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瑞獸

瑞獸一般是指能夠給人類帶來吉祥的通靈獸類。瑞獸雖然沒有強大的神力,但是它們卻能夠給人類帶來福澤。人類對瑞獸的劃分很簡單,對人類有好處的獸類,基本上都劃分到了瑞獸中。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瑞獸都會給人類帶來福澤,如當康(實際上,每當豐收的時候來偷吃糧食的一種小怪獸)。

辟邪

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很多人認為辟邪就是貔貅。事實上並非如此。貔貅雙角,辟邪獨角,而天祿無角。因此,貔貅、辟邪和天祿是三種不同的瑞獸。不僅他們樣貌不同,其作用也是不同的。貔貅,寓意招財;天祿,寓意鎮邪;辟邪,寓意避兇。

天祿也是神獸的一種,這種神獸長相十分特別,半人半獸。天祿的下半身是鹿,其上半身是人,它的頭上有一根長角,能讓鬼怪退避。

辟邪的簡介

在民間,有很多人受冤而死,死後化為冤魂;又有很多人死不瞑目,死後化為執念;亦有一些人生前窮兇惡極,死後變成厲鬼。這些鬼怪有的雖然對人類無害,但是也有的窮兇惡極。辟邪卻是這些鬼怪的剋星,因此,辟邪則是奉神的旨意,在民間巡邏,將遊蕩在民間的厲鬼產出,將冤魂引往地域。

在民間,辟邪被當做了一種避兇的瑞獸,只要有辟邪在,鬼怪便不會出現。為此,一些做了虧心事,怕鬼上門的貪官,往往不惜花費重金,用玉石雕刻成辟邪,戴在身上,以防萬一。慢慢的,很多人也逐漸習慣了將辟邪當做貼身的辟邪寶物。

辟邪被當做瑞獸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辟邪本身就是一隻極為強悍的靈獸,並且對於人類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每當它巡遊人間的時候,看到惡獸捕殺人類,往往會衝上前去,將惡獸趕跑。也正因為這樣,人類才會將辟邪當做一種避兇的瑞獸。

天祿

天祿,瑞獸,亦是神獸。天祿是古代天庭中的一隻神獸,因為其本身能夠吸收並且鎮壓邪氣,所以被任命為看護墳墓的一隻神獸。或許你會奇怪,為何,一隻看守墳墓的神獸,會成為人們口中的瑞獸呢?看到下面,或許你就能明白了。

天祿是與貔貅、辟邪齊名的瑞獸,似鹿而長尾,頭上無角,體型如同老虎一般,可鎮壓邪氣,永安百祿。古人把它們對置於墓前,既有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為昇仙之座騎。現代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謂能祓除不祥,永綏百祿,故稱為天祿。

天祿的簡介

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在古時候,人死了便會埋入土地之中。但是有的人死後卻有一股怨氣,死不瞑目,這股怨氣在其體內慢慢的轉變為屍氣,讓其身體不會腐爛,時間久了,便會變成殭屍;也有的人,看起來死了,卻奄奄一息,被活活掩埋,死前心裡有怨念,化作鬼怪。

每當有人類誤入墳地的時候,鬼怪作祟,往往進入的人會猝死裡面。因此,天神派天祿鎮壓墳地裡的邪氣,守在墳地旁邊。久而久之,凡是有天祿的地方,墳地裡絕對沒有鬼怪。因此,人們便口口相傳,天祿能夠鎮壓墓地邪氣,久而久之,天祿成為瑞獸之一。

其實到了現代,天綠、辟邪、貔貅三個瑞獸已經被看作為同一個神獸,將他們的闢兇、招財和鎮邪幾個能力合二為一,不管是擺在家中還是帶著身上,往往會統稱為貔貅。

獬豸

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獬豸,瑞獸,亦為神獸,又稱獬廌、解豸(xie zhi)。獬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它的身形相比那些古代的龐然大物,就顯得瘦小很多,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身體有點像麒麟,全身覆蓋著濃密的毛髮,他的雙眼明亮通徹,有著洞察人心的能力。它的額頭上還有一根長長地獨角,是用來懲罰惡人的。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徵。

獬豸的簡介

獬豸擁有極高的智慧,不僅能夠聽懂人類的語言,還能口吐人言。獬豸之所以被當做瑞獸是因為他能夠明辨是非,善識奸佞。每當發現一些作惡、奸邪的官員,就會衝上前去,用角將其撞倒,然後吞進自己的肚子裡面。

在民間傳說中,獬豸是一種看起來兇猛,但是卻十分溫和的神獸。獬豸的降臨似乎就是為了幫助百姓,替百姓伸冤,除去脫貪官汙吏的,因此,在民間傳說裡面,獬豸不僅僅是一種神獸,還是一種幫助百姓的瑞獸。

在古代,官欺民是常見的現象,因此,百姓都期盼有一個能夠為他們伸張正義的官員,而獬豸便因此獲得人們的喜愛。獬豸的形象符合了百姓的需要,雖然不是人類的守護神,但卻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獬豸的相關記載

《異物志》:"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

《後漢書·輿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

《為袁石寓(袁可立子)復開封太府》:"靖兩河以安天下,畫熊兆獬豸之祥;冠八樞而奠中原,夾鹿犬麒麟之瑞。"

角端

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角端同甪端,瑞獸。角端是一種能夠通曉人類語言的一種靈獸,通曉四方語言,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被人類當做是一種瑞獸。角端的身體和麒麟相差不多,同樣被鱗片覆蓋,身軀矯健有力,它的頭上有一根獨角。獨角強悍有力,是一個強大的攻擊武器,尖角之強足以將鋼鐵穿透。

角端只陪伴明君,專為英明帝王傳書護駕。寄寓了漢族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

角端的簡介

在民間傳說中,角端居住與深山野林中,專門以危害人類的虎豹為食。曾有一位居住在深山中的僧侶,他飼養了一隻角端,做看門守護之用。自從角端在寺廟之中,山上的野獸均不敢靠近寺廟,躲得遠遠的。

關於角端的說法比較多,有的民間傳說,認為角端聰明非常,能夠知曉民間萬事,並且懂得人類的語言。當賢明的君主在位的時候,它便會帶著仙書,不遠萬里送給皇帝。不管是哪種傳說,角端作為一種異獸,現在往往作為看門之用。很多人的門前都會擺放著一對石頭角端,或者在墓地裡擺放角端,避免邪祟之物進入。

角端的相關記載

《宋書·符瑞志下》:"甪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上林賦》:"其獸則麒麟、甪端。"郭璞注:"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隴蜀餘聞》:"甪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恆養之,以資衛護。又近於渠搜發獻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於門,驅邪也。"

白澤

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白澤,能帶來祥瑞的瑞獸,亦為神獸。據說,白澤是一隻能夠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小事的一隻神獸。這種說法雖然很誇張,但是卻能夠形象的說明白澤的智慧,因此,白澤被人們當作一隻瑞獸也不無道理。

相傳,白澤是崑崙上的一隻著名的神獸,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白澤全身雪白,有點像白羊,頭上有角。雖然是神獸,但是看上去卻沒有一點神獸特有的孤傲樣子,並且讓人覺得和善。

白澤的簡介

白澤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來作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

關於白澤有很多的傳說。在黃帝時候,黃帝曾請教白澤諸多關於動物的問題。據說當時黃帝正在全國各地巡遊,瞭解自己國土的真實面貌。在東海邊,他碰到了會說話的怪獸白澤。白澤博學多聞,對各種動物瞭如指掌。凡是各種採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而產生的怪異物種,它都一一跟黃帝解釋清楚,前後一共談到1522個物種。

白澤不僅聰明絕頂,還能夠辟邪去災,成為民間的瑞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白澤的相關記載

《瑞應圖》雲:"黃帝巡於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精,以戒子民,為隊災害。"

《白澤精怪圖》: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鑑(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白澤精怪圖》: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能給人類帶來福澤的瑞獸,看看你認識幾個!

猙又稱之為猙獸,因為它發出的聲音像是猙猙的擊打石頭的聲音,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猙。猙其實是一隻上古神獸,全身赤紅,像一隻豹子一樣,身手敏捷,並且他有五根尾巴,頭上還長有一根利角,無堅不摧。

猙其實本是一隻惡獸,曾經打亂人間。恰好燭龍路過,將猙收服,自此,猙便跟在燭龍的身邊,和燭龍一起生活在鐘山。燭龍體型龐大,而猙圍繞在燭龍四周,為燭龍的身體清掃衛生,完全就是一個可憐的苦力。

猙的簡介

猙在燭龍的身邊呆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並且受到燭龍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的暴戾居然消失,直至再後來燭龍消失很久之後,猙才逐漸從鐘山中走出,尋找其主人燭龍的下落。不過這些年來,主人沒找到,猙卻幫助了很多人,成為人們口中的瑞獸。

在鐘山的時候,猙幫助燭龍清掃衛生,竟然養成了一種難以改掉的習慣。到了民間,猙這個習慣依然難以改掉。以至於後來,猙看到哪戶人家有邪祟,變主動去打掃,將邪祟之氣祛除。開始人們看到猙可怕的樣子都躲得遠遠的,後來明白猙僅僅是為了驅逐一些不乾淨的東西,慢慢的便將其視作上天的使者。

或許這是猙的一個無心的習慣,但是卻成為了人們口中傳頌的瑞獸,能夠辟邪保平安。

猙的相關記載

《山海經·西山經》雲: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