騰是個鬼才。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一直以來,喜劇電影都被大眾定義為如快餐消費品一般的存在,哈哈一笑過後就什麼也留不下了,但是講真,喜劇創作很難,想讓觀眾從頭笑到尾更是難上加難。當以沈騰為主的“開心麻花”進入國產喜劇片市場後,喜劇電影不僅僅是好笑,它還具有了靈魂,可以說,“開心麻花”是國產電影市場中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而沈騰則是當下國產喜劇片裡的王炸!七月檔,因為有了《西虹市首富》的出現,在百般心情不停轉變過後,觀眾終於迎來了最後肆意開心的大笑狂歡。

這場強對強的電影競爭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雖然驚喜之中也有著遺憾,但這就是市場,即便沒有輸贏一說,也一定會分出高下。不過反過來想,假如不是這這些電影的碰撞,又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充滿紀念意義的七月檔呢?無論票房誰高誰低,這都是國產電影的勝利。

撤檔電影的退出或將意味著爛片時代終結?

就像開頭所說的幾家歡喜幾家憂那樣,有的電影能成為能國產電影的標誌性符號,而有的電影也只能是得到一個落寞退場的結果。

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或許如果不是電影《爵跡2》宣佈撤檔,大概很多觀眾都不知道它原本要在7月6日上映。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經過了第一部的口碑票房滑鐵盧,第二部能夠再度出山其實也是種莫大的勇氣,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預售階段五天內只有8000元預售額的打擊下,《爵跡2》最終還是選擇了撤檔退出。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儘管同第一部一樣,《爵跡2》的明星陣容依舊很強大很流量,但卻也改變不了被觀眾無視的命運,看來在理性與熱情的抉擇中,粉絲已經不再會盲目為偶像買單了。

無獨有偶的是,撤檔路上,有片作伴,有了《阿修羅》的陪伴,《爵跡2》並不寂寞。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與《爵跡2》不同,電影《阿修羅》是在上映之後才撤檔的。投資7.5億、耗時6年、力邀好萊塢團隊加盟,這部看上去本應是國產魔幻大片之光的作品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不僅沒有,它還很悲慘。與前期超高投入相對的是平均排片10%左右、3天票房收入4847萬元、豆瓣評分3.0分,選擇緊急撤檔大概也是片方在對最終入不敷出的預估下做出的最好選擇。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由此見得,高成本並不意味著就能拍出好片,而對於爛片來說,觀眾也不再那麼好騙。在經歷了多年價值審美混亂後,中國觀眾對於電影的選擇終於迴歸了理智,當這一源頭性的問題改變後,國產電影的發展也必將擁有全新的面貌,最終佔領電影市場的還是品質之作。

曾經,有著“國產電影保護月”的7月總被觀眾戲稱為“爛片保護月”,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過去的幾年裡,許多部口碑與票房不對稱的影片都在7月如魚得水一般,但今後這種情況估計再也不會出現了,誰優誰劣,群眾的眼睛最終還是雪亮的。只要電影真拍的好,哪怕不再有保護,國產電影也照樣不會受到衝擊,當然,假如是爛片,大家也不會再買賬了。

剛剛過去的七月,大概會被中國電影史銘記

經歷了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七月,國產電影市場的風向標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這其中,無論是一片叫好的電影還是一片唱衰的電影,大家都能從中瞥見國產電影的一些質的變化。

被罵了這麼多年,國產電影終於看見曙光了,這個七月,觀眾會記住,願今後的每個月都能如2018年的7月一樣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