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從誕生的那天起,成都就是一個“平”的城市。

一隻烏龜在蜀地的平原上緩慢爬行,畫出了一個圈,於是便有了錦官城的城牆。圈外是平坦緩慢的府南河水,圈裡是平坦寬闊的街道,生活是平坦安逸的舒適,成都人世世代代住在平坦的城頭,扎進了這個灰色棉花般平坦的溫柔鄉。

它迷人的魅力源自於此,它飽受詬病也源自與此。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

有人說成都缺少了戲劇感和衝擊感,城市大景觀是平淡甚至無聊的。沒有山沒有河沒有灘沒有海,沒有波瀾壯闊和驚濤駭浪,只有望不到頭的城市森林。連在這裡的生活,也是平淡無奇、興致缺缺。

但也許,“平”才是生活最高級的狀態呢?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街道

成都是平的,所以成都的市中心也是平的。

這裡的平,並不僅僅是因為它低密度的平坦,更在於它衡量這座城市的尺度是“平”的。

一切溫柔的,激烈的,古老的,摩登的,傳統的,叛逆的,精英的,平民的城市元素,都不會產生高低的分野,它們都能在這“平”的空間中得到一份包容和理解。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你有在午夜來過這裡嗎?

那是一個用語言難以描述的城市夜景。黑夜之中,整個人被宮闕、神像、銀杏、櫥窗、漢字所環抱,仰頭便能看見大慈寺的屋簷上露著東大街的玻璃天幕,水池倒映著古塔和發光字,微醺的本地人和倒時差的外國人擦肩而過,那場面就像是一幅異化的中國水墨畫。

這座成都引以為傲的城中之城就如同一個小成都,正在以一種逆城市化的姿態,濃縮著成都的全部精神內核。

壹 | 歷史與城市和平共處

老人家們說,成都的一環內曾經遍地都是川西老房子、四合院、雕花大門頭,人們就生活在這些比他們父輩還老的房子裡,過著清貧但卻滿足的生活。

在後來的日子裡,在成都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遺憾地,一些老建築被徹底從這個城市的記憶中抹去。而它們所構建起來的那個迷人的老成都,也許在我們認識這座城市前,就早已分崩離析。

以至於當我們回望這個城市的昨天和過往,也仿若在蜀地的大霧中,朦朧而令人疑惑。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成都的老建築

每個城市的老建築,都是歷史基因的沉澱,承載著老市民們的童年舊夢,擔負著新市民們的情感認同。在城市化革新的大浪潮中,如何對待這些苟延殘喘的青磚灰瓦,真實地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態度和良心。

2014年秋天,紗帽街的圍擋撤除後,人們驚喜地發現,紗帽街社區原有的六棟古院落和建築被妥善地修復和保護,掩映在川西風格的現代建築中,形成了一個奇妙但卻融洽的畫面。

在平的成都,城市中心最終選擇了讓歷史與城市平和共處。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如果中國城市的廣場上也有方尖碑,那麼我想它一定是焚字塔的模樣。”

彷彿是為了驗證這個說法,始建於明代的字庫塔矗立在漫廣場最醒目的位置,試圖以一種紀念碑的形態,喚起那份失落已久的、關於傳統人文的城市榮譽感。

那些散落在各個角落的老建築,亦未被圈地隔離和空殼保護,它們完全、徹底地融入了這座城市的運轉中。清朝滿族官員的私宅,廣東商人修築的會館,大慈寺僧人修行的禪房,民國富豪的府邸,沒有被灰塵和雜草吞沒,而是以最新的功能、最驕傲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現在的東糠市街,博舍酒店大堂

逝去的早已逝去,如何挽留倖存者,使他們“還能用”、“還有用”,是當前最有效的保護。保護並非簡單的物質保育,如何圍繞深根於人們心中的文化與歷史,圍繞著先輩的體溫與過往,營造出一種與我們日常生活貼近的場所感,才是消弭與歷史之間隔閡的最佳選擇。

而現在,這些容顏古老但擁有年輕靈魂的建築,正在試圖召集人們重新聚攏於此,聚攏在這片差點被我們遺忘的古老區域。使人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真正屬於中國人的城市空間。

貳 | 宗教與城市平等對話

“成都,就一‘容’城嘛。”

它當然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們甚至都不能意識到被它包裹的舒適感。而在這種包容的環境下,自古以來,它就是一個各派宗教百花齊放的多元城市。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成都的宗教建築

站在政治中心天府廣場上,你能透過成都博物館精心設計的縫隙看到皇城清真寺的綠色瓦片,而以無神論為基礎的科技博物館後面卻站立著平安橋天主堂的聖母像,再往北走,就是文殊院連綿不斷的大片紅牆。成都是個神奇的地方,文化的交融甚至讓人都忘了,它還是道教文化的一個源頭。

城市與宗教平等對話,是成都的另外一種“平”。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鬧市中的大慈寺。從魏晉建寺,到唐玄奘受戒,再到明朝毀於大火,再到1983年改為成都博物館,最後重新開寺,它一直都位於這塊成都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段。

如今的它禪坐於寸土寸金的成都遠洋太古裡中,佛陀的磚瓦倒映著城市的霓虹燈,“震旦第一叢林”的名號,在這一盛景之下也變得魔幻起來。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彌勒佛與圓一小和尚

大慈寺是一個可以避世的好地方,對這份出世寧靜的獲取也是毫不費力的、低成本的。你只需要跨過那道門檻,而門檻外的那個喧囂世界讓這份安寧更加可貴。

寺廟門口每天熙熙攘攘,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人們對它紛紛側目。無數的無神論者和反叛者從門口經過,但它卻並不顯得泥古而拘謹,而是以寬容的姿勢擁抱著這個全新的城市。

神聖與世俗,從來都是統一體中的兩個方面。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大慈茶社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魚形鍾錘之後的大慈茶社裡,人們躺在竹椅上,嘬著茶水,捕捉著從天井裡漏下的太陽。開水慢慢地燒,茶也要慢慢地泡,大家都在慢慢地等待時間溜走。

這裡就像是成都人在成都遠洋太古裡出現前就為它繪製好的藍本,古剎的鐘鳴聲和著人們的談笑聲,兩個小世界在這個天井裡有趣地、和諧地共生著。

神聖和世俗,也許從一開始就模糊了邊界。

叄 | 市井與城市平實共生

成都的市井氣息是在“成都”兩字中明明白白寫著的。

假如你來過成都,就無法不被街頭巷尾各種美食小店、茶館、流動商販所吸引——它們中的大多數明明看起來並不怎麼精緻,甚至還有點粗陋,但旺盛的人氣和親切的氛圍卻總讓人躍躍欲試。開著豪車在蒼蠅館子門口排隊並不是存在於網絡上的段子,它真實地發生在成都的每個角落。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市井的成都

“平”意味著沒有高低之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能融洽地共處共生,這是從成都骨子裡散發出的柔和。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東糠市街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與市井文化的融洽,是這個城市之心更溫柔的一面。

它之所以溫柔,是因為它是從成都最市井、最溫潤的土壤中直接生長出來的,證據便是與成都遠洋太古裡一街之隔的東糠市街。這條狹小的街道保留著典型成都風格的人間煙火,它是成都人最為熟悉、最為依戀的城市元素。

歷史上,大慈寺的廟前就是繁盛的街市。而東糠市街、西糠市街、南糠市街、北糠市街及相鄰的和尚街、筆帖式街、油簍街,這些名字無一不暗示著這裡曾經的熙攘和市井。百年前,它們曾在這裡共同構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大市場。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漫廣場,原和尚街

如今的成都遠洋太古裡,將這些歷史上的肌理脈絡深刻在了自己的街道網絡中,舊的里巷與新的街道交織,那絲令人親近的市井感、空間感,從此以一種更新的方式得到了延續。

身處這些里弄街巷之間,卻始終感覺依然在錦江區的老街裡穿行,而非一個冰冷的商場。在這個24小時開放的城市“街區”裡,你能真正體會到“逛”的意義,哪怕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買,也有一席之地屬於你。

城市的生活美感和自由唾手可得。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高樓林立的包圍中,它也在嘗試用街道這一方式和這座城市的靈魂進行對話。“城市之道,在於把民眾生活、人文雅緻與自然哲學昇華為街巷的氛圍。”

大慈寺的紅牆翠竹被一圈餐廳和茶館環繞,那裡是慢裡,代表著成都自古以來的慢生活;寺廟之外的三條流光溢彩的購物街貫通東西,那是快裡,寄託著成都對國際化的理解和參悟。

一快一慢,快耍慢活。有時候,弄懂一座城市的精神內核也許不是一件那麼艱澀的事情。

肆 | 藝術與城市平行生長

成都不僅有充滿煙火氣的火鍋、串串、蓋碗茶,還有星星詩刊、傷痕美術、鄉土繪畫、藍頂藝術區和A4美術館。

成都的“平”接納萬物。總是被視作艱澀難懂的當代藝術,在這座中國當代藝術重鎮中,有著超乎想象的蓬勃發展。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特質,使成都遠洋太古裡像一幅畫卷般完全舒展鋪開,能夠裝載這座城市文化的諸多細節:不僅僅是商鋪、古建、宗教、老街道,還關乎著更廣闊的視野、更前瞻的未來、更開放的思想。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街區內的各個角落擺放著二十件由國內外藝術家們定製的作品,每一件的風格都完全迥異,卻都是藝術家們對成都、對成都遠洋太古裡的獨特解讀。

把藝術作品從藝術館搬出來,消除被圍欄、櫥窗束之高閣的距離感,藝術作品們自然地、不經意地與經過的行人發生聯繫。人們與藝術在這裡不期而遇,已然成為了一種日常。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漫想

正如不經意在某個轉角就能撞上的藝術裝置,那些未被絕對物化的、流動性的文化展覽,也在這片土地上以一種時間上的線性敘事不斷生髮著。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廣東會館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Found MUJI 在廣東會館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ZIP新媒體藝術展和“成都花園”全球發佈

“在偶然經過廣東會館看到FOUND MUJI展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樣樸實而震撼的展陳只會存在於民俗博物館裡。”

開闊的街道和親和的空間佈局,為這裡的各種文化展覽被看見提供了絕佳的先天條件。廣東會館、大慈寺前的漫廣場、各種破除了傳統商場天花板桎梏的單體建築,都是各類文化展陳的完美秀場。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成都遠洋太古裡舉辦的部分文化活動

在單純地呈現關乎設計、繪畫、文學、電影、戲劇等藝術文化切面的同時,這裡也不乏與各種商業品牌方合作開設的展覽。它們在被貼上“網紅打卡點”、“品牌快閃店”的現代化標籤的同時,無一例外地也在謀求一種雙全法:如何讓一座城市的商業和藝術,在天平上達到精妙的平衡。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成都遠洋太古裡舉辦的部分文化活動

從一卷小小的膠帶到一個奢侈品手袋,從中華鞋履的前世今生到一顆咖啡豆如何保證純正——沒有設置高不可攀的准入門檻,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平”其實也是一種行為風格,不驚不乍。

它正在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滋養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土壤。一切看起來都是水到渠成,理所當然。

伍| 平民意識和平的城市

易中天在《讀城記 》中寫到 : “如果說北京是帝王貴胄 、文人學者 、市井小民共生共處的地面 , 那麼 , 成都則更多的是平民的樂土。”

成都的文化內核中所具有的 “平民意識 ”, 其本質便是 “以人為本 ”。它蘊含著樸素的人本主義思想內涵和價值取向, 那是一種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嚴、價值、 情感和自由的精神。

這一意識是無法觸碰的,因為它們早已從兩千多年的歷史縫隙與文化記憶中彌散出來 , 在說唱俑的笑臉中,在杜甫舒展的眉頭中,在蓋碗茶的無限續水中,在川菜的美味廉價中。

它們深深地融入到這座城市溼潤的空氣中 , 滲透到大街上行走人群的潛意識裡。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在成都的中心,“人”是街道上的主角,所以它的頂上是不加蓋的。

這裡一切的一切都在釋放著人本主義的關懷,無論是低矮的建築,還是寬闊的街巷,這些建築都在試圖與步行其中的人們平等地對話。它把人們從傳統的買賣行為模式中解放了出來,使他們更關注天空,關注文化,關注自我,更關注與他們擦肩而過的人。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如果你來過這裡,就一定會記得西廣場上端著長槍大炮的街拍攝影師們。他們站成一排,用長焦鏡頭穿過混亂的人流,捕捉穿著時尚、極具個性的街頭潮人。

誰也無法否認,成都遠洋太古裡的到來大大助長了這座城市的街拍文化的氣焰。其中最美好的地方在於,鼓勵人們穿著出自我風格,無論階級與貧富,年齡與形貌。

而這也是這塊平坦之地的魔力,鼓勵人們關注最內在的自我,並且釋放它。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滲透性的開放街區,允許更多的人融入街區空間,進而包容不同年齡、社會階層、族群。那些行走在里巷之中的多元人類是這個城市最迷人的城市景觀,他們讓人意識到人類內心的有趣和生動,而不再是一個生物學或者政治學上的詞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裡歡迎所有人,它亦屬於所有人。

平的成都,平的城市中心

成都是平的,所以這座城市中心也是平的——這句話讀起來朗朗上口,看上去也順理成章。然而,實現它的背後需要怎樣嚴密的思維力和強大的掌控力,本文或許只淺薄地呈現了冰山一角。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2014年的那個秋天後,成都遠洋太古裡為這座我們深愛的城市帶來了更多關於“平”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