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粉絲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作者/深幾度 來源/深幾度(ID:deepchanpin)

有人說,追星的本質其實是宗教。

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千百年前,人們把自己的美好生活寄託在上帝身上。而在今天,追星是一種審美追求,是一個人內心完美形象的現實化體現。

不管是宗教還是追星,其實都是把內心需求投射到外物之上。投射到外物上並沒有什麼錯誤。投射外物之後會有兩種狀態,一種是自我矮化,另一種是獨立平等,兩者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宗教改革”把獨立、自由、平等這些概念引入崇拜上帝這個活動,從而帶來了人的解放和社會發展。

今天的追星事業同樣在“宗教改革”,並在商業、社會層面實現完全不同於20年前的化學反應。

1517年10月31號,馬丁·路德將《95條論綱》貼在德國維滕堡城堡教堂大門上。

他說,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和上帝直接對話的權利。每個基督教徒都有權閱讀和理解《聖經》。面對上帝時同樣需要自由、平等。

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在此前,羅馬天主教會讓人們認為,人們必須通過教會繳納“贖罪券”才能和上帝對話,在上帝面前,人們永遠是有罪的,永遠是抬不起頭的。“贖罪券”成了羅馬天主教會腐敗、斂財的工具,而馬丁·路德用《95條論綱》掀起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如果你去深究“宗教改革”的成因會發現,其實這是媒介變革帶來的結果。

馬丁·路德此前100年已經有很多人想嘗試著做和他一樣的事情,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時勢造英雄,當時媒介方式的改變使馬丁·路德做到了——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使得文字書籍得以大量複製,知識訊息可以得到廣泛而迅速的散佈。人類因此首次可獨自閱讀與思考,個人主義及個人意志因之產生。

過去人們不得不通過聚集在教會,聽神職人員對聖經進行解讀。但在馬丁·路德的年代,《95條論綱》以及聖經隨著活字印刷術被迅速傳開,更世俗、更平等,更強調個人意志的新教隨著這場因印刷術引發的“媒介變革”迅速佔領了歐洲的半壁江山。

人們不再是盲目聽從羅馬天主教會對教義的解釋,而是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並且反過來不斷改造陳舊的宗教儀式——讓它變得更世俗、更親民、更普世。

“追星”作為另一種宗教,它也有著自己的意識形態、演變方向。

90年代、2000年初,我們常能在教科書、新聞上看到各種因追星產生的瘋狂舉動。追星被視為是種偏負面的行為,“理性追星”在當時還是公共輿論空間反覆討論的話題。

女粉絲楊麗娟自1994年開始迷戀劉德華後苦追偶像13年,楊父對女兒溺愛到毫無邊界。由於劉德華沒滿足其父親要求的私下見面合影的要求,最後釀就《女粉絲終見劉德華,老父不滿只合影跳海自殺》的慘劇。

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劉德華得知此女瘋狂行經後,通過經紀人批評其“不正確、不正常、不健康、不孝”,表示絕不會理會她的要求。最後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社區》還討論了這個話題。

坦率說,楊麗娟此舉純屬“巨嬰式”的追星,面對偶像只有一廂情願的索取。索取失敗後又是“撒潑打滾式”地綁架。看起來就像是幼兒園門口哭鬧的孩童,為了逼迫家長買零食、玩具,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我們不能說劉德華這種處理方式此舉不對,但是這也折射出了那個時代偶像在粉絲面前的地位。

過去的追星是“我唱你聽”、“我說你聽”,偶像往往高高在上,如神一般不可侵犯。

但是今天,我們似乎很少再會聽到公共輿論空間討論“理性追星”這個話題。

年輕人的獨立意志愈加強烈。粉絲可以隨時追隨一個偶像,也可以瞬間離開一個偶像。“脫粉”這件事變得輕輕鬆鬆。

這次微博粉絲嘉年華上,陳立農粉絲團團長就多次強調兩個詞:平等、尊重。

陳立農需要他們來帶動熱度,而他們通過追星獲得某種心理滿足——可能是看著陳立農的名氣越來越大,也可能是用一個欣賞的人填補生活閒暇。

追星這件事情,經過十多年來的發展正在變得愈加理智。我們不敢說所有粉絲都是理智的、健康的,但是一場追星的“宗教改革”在今天正在悄然展開。

推動這場“宗教改革”的新媒介,不再是印刷術,而是微博這樣的社交媒體。

和20年前不同,個人意志和個體自覺的正在隨著社交媒體崛起。偶像不再充滿光環。信息時代的“權力分散”正在帶來偶像和粉絲之間的“新權力結構”。

偶像的成功有賴於粉絲支持,一個明星微博ID的背後,其所蘊含的意義已經包括了明星自身品牌及其粉絲力量的總和。

社交媒體對偶像進行了全方位的曝光,偶像某種意義上隨時處在公眾目光監督之下。

粉絲會因為偶像的正確做法表示肯定,在偶像做出不當行為時則會表達剋制主動認錯。

粉絲與明星共同組成了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化族群。粉絲的各種活動不再是以偶像為中心,而是基於自身的喜好進行自由聯合與協作,將社會化網絡,尤其是微博的賦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權益。

粉絲甚至正在成為真正的“造星者”。微博粉絲嘉年華上,粉絲為偶像頒出網絡投票評選的獎項。從線上到線下,明星宣傳自己,粉絲追星應援,微博成了藝人從發掘到成長、爆紅的孵化器。

粉絲和偶像之間,正在形成更為健康的制衡關係。粉絲經濟模式也從原始的粉絲仰望偶像逐步演變為粉推經濟。這和“宗教改革”歷史中,普通信徒因印刷術自我覺醒幾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微博為代表的媒介變革讓粉絲們不斷掌握話語權,他們在公共輿論空間的分量越來越重。在微博這樣的輿論場上,他們理論上和偶像一樣都佔據了一個ID,他們可以讓偶像聽到自己的聲音。

粉絲活動不再一切都唯偶像是從,而是基於自身的喜好進行自由聯合與協作,展開實實在在的行動。他們通過微博這些社交媒體結實,並且迅速組建起社群,“用愛發電”指揮策劃一場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摩登中產”在《我們的帝國》裡面描述了TFboys的粉絲時如何追星的:

25歲以上的粉絲,正成為粉絲團隊的主導者。粉絲團隊多設有策劃、財務、後勤、美工、數據等小組,招聘時優先招募有專業背景的粉絲。他們精準計算每次宣傳活動,覆蓋人流和覆蓋面積,推算實際宣發效果,並做大數據報告。其專業程度不亞於商業標書。

粉絲團體不斷和商業企業合作,推動偶像在公共空間的曝光。他們還和微博這樣的平臺企業合作,推動社會公益——“熊貓守護者”這個微博與中國綠色基金會共同發的大熊貓棲息地生態保護公益活動,同樣在得到偶像和粉絲的支持。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TFboy粉絲團的常態,也是幾乎所有粉絲團體的常態——你甚至可以把這看成是某種新型的“公共參與”。

更有意思的是,一個名為TF日報的組織,作為一個主陣地在微博的粉絲團,他們居然通過微博+QQ這種線上運營的模式,已經正常運轉5年。粉絲團團長甚至也完成了多次平穩交接。

你很難相信,一個100多人的粉絲團體能夠依靠著“偶像”這一個看似虛無縹緲的信仰,在自我治理層面上實現如此大的成績。

界面文化在“火箭少女”出道時曾經刊出過這樣一篇文章《反抗、解讀與想象:女團選秀節目給我們留下了什麼?》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曾讓人深以為然:

我們的公共生活給年輕人提供的空間非常小,除了追星還能幹嗎?

接下來我要打的比方可能不是很恰當,但就像那個笑話說的一樣,如果你說一個大學生晚上去做小姐,聽起來感覺不太好,可如果你說一個小姐白天去大學聽課,就滿滿的正能量了。

就類似如果你換個思路,看到越來越多的粉絲團體其實已經在與商業企業、社交媒體共同塑造公共生活。你面對他們的眼神可能就會柔軟寬容很多。

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已經成為娛樂領域消費的中堅力量, 這一部分人群與微博日趨年輕化的主要用戶構成高度吻合。微博的粉絲嘉年華正是為連接平臺娛樂資源與年輕粉絲用戶特別打造的專屬追星場景。

在這裡明星、商業企業、粉絲聚合在一起,他們讓追星這件事滲透進更廣闊的社會空間,追星不再是個人小打小鬧的行為,而是組織化、商業化、社會化的運動。

這種“公共參與”往往和商業、和社會聯繫在一起,不斷激發化學反應。

我對追星無感,我也知道,我們沒辦法苛求太多,事實上也沒辦法想象一個規整、系統的公共參與體系。但是歷史有時候是一杯雞尾酒,很多時候就是這些粉絲團體,在側面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開放和進步。

他們打著追星的旗號,卻讓人們看到了年輕人的更多自主、參與、責任意識。

明星資本論終於要來辦活動了!

隨著兩檔偶像節目的爆紅,偶像產業被炒的火熱,但與此同時,退團、解約、官司糾紛層出不窮,“藝人紅了就要解約”已成為行業痛點。

究竟該如何解決經紀糾紛?摸清行業規則?解讀司法機關裁判理念呢?法律出版社、北京市影視娛樂法學會、明星資本論聯合主辦本次“演藝經紀行業”研討會,為你解答所有疑問。本次研討會上,由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周俊武律師娛樂法團隊的最新著作《周公觀娛:娛樂法江湖》也將舉辦首發儀式。關於線下論壇詳情,煩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瞭解。

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掃碼回覆【經紀】,即可獲得偶像經紀法律方向防坑秘籍,並參與為時40分鐘的線上互動答疑環節。感受各界資深人士的專業點評。

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偶像粉丝平等,追星“宗教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