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我們在網上看到最多的諮詢就是求鑑定,鑑定又分兩種,一種是鑑定真假,一種是鑑定好壞。相信這也是困擾大部分新手的問題。

什麼樣的小葉紫檀算好?

新手很容易被各種炫酷的名詞困擾,滿金星、爆滿金星、滿魚鱗紋、滿瘤疤、水波紋、火焰紋、龍鱗紋、熊貓眼、一線天等等。當這麼多炫酷的特性擺在新手面前的時候,怎麼判斷一個小葉紫檀的料好壞就變成了一個謎團。

當我們忘了這些“頂級”詞彙之後再去看料本身好壞,發現又有一大堆名詞。老料、新料、野山林、平地林、速生林、拆房老料、風乾料、琴料、馬車料,這些聽起來沒那麼炫酷,但又是千頭萬緒了。

無論這些特性或名稱多麼帥氣,一串小葉紫檀的基礎是“油性”,油性差的手串沒有任何收藏價值。還沒有搞懂油性就去玩頂級,基本上就是等著被下大藥。一串滿金星卻沒油性的小葉紫檀還不如高油基本款。

後面我會帶著大家一起玩“頂級”。但是今天我先讓大家看懂小葉紫檀料子好壞的基礎----“油性”。

油性是包漿的基礎,油性好包漿又快又漂亮,油性差就只能天天研究包漿方法了,最關鍵的是研究來研究去還是沒什麼卵用。

辨別油性的主要方法?

1. 棕眼和牛毛紋的大小和疏密程度

導管之於小葉紫檀相當於人的血管,樹齡越大木質越緊實,導管也就越細小。棕眼和牛毛紋就是導管不同切面的表現形式,橫切面的導管就是棕眼,縱切面的導管就是牛毛紋。棕眼越細少代表油性越好,反之油性差。棕眼在自然光下或者強燈光下觀測效果最佳。很多新手發鑑定圖,燈光昏暗,什麼都看不清,讓人無從判斷。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2. 生長紋

生長紋越模糊越亂,油性越好;生長紋越明顯越規律,油性越差。生長紋也是判斷紫檀新老和成長環境的依據之一,野生老料生長紋不規則且模糊。速生平地林新料生長紋非常規律。

材色

小葉紫檀手串剛加工出來的時候為桔紅色,幾天時間後則氧化為深紅色,再經過較長時間的變化轉變為暗紅色,直到最後轉變為深紫色。

小葉紫檀含大量的紫檀素,紫檀素也是油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一些新料由於缺乏紫檀素或者使用了紫檀白皮部分做了手串,其中就會出現淺黃或者發白的現象。這類小葉紫檀手串油性一般較差。但判斷白皮與否一定不能單純從顏色上看,因為小葉紫檀每個時期顏色都不相同,只是桔紅色的階段一般較短,一般買家接觸到的都是從深紅色這個階段開始。缺乏油性的紫檀以及白皮的視覺效果與燒火的柴更為接近。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以上三點就是看圖以及從實物表面判斷油性的主要依據,需要三者結合判斷,並不能單獨以其中一點為依據。為了更加容易區分,我把生長紋和材色的標準合併,與棕眼的標準形成兩個篩選標準,判斷時兩者中以差的標準為準。看懂這幾點,基本上就不會吃太多虧。小葉紫檀屬於天然植物,其紋理千變萬化,每一棵樹都長著不一樣的紋理,甚至每個部位的紋理都大不相同,成長時間越久的紫檀紋理變化越大,這點和人的皮膚很像。從大部分新手的角度來講,接觸的更多是加工好的手串。以原木本身的角度去判斷材質好壞會比較容易,但是做成珠子之後難度就會加大很多,而經過一段時間盤玩氧化之後就更難判斷了。

其他參考依據:

3. 珠子碰撞的聲音

手串捏在手裡讓珠子相互碰撞的聲音也能反應出密度高低,也是判斷油性的重要標準之一。越接近瓷器碰撞聲的油性越好,越接近普通木頭撞擊聲的油性越差。聲音越銳越好,越鈍越差。此鑑別方法較為微妙,需要長時間經驗積累以及接觸大量樣本才可判斷。

4. 熒光效果

玻璃底和包漿後的小葉紫檀從表面能夠看到內部,非常通透深邃。這種效果也叫熒光效果。一般情況具備熒光效果的手串,油性也會比較好。但熒光效果和油性不是必然等比關係,而且油性好的手串不一定有熒光效果,所以此方法只能作為參考。

雞翅紋

如前一篇文章所述,雞翅紋的形成原因造成了其油密差。也是判斷油性差的一個標誌。

小葉紫檀,其實很簡單


5. 其他參考,閉合棕眼、火焰紋、水波、瘤疤

還有一些其他的判斷依據,例如火焰紋、瘤疤、魚鱗紋一般油性比較好,帶水波且水波密集的油性較好。此類鑑別方法往往伴隨著紫檀的“頂級”特性,為了免得佔用大量篇幅講解,也防止新手把關注點轉移到極品上,暫時不詳細展開,也暫時不用圖片示意,待以後的相關文章中詳細闡述。

油性的坑有哪些?

1. 高拋、打蠟、膠磨

這些表面處理工藝,讓人看不清棕眼和牛毛紋。看起來像無棕眼泥料,但實際上油性不一定好。所以要多方面判斷才能排除這些作假手段。這些工藝加工出來的手串由於棕眼堵死,較難形成包漿效果。有些買家剛收到手串的時候光滑無比,但盤玩之後發現棕眼越來越清晰而且粗大,是以上處理工藝造成。自然包漿形成的表面光亮較之更為粗糙更為自然,並非機械的光亮效果。

2. 上油

有些商家為了拍攝吸引人的圖片或者當面看貨賣相更好,在珠子表面上油。看起來整個手串非常油潤,讓人以為油性好,其實不然。上油會加速小葉紫檀氧化,更快變黑。北方氣候乾燥,也有一些玩家會在剛收到手串的時候上一些油保護一段時間,避免珠子開裂。上油的手串表面賊亮,有別於盤玩後自然分泌出的油性。

3. 重量/密度

密度和油性呈正比關係,密度好也代表著油性好。對於新手來說不建議用密度判斷油性,大部分紫檀新料由於存放時間短含水率較高,密度也會比較高。所以有些新料的密度甚至超過老料。但長時間存放水份蒸發之後,養護不當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開裂現象,也就是常說的新料木質不穩定。這種水分蒸發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所以用重量和密度判斷準確率較低。

再則,目前市場上商家與買家追求重量,造成絕大部分商家會把珠子尺寸加大,比如2.0的,會做成2.08-2.15,雖然只是一兩毫米的誤差,但重量會差很多,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面上那麼多70克以上的2.0手串的原因。這也是新手對與油性判斷的一個最大的誤區。

4. 顏色深

對於新手串來說,顏色深不代表油性好,有可能是放的時間長,也有可能是經常上油黑的快。顏色加深是小葉紫檀的自然演變過程,並非判斷真偽以及優劣的依據。

早年的時候由於小葉紫檀手串市場不像現在這樣火爆,對於整體手串市場而言老料相對較多,只要不是假紫檀油性都不會太差,所以油性並沒有被大部分專家重視。而且之前紅木傢俱市場受到更多的關注,對於小葉紫檀傢俱來說,品相併沒有對於手串這麼重要,所以研究如何分辨油性的書籍以及文獻也較少。

對於目前的市場來講,好料很少,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能從新料中選擇相對較好的料,而新料中確實也有不少符合好料的標準,因此油性的判斷顯得非常重要。

隨著專家和學者對於如何鑑別油性的深入研究,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鑑別方法,但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確切且易懂的方法能夠百分百地區別出新料老料以及油性好油性差,大部分時候還是以經驗主義為主。對於部分從原木加工為手串的商家而言,鑑別原木則容易很多。以上為大家總結的鑑別方法不能讓你變成專家,但依此辨別至少一些明顯的坑是能夠避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