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甜酒釀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遙遙的記憶裡,炎炎的夏日午後,蟬聲此起彼伏。人們都悶熱煩躁,坐在竹椅上,拼命地搖著芭蕉扇,但是酷暑仍是難耐。長滿藕絲草的斑駁牆皮的青磚巷子,泥紅的高高低低的石板路。遠遠的傳來一聲吳儂軟語:甜酒釀噯~頓一下,又來一聲:甜酒釀噯~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噯字悠揚軟糥 ,拖著綿長的尾音,如越劇尹派唱腔,聲聲入耳,心底頗盼望聲音更近些。漸漸地,聲音越來越近。及至到了跟前,一個穿著碎花布衫的清秀阿婆,帶著斗笠,汗津津地挑著兩個黃色方角谷簍擔,出現在大道地地。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那谷簍上還有個硃紅漆寫的林字,赫然醒目。這是做酒釀遠近聞名的林家阿婆。小孩子騷動起來 ,死磨著自家阿婆,端著藍邊大碗,巴巴地一定要吃。那時候的一般人家都不太富裕,零食少的屈指可數。好不容易來個賣酒釀的,小孩子哪管大人有錢沒錢,始終堅持。阿婆只得咬咬牙,從老布褲子口袋裡摸出一個手絹包,打開,裡面薄薄幾張整整齊齊的紙頭鈔票,還有一些角子。思量半天,取了幾個角子,塞給繞煞的小管材,再小心翼翼地把紙頭鈔票重新包好。

小孩子興奮地跑到谷簍擔邊,林家阿婆取了錢,滿臉堆笑。殷勤地打開谷簍上的米篩,簍裡墊著乾淨的厚厚的棉絮。裹在裡面是一個白搪瓷大面盆,面盆裡有清澈冰涼的井水,窨著褐色發亮的瓦缸,甜甜的酒釀香,滿滿地溢將出來。酒釀潔白晶瑩,中間拳頭大一個酒窩,漾著清亮的瀲灩微光。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待一勺酒釀舀至碗裡,小孩子一通狼吞虎嚥,跟西遊記裡的二師兄有的一拼。自家那個阿婆,忙不迭地抓起小孩子左胸彆著的花手絹,一邊擦一邊說,慢眼,餓死頭鬼又沒人搶儂哦!旁邊有幾個大人不在的小孩,家境估計更困難一些,靜靜地看著。咬著食指,鼻子吸著酒釀的甜香,饞措水噠噠滴滴,眼睛定撒撒看儂。這才是真正的羨慕嫉妒恨哪!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這小管材依舊不肯撒嘴,直到一整碗下肚。吃了肚皮滾圓,像西瓜一樣覆著,連聲打嗝。阿婆看著這些小孩子,於心不忍。一扭身,回家又取了一個粗瓷大碗,又買了一碗。拿著一個調羹,小孩子們圍著阿婆,一人一口,輪著吃,就一隻調羹。每個人輪到沒幾口。但是每個孩子都很滿足,也不爭先恐後,交關守規矩。美食當前,野歪也裝了交關細巧咧,獨怕輪不著那一口絕美的滋味。現在的人都講衛生,分碗筷調羹,還什麼手足口病,什麼感冒,怕傳染,那時候哪還顧那麼多。髒兮兮,有時候粘著泥巴的東西都直接下肚,照樣生龍活虎,茁壯成長。甜酒釀陪伴我們那個年代的人,一個又一個的夏天。浸潤飄香一整個童年,一回首,嘴裡心裡,滿滿的冰冰涼涼的甜酒釀的味道!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吳越之地,言語伲儂。諸多飲食,盡顯柔暖。江浙出產糯米,可以制酒、酒釀、湯糰、圓子、松花團、艾青團、麻餈等等。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南方叫糯米,北方叫江米。江米又稱秈糯,米粒細長,顏色呈粉白、不透明狀,黏性強;南糯米又稱粳糯,形狀圓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糯。南方糯米的糯軟口感更勝一籌。

江南人性格細微如絲,做的甜品自然也溫婉如斯。

尤其是甜酒釀,將糯米的所有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粒粒潔白圓潤,湯汁清甜適口。似酒非酒,恬淡微醺,沁人心脾。一如江南女子,嫋嫋婷婷,步步生蓮,環佩叮噹,顧盼生姿。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令每個喜悅之人,口舌歡愉,欲罷不能。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釀酒需要酒麴,曲有大麴小曲。這又要講到南北之分。如中國功夫,南拳北腿。北方大麴是麥曲,南方則是小曲,也叫草曲,米曲。晉代有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早記載。小曲是南方特有的,因為裡面有一種植物叫辣蓼,因著它的特性,使得南方的酒和酒釀不會像北方的酒那麼霸道,非常綿軟醇香,回味無窮。恰似溫柔的詠春小念頭,擊打你愛吃的大神經,每一下,都恰到好處,讓你魂牽夢縈!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關於甜酒釀的最初記憶,就源於這個辣蓼。從小我就不喜一眾甜食,唯獨這個甜酒釀是個例外。小時候田梗路邊,這種植物極多,長得好的,有半人高。大人們說這個叫辣蓼,是一種中藥,還可以做甜酒釀,於是對這個辣蓼特別在意。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每年秋天,辣蓼結子。葉子狹長,葉子中間還有紅色斑紋,分叉處有一串一串紅白相間的種子,一粒一粒,芝麻大小。經常拗來,擼下種子,塞嘴裡嚼,貌似辣嘴巴,又吐掉。

我們村有夢千阿爺專門是做白酒藥的。他家比較富裕,因為他有這樣一份手藝,做出的酒藥賣到很遠的地方。那時候沒有電視機,更不要講手機平板電腦了。沒有消遣的玩物,於是大人做的物什,便是我們極有興味的節目。

當夢千阿爺的一家,將一捆捆辣蓼草拖至堂庵中的大道地地,我們一群吵蓬的小歪就走不遠了。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看著整株辣蓼草洗乾淨,曬乾,用石搗臼搗碎,碧綠碧綠的汁水,很是養眼。

潷出的碧綠辣蓼汁水摻入上半年的雪白早稻米粉,搓成湯糰大小。再放入米篩滾,沾滾上去年的白酒藥粉,團吧團吧捏出一隻只鴿子蛋一樣的白藥丸。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據說做白酒藥一定要用辣蓼,這樣做出來的酒藥藥力強勁,做出的酒釀不僅醇香無比,而且清咧爽口不上火。

一隻只白酒藥碼整齊,排在鋪好的幹稻草上,上面再覆蓋一層稻草。第二天,鴿子蛋上就長出了白色毛毛,空氣中已經有了濃郁的酒釀香味。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再陰乾好幾天,夢千阿爺把一隻只鴿子蛋拿出來,鋪在蘆瀝上曬。堂庵門口,陽光下,空氣中,全部都是濃得化不開酒的味道。彷彿整個村莊都是酒的天下。我們貪婪的聞著,彷彿在吃酒釀一般。

曬了足足一個禮拜,白酒藥被收起來,白白鈍色頭的,不像鴿子蛋了,倒像蘑菇了,傻頭傻腦的,味道卻沒那麼濃烈了。心裡怯怯地,想偷一隻回家,一直沒敢動手,及至第八天去看,再也不見曬出來,心中滿是不捨與懊悔。隔壁阿單倒是偷過幾個,我好生嫉妒他的膽量。那時我一直在幻想,這個酒藥是不是滿口的酒釀味。死阿單,就是不肯和我一起分享,弄得我一星期都不理他。

夢千阿爺經常罵罵咧咧,點著鼻子罵阿單,而他厚皮賊臉,依舊每天照偷不誤。夢千阿爺的白酒藥,也會賣一些給我們隔壁鄰居。

那時候很多人家出於節儉,自己也會做酒釀。我的母親,忙完田裡的農活,有閒暇時就燒一大鍋糯米飯,冷卻後摻入捏得極碎的白藥粉,放入大的搪瓷鍋子,中間捏出一個圓口井一般的酒窩。再用最厚的棉襖牢牢地覆蓋包裹,過晝後即成酒釀。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農忙的午後,只要我們沒犯什麼大的錯誤,母親總會拿出來,獎勵我們。那一口的醇香甘美,終生難忘啊!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曾幾何時,夢千阿爺逝去多年,他的後人早已轉行做了別的生意;林家阿婆的酒釀擔子再也不見;母親也因身體極差,已多年不再做甜酒釀了。現在想吃,就去超市買來盒裝的,罐裝的,還有加桂花的,加枸杞的。五花八門,品種多得超乎你的想象。早已不用井水窨了,直接冰箱保鮮格放一個小時。吃起來更冰涼,口味似乎很接近,但似乎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有時候,回母親家,總喜歡去堂庵看看。古老的堂庵早已改建得面目全非,周圍住著的都是一些外地人和走不太動的老人。曾經的瀰漫酒釀香味的堂庵,不再有辣蓼和白酒藥曬了;曾經的青磚巷子,不再有林家阿婆甜美如尹派唱腔的悠長尾音了。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估計只有夢裡才得回那:遙遙的,長滿藕絲草的斑駁牆皮的青磚巷子,高高低低的石板路,遠遠的傳來一聲聲:甜酒釀噯…甜酒釀噯…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青磚巷遠遠傳來“賣甜酒釀唻”,勾起你幾多兒時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