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嚴保護 互利共贏新絲路|賀信系列解讀

知识产权严保护 互利共赢新丝路|贺信系列解读

習近平主席致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的賀信,為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讓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深受鼓舞,備感振奮。牢記囑託,狠抓落實,切實把“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推進好、實施好,是新時代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使命。即日起,我們將開設專欄,約請業內專家學者進行分析解讀,以利於社會各界攜手推動更加有效地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為“一帶一路”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共同建設創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五載倡議結碩果,“一帶一路”展宏圖。知識產權高層會,互利共贏同邁步。

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專門向會議致賀信。習主席在賀信中指出,“中國發揚絲路精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有關國家和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熱情參與,取得了豐碩成果。”

名垂青史、功留亞歐的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與出發地都在中國。在人類歷史上,古代的絲綢之路,開放創新,互利共贏,在世界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進程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其中既包含有華夏人民的積極貢獻,也凝聚了沿途各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晶。由中國與相關各國人民共同創造了“絲綢之路精神”,簡稱“絲路精神”。

滄海桑田,星馳斗轉,雖然如今科學技術已經進步至“通訊零距離”和“交通微距離”的時代,但是各國人民共同打造與傳承的“絲路精神”仍然值得永遠發揚與繼承。而當今“絲路精神”的精髓,就在於“共商、共建、共享”,就在於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已經得到有關國家和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熱情參與,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便是鮮活的例證之一。這次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近60個國家的知識產權機構、國際及區域組織以及駐華使館代表共同參與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重申:“我們願同各方繼續共同努力,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讓絲路精神發揚光大。”

對於當代的新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建設,知識產權不但是加速器與催化劑,而且是度量衡與生命線。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知識產權制度對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所有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

知識產權制度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座標軸,是人類歷史前進的里程碑。在古代絲綢之路期間,人類科技進步的萌芽狀態還無需、還未能催生知識產權制度。但在“一帶一路”時代背景下,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是當代世界各國創新發展及其國際合作最主要的金科玉律。“一帶一路”建設,既離不開知識產權,也躲不開知識產權。換言之,知識產權也是共同建設和積極開拓“一帶一路”的“敲門磚”和“奠基石”之一。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也是一個堅定不移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國家。在我們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的同時,中國的知識產權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習主席在賀信中強調了知識產權制度對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作用,表達了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對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各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依法保護所有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並且具體表示:“希望與會各方加強對話,擴大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更加有效地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共同建設創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習主席致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的賀信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我國人民聯合相關各國人民共同建設的“一帶一路”,必將成為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互利共贏新絲路,知識產權嚴保護。造福各國澤人民,“一帶一路”繪宏圖。(陶鑫良丨作者系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