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培養納稅意識,不如培養消費能力

與其培養納稅意識,不如培養消費能力

近期的個稅改革在朋友圈刷屏了,本來以為個稅改革跟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檢索了數據才發現大錯特錯,個稅納稅人的佔比之低遠超想象。

美團的王興前不久說中國的本科畢業生只佔全部人口的4%,很多人認為不可能這麼低,但一查數據才發現,竟然是真的,比殘疾人的佔比6.21%還要低!

而繳納個稅的人數佔比更低,目前繳納個稅的人數只有3000萬人左右,只佔總人口的2.16%!而今年10月份個稅免徵額(又稱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常見的“起徵點”說法有誤)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之後,個稅納稅人的數量更是會大幅度減少。

與其培養納稅意識,不如培養消費能力

2011年之前,個稅免徵額還在2000元時,個稅徵收的覆蓋面約為9000萬人;2011年,免徵額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之後,覆蓋面從9000萬人驟減到2000多萬人。這幾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個稅覆蓋面逐漸提升到3000多萬人。

就是這3000多萬人支撐起了我國的第三大稅種,並在2017年貢獻了11966億元的稅收,人均繳納了近4萬元。

納稅人如此之少,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2015年,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一次論壇中表示,現在交個稅的人很少,只有2800萬人,佔整個人口總數不到2%。這就說明個稅已經相當邊緣化了,如果再提高免徵額,還有多少人能交稅呢?如果說得直率一點,現在中國個稅的發展已經明顯不健康,甚至帶點畸形特徵了。

與其培養納稅意識,不如培養消費能力

早在2013年的時候,賈康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個人所得稅應該擴大覆蓋面,按“多數有收入者均納稅、低中收入者低稅負、高收入者高稅負”的原則,用5至10年將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數從目前佔全國人口的3%提高到30%以上,從而培養公民的納稅意識。

說到培養納稅意識,筆者想說賈康用錯了工具,因為個稅是單位代繳的,納稅人不得不繳的。真想培養納稅意識,只要將商品的價內稅變更為價外稅即可,讓老百姓在購物的時候,知道自己買這瓶酒交了多少稅,買這條煙交了多少稅,加一箱油交了多少稅。不是所有人都有工作、有工資,但是所有人都會有消費。這樣培養公民的納稅意識豈不是更有效率和效果?

雖然我國的GDP躍居全球第二,但人口眾多,人均收入並不高,加之需要六個錢包的高房價的擠佔效應,人均消費能力更低,這也是我國內需遲遲不振的根本原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與其培養納稅意識,不如培養消費能力。所以國務院時隔七年之後,再次提高個稅免徵額,並且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掀起了個稅新一輪改革。

與其培養納稅意識,不如培養消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