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近些天來,崑山街頭砍人事件持續發酵,不過今天小編不想談暴力,只想談一談江蘇崑山出的一位人才——“震川先生”歸有光。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歸有光是明朝中期的文人,是時海晏河清,國泰民安,歸老先生算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但是大背景下的小背景就不那麼如人意了。歸氏在崑山雖然算得上是百年望族,但是在歸有光的幼年時代卻正在走下坡路,可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然而名門望族大多都像《紅樓夢》中的國公府一般,即便內囊盡上來了,外面的架子卻不願倒,於是歸家就越發敗落。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屋漏偏逢陰雨天,歸有光八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因為操勞過度而去世,父親歸正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秀才,文不成,武不就,沒有俸祿的歸正先前能夠一心研學全憑妻子操勞家事。家裡走了一個勞動力,剩下的老爹又不通農事,而歸有光還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這麼多張嘴要吃飯,收入與支出定然是赤字,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經歷了這些磨難之後,歸有光愈加發奮,再加上悟性高,他十歲的時候就能寫出千餘字的作文,而且字字珠璣,今天社會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但是四年級小學生還是六百字作文呢,而且是白話文,所以正應了那句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但就是這樣一個神童,他的應試之路由於古代比較畸形的科舉制度並不十分順暢。歸有光二十歲的時候參加童子試,考了縣裡的第一名,然而躊躇滿志的他在十五年之後,才過了科舉考試的第二關——鄉試,大器晚成的他現在成了舉人,而且還得到了主考官張治的賞識。張治拿他與西漢的賈誼相比,賈誼是誰?是被魯迅稱為“西漢鴻文”的人物,是讓皇帝願意熬夜聽他講道的人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三十五歲的歸有光不僅熟讀封建社會教科書——四書五經,而且通覽諸子百家,在農學、醫學、易學等方面均有所涉獵,當真是一位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命運卻再一次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科舉考試一共三關,只差京城會試的那最後一哆嗦,過了春闈就可以被列入官籍,從此吃上皇糧了,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歸有光在第二年的禮部會試中終究還是名落孫山。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不過,此時的歸有光已是舉人老爺,慕其大名而來的學子數不勝數。於是他索性在還鄉後辦起了教育事業。不過在讀書、育人的同時,他也沒忘記科舉考試,不然先前的功夫豈不是白費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因為要全日制研究學問,他沒有時間去從事實際生產勞動,不過好在他有一位賢內助。歸有光的妻子王氏如同古代眾多女性一樣,史書上並不曾留下他們的名字,只有一個單薄的姓,但是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住這個女人的光輝,她全心全意的支持丈夫的事業,從未有過半句怨言。歸有光也真是幸運,沒有像古希臘的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一樣,遇上一個愚蠢的悍妻,把歐幾里得畢生的心血付之一炬。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因為古代重農輕商,眾多讀書人都是秉承耕讀傳家的傳統,所以王氏在居安亭期間,拿自己的積蓄治田四十餘畝,一個女人當然是種不過來這麼多地的,她僱了很多青壯年勞力,收的糧食不僅夠自家食用,還足夠餵飽前來求學的學子,也難怪四方學子那麼積極的前來請教,老師不僅教得好,還管吃管住!同時,作為師母的王氏此舉更是幫丈夫籠絡了人心,助其培養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整整25年,歸有光參加了八次會試,卻沒有一次考中過,其實在“關係”氛圍濃厚的古代,歸有光也有機會憑藉自己舉人的身份,找一位宗師或者朝中官員幫忙引薦一下,便可以青雲直上。但是他拒絕走後門,同時嫉惡如仇,絕不攀附權貴。有一位宦官深得皇帝賞識,聽說了歸有光的大名之後,就讓自己的侄子去拜歸有光為師。歸有光盡到了做老師的本分,但是當他被暗示進京拜謁這個名聲並不怎麼好的宦官時,他絲毫不為之所動,儘管明知這一次簡單的拜訪就可以為自己帶來高官厚祿,普通人奮鬥一輩子都得不來的東西,只需要皇帝身邊的人稍微動動嘴皮子就可以讓他鹹魚翻身,扶搖直上,但是歸有光偏偏帶著知識分子的小清高,死活不從。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歸有光六十歲的時候,幸運之神終於再一次眷顧了他,他考中了進士,雖然只是三甲,但是總算過了。一個甲子的奮鬥終於得到了回報,可是因為只是三甲出身,他又不肯攀附權貴,所以歸有光的工作分配並不是很好,他沒能留在帝都,而是去了偏遠的長興做知縣。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長興地處山區,這窮山惡水的地方長期沒有知縣,有資格來此任職的官員向來都是走遍所有的關係,期待能不來就不來,因為群龍無首,所以這裡的大小事務都由胥吏把持,豪門大族勾結官府為非作歹,監獄裡關滿了無辜的百姓,真正的罪犯卻在街頭橫行霸道。很多人都勸歸有光不要去上任,但他卻毅然前往。他到長興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興辦學校,培養後進。從思想文化入手,徹底改變此地的民風。第二件事是整治惡吏,平反冤獄。每次審判聽訟都讓婦女兒童環立案前,不用官話而用當地方言審訊,以便百姓申訴。而且歸有光的辦案速度高效,常常當堂決斷,常言道:“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歸有光雖然清高,卻不無知,他知道這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中有太多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為免夜長夢多,給惡人以可乘之機去走動,以至於法律沒有發揮應有的功效,不如當機立斷,方為上策。

很多人都不知道,崑山出過這麼一個人才,還娶了一個好媳婦

但現實是殘酷的,良心被狗叼走的豪強大吏還是對他的清正廉潔感到不滿,官商勾結之下,降了這位為民做主的好官的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