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風洞」世界一流:再也不用往飛機尾巴上粘毛線了

風洞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對於航空航天的意義非常的重大,高精尖的武器,尤其是高超聲速武器的研發都離不開風洞的幫助,我國的航空工業能夠有如今的進步,也得益於我們有了世界一流的風洞實驗室。風洞實驗室是用於流體力學方面實驗的設施,通過在風洞中安置飛行器以獲得飛行器空氣動力學特性的相關數據,以此來改進飛行器的設計,不僅是飛行器,很多基礎設施,例如:摩天大樓、跨海大橋都需要風洞試驗,只不過基礎設施的風洞試驗沒有航空器的飛行試驗要求那麼嚴苛而已。

中國“超級風洞”世界一流:再也不用往飛機尾巴上粘毛線了

我國航空工業起步非常低,但是迫於國防壓力,我們又必須發展優秀的戰鬥機,這時候怎麼辦呢?拿我國的殲8近舉例,當年研發殲8的時候,由於風洞達不到要求,因此拿不到相關的數據。於是我們的殲8總設計師顧誦芬老爺子只能採用“粘毛線”的方法,在殲八的尾部粘上毛線,自己乘坐一架殲7戰鬥機尾隨其後,然後用肉眼觀察毛線的運動狀態,以此來發現殲8尾部的空氣動力學特徵。這樣拼命的精神,令人動容,但是也反映出沒有風洞的窘境。

中國“超級風洞”世界一流:再也不用往飛機尾巴上粘毛線了

不過,倒不是隻有我國這麼做,科技發達如美國這樣的,也得采用“粘毛線”,“噴油料”等方法來考察戰機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例如著名的F18大黃蜂戰機,當年就採用在機頭佈置一臺儀器噴灑漆料,當漆料被噴出後,就會沿著氣流流淌在機身上,最終留下一道道的氣流痕跡,以此來了解F18大黃蜂的空氣動力學特徵,有一張著名的照片就呈現了F18採用“噴油”方法實驗後的結果。為了分辨清楚,美軍採用了紅色的漆料,還將F18機身塗成了白色。我國是否使用“噴油”,嚴格一點說就叫油流法,目前並沒有相關消息流出,但是,粘毛線確實是一段非常令人震撼,也有些許悲壯的戰機設計歷史。

中國“超級風洞”世界一流:再也不用往飛機尾巴上粘毛線了

當年顧誦芬老爺子的做法,主要是在為了解決殲8戰機跨音速尾部抖顫的問題。當年我國的風洞太小,無法將殲8放入,因此看不清殲8尾部氣流情況,最終才不得不採用粘毛線的方法。試想當年,如果有一處足夠大的風洞,我們的總師也不用親身犯險去拿數據。

隨著我國風洞的發展,如今已經不用再進行“粘毛線”了。我國已經擁有了一系列世界一流的風洞實驗室。近期,我國航空工業氣動院FL-62連續式跨聲速風洞正式投入運行。跨聲速風洞指的是風洞實驗段氣流的馬赫數M在0.4~1.4之間的風洞,也就是當年顧誦芬老爺子需要驗證的跨聲速氣動特性。此次建成的是連續式跨聲速風洞,比之前的跨聲速風洞更為先進,FL-62風洞的建成將意味著而我國新一批的優秀戰機將從這裡飛上藍天。(利刃/張陽)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