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8月末,互金通訊社與螞蟻金服一起,探訪了蘭考縣以及其轄屬村莊——三義寨鄉南馬莊村,我們想看看,在那片充斥著紅色精神的土地上,縣域經濟與普惠金融交織進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在互聯網經濟的浸染之下,那些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命運軌跡正發生著怎樣的改變?』

文|馬嫡

來源|互金通訊社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上世紀60年代,一個人的名字響徹神州,他就是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縣一度匯聚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2017年,對這座小城來說是個分水嶺。在焦裕祿離開的第54年,蘭考成了河南省第一個“摘帽”的貧困縣。同年,因為一紙協議,一件“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從此敲開了蘭考縣萬家村民心裡封閉的大門。

8月末,互金通訊社與螞蟻金服一起,探訪了蘭考縣以及其轄屬村莊——三義寨鄉南馬莊村,我們想看看,在那片充斥著紅色精神的土地上,縣域經濟與普惠金融交織進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在互聯網經濟的浸染之下,那些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命運軌跡正發生著怎樣的改變?

奮力求變的人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洋,秋季不見收,一年全靠統銷糧”這句順口溜反映的是蘭考縣三義寨鄉南馬莊村曾經的景象。

南馬莊村距蘭考縣城八公里,過去由於鹽鹼內澇等種種原因一度非常落後,道路不通,每逢下大雨道路泥濘,連出村辦事都很困難。1963年焦裕祿書記來到南馬村,帶著村民進行了一系列改良,50多年過去了,這座小村也有了別一番光景。

2018年8月29日上午,秋高氣爽,筆者隨同螞蟻金服從蘭考縣城出發前往南馬莊村,20多分鐘車程。初進村口,略感詫異,與筆者心理預期的貧困村莊不同,南馬莊村倒是大有“城鄉一體化”的勢頭。

平整的水泥路兩旁栽著整齊的樹苗和花枝,背後綠地一排“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宣傳標語映入眼簾,去往村委會的路上,白牆紅瓦、低層小樓錯落、荷塘柳影輝映。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筆者隨車行至南馬莊村村口

與南馬莊村一同發生煥新變化的還有這裡的村民,他們渴望藉著時代的東風前行,讓日子變得更好一些,29歲的彭嘉偉就是其中一員。

白T恤,黑短褲,揹著雙手,彭嘉偉在自家雞舍前踱步。雞舍建在一條雜草窄路的盡頭,這裡有一個他從村裡分到的小院。算起來,靠著這4000只雞,彭嘉偉一年能淨賺6、7萬,要知道,早些年,他還是縣裡的重點貧困戶。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彭嘉偉家的雞舍

時間倒回5年前。2013年,彭嘉偉父親生病,家裡十幾萬存款全數耗盡,還負債累累。彭嘉偉夫婦二人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然而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艱辛,掙得寥寥血汗錢,日子卻沒有好起來。人高馬大的漢子說起當年的情景,舔了一下嘴唇,甚是感慨。

打工不行,彭嘉偉準備另謀出路。適逢家鄉南馬莊村合作社發展日漸規範建立了資金互助部,可以為農產品解決銷路等問題,他覺得,這是個機會。

說幹就幹,2014年,彭嘉偉找親朋好友東拼西湊了5、6萬,進了4000只肉雞,想要靠它們打個翻身仗。

養雞隻需要看好雞場、準時餵食,其它事情都由合作社包辦了,這的確是個好事。然而,雞舍建好不久,問題又來了。彭嘉偉發現,養殖的生意對資金流動性要求很大,需要不斷進雞飼料保證肉雞質量。

時間就是成本,肉雞餓兩天就瘦了,賣不上好價錢,飼料萬萬不能斷。以往,彭嘉偉嘗試過銀行貸款資金週轉,重重手續、資料審查下來,兩個多月就過去了,跟親友借磨不開面子不說,籌集也要時間。

就在彭嘉偉一籌莫展的時候,當地普惠金融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上南馬村來宣傳螞蟻金服的普惠金融產品“旺農貸”,說是不用抵押,秒到賬,隨還隨借。

這對彭嘉偉來說可是及時雨,抱著試試的態度,他在支付寶上申請了一下,沒想到,2.4萬的貸款申請,操作下來不到兩分鐘錢就到賬了,日利率0.05%,按日計息。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彭嘉偉演示支付寶貸款

“當時還覺得網貸有風險,怕是高利貸,貸下來還不敢用,問過鄉里街坊,過了一個禮拜才開始用。” 彭嘉偉靦腆一笑,沒想到當初小心嘗試的一次選擇,如今已經成為他創業之路資金週轉的重要渠道。“如果明天要用資金,再去跑銀行就太慢了,支付寶真挺方便的。”彭嘉偉說。

千人千面的邏輯

“原來跟我爸他們講支付寶,他們都感覺是騙人的。因為以前很多網上詐騙錢的,手機上面去貸款弄不好就搞成了高利貸,所以他們都不相信這一塊的。”想起2009年剛接觸支付寶時跟鄉里人說的情景,蔡樓村村民金琳琳百感交集。

與彭嘉偉起初的擔憂不同,常年在大城市打工的金琳琳“膽子更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高。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金琳琳在自己的養殖場 圖片來源:大河報

2014年,金琳琳返鄉創業建了兩個養殖場,進了9000只蛋雞,前後陸續投入了60萬。精心侍弄之下,雞場的生意越來越好,金琳琳今年開始琢磨擴大經營,但是自己手頭上的錢只能滿足現有養殖場的資金滾動,擴大經營的錢從哪來呢?

有時候,夢想與現實之間,只缺一座橋樑。“在郵政貸了10萬、蘭考當地的普惠產品貸了7萬,連信用卡都用了,錢還是不夠。”就在金琳琳進退維谷的時候,村裡的普惠金融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告訴她,支付寶裡可以申請貸款。

在外打工多年,也開過淘寶店,一聽支付寶裡的“旺農貸”,金琳琳覺得機會來了,當機立斷登陸支付寶申請額度,幾步操作下來,3.5萬很快到賬了,日利率0.03%。

同樣是養雞戶,除了接觸支付寶時間更久,金琳琳的信貸額度較彭嘉偉的更高,利息又更低,原因何在?螞蟻金服給農民群體授信背後有哪些風控邏輯?

螞蟻金服農村金融事業部風控技術負責人顧歡歡介紹,截止到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建立了一百多個行業化風控模型以做到“千人千面”,其中可以對每一個農戶的養殖水平進行評價,包括對其未來潛在收益的評價,最終來確定是否給農戶貸款、給多少額度是符合他的需求並且風險是最低的。

具體而言,螞蟻金服通過“數據化預授信模式”,為農村客戶提供無需抵押物擔保的“310”信貸服務。(客戶花3分鐘在線申請、1秒鐘資金到賬,全程0人工干預)。除了政府支持的數據之外,還建立包括身份冒用模型,確保貸款的客戶是一個農戶;建立農戶種養殖的評價模型和風險預測模型預測一個農戶的違約概率;建立多頭借貸的模型,確定用戶所獲得的貸款沒有其他授信。

背後有了像螞蟻金服一樣的普惠金融的產品支持,金琳琳遇到商機不再猶豫,生意越做越大,她給自己起了個新網名——鴕鳥姐姐。前幾天,她還在網上記錄下自己勞作的視頻,配文“靠自己雙手掙錢,不丟人,擼起袖子加油幹…… ”放眼望去,金琳琳的養殖場裡除了新進的鴕鳥,孔雀、火雞、柴雞、觀賞鴨品類越來越多,一派歡脫生機。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金琳琳在給鴕鳥餵食 圖片來源:大河報



背後的故事

“在支付寶裡點擊城市服務,定位蘭考縣,進入蘭考普惠,點擊去借錢”,彭嘉偉和金琳琳不知道的是,在這幾步簡單的操作背後,有著鮮為人道的故事與玄機。

互金通訊社瞭解到,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存在金融難普難惠的問題,農村金融服務運營成本高、信息不對稱、收入難核實、有效供給嚴重不足。據社科院發佈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三農”金融缺口資金達到3萬億元以上。

龐大的需求背後,對於一些全無互聯網數據的農村人群來說,不上網、不購物、沒有徵信支撐,涉金融機構很難為其準確的提供金融服務。但是如果有了政府數據的支持,情況就不一樣了。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可以不和任何一個經濟部門產生關聯,但是不能不和政府產生關聯。這裡面,政府數據就是未來最大的資源。” 蘭考縣常務副縣長王彥濤說。

看得見的普惠第17期:蘭考“摘帽”,“螞蟻”下鄉

王彥濤向記者們介紹蘭考在農村普惠金融領域的探索和實踐

2017新年伊始,蘭考縣城的一間會議室裡,王彥濤和螞蟻金服農村金融縣域業務負責人張林剛剛結束了一段面紅耳赤的爭論,而這種場面在兩個大男人身上發生了不止一次。

時間推回2016年底,蘭考獲批全國首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享有重大創新性舉措和創新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先行先試”的特權。正是看中了其示範作用和創新意義,很多普惠金融的先行者紛紛落子蘭考,進行探索推廣,深耕小微金融的螞蟻金服便是其中一個。

事實上,二者前期的合作推進並非一蹴而就。

對張林而言,螞蟻金服為三農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得到的數據支持越“多”,對一個人的判斷就越為精準,有利於提升金融效率、降低風險。

而王彥濤希望提供的數據儘量的“少”,“推廣數字普惠金融,總有一天是要實現政府的數據和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科技機構的共享、使用和交換,這是避免不了的問題,也是繞不開的問題。”王彥濤深知這一點,不過,在合作之前,前提條件是要保護好公民隱私和政府信息安全。

最終,雙方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螞蟻金服將自己的大數據技術和經驗提供給蘭考,整合蘭考當地三農用戶數據,協同蘭考建立區域專屬授信模型,為農戶提供無抵押、免擔保的純信用貸款。

一場自上而下的普惠浪潮

作為《“螞蟻金服+蘭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一部分,今年5月,螞蟻金服與蘭考合作的普惠金融產品正式開始為當地農民提供服務。

讓王彥濤驚歎的是,短短20天,螞蟻金服就授信了8000戶農民,“去年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五家商業金融機構只有2萬戶,所以數字化的力量是無限的。”截至目前,螞蟻金服已向蘭考縣農戶發放信貸資金近億元。放眼全國,截止2018年6月底,螞蟻金服已經服務了393.5萬家農村小微企業、農村個體工商戶、農村種養殖戶。

實際上,關於普惠金融,在很多人不會有過多注意力停留的時候,蘭考的村民已經耳熟能詳,也逐漸享受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方式。

據王彥濤介紹,近年來,蘭考縣已初步探索了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的“一平臺四體系”蘭考模式。其中,“一平臺”即數字金融平臺,以“普惠通APP”的“金融超市”為載體,全縣已推出30餘種“普惠型”信貸、保險產品,覆蓋貧困戶、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企業等不同群體,有效滿足了各群體的多樣化金融需求。同時,拓展與螞蟻金服等金服企業合作,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實踐證明,大數據技術讓普通農戶、小微涉農企業等農村用戶,得以享受與城市用戶無差別、平等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

可能很多村民不瞭解什麼是“一平臺四體系”,但是他們卻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普惠金融帶來的以往不曾想過的金融服務,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他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他們來說,普惠金融不光是一筆筆貸款那麼簡單,更是播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讓他們相信,未來有無限可能。

專題介紹

《看得見的普惠》是互金通訊社近期重磅推出的一檔資產端故事系列報道專題,每期聚焦一家新金融機構的資產端真實故事,洞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藍領、灰領、農民等人群的融資現狀,深入瞭解新金融機構如何解決他們的金融需求,見證新金融推動普惠金融的力量,“看得見,更安心”,期待更多踏實做事的普惠金融踐行者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