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鬧分配:瑞典警方的做法在處理鬧醫上有借鑑意義!

——譚梅/文

閱讀提示:解鈴還須繫鈴人,其實這個事情的結只在於:人家不讓你住大廳,你為什麼非要住人家大廳?歡迎到醫院院長微信公眾號討論。

國內一曾姓男子帶著父母去瑞典旅遊的故事,或者說事故,在網絡引起很大關注,甚至演化為外交事件。人民日報介入了,環球時報也介入了,大使館也介入了。甚至還出現劇情反轉。

不過,這些真不是我們本分醫療號專注的對象,就像六神磊磊只讀金庸,他連古龍都不讀,譚梅也只寫醫療。除非這個曾姓男子一家三口在瑞典與醫院發生了爭執。否則,他不是本號關注的對象。

不過,曾姓男子非常非常有意見的瑞典警察,或者說是其做法,確實是本號關注的,或者說,在處理國內鬧醫事件上,有借鑑意義。

為了說的更清楚,先回歸一下經過:

大概經過是,一個姓曾的男子帶著父母去瑞典旅遊,他們是凌晨(有說是晚上,也就是下午六點到半夜十點)到達酒店,但是他們預定的入住時間是白天,然後就想在酒店大廳椅子上休息,等白天的下午(我們這是下午兩點退房,如果住滿了,只能等人家退房,中間還有十幾個小時)正式入住。如果用曾先生的話說,酒店不但粗暴的拒絕他們,讓他們滾出去(即使是潛在顧客上門,正常的邏輯,也不會讓滾吧?誰在說謊不?),還叫來警察。警察來後更野蠻,毆打他年邁的母親(太野蠻),把他的父親拖出去扔到大街上(太野蠻),他父親的心血管疾病當場發作,意識模糊,當場抽搐。然後多名武裝警察把他們拉到很遠的一個墳場(反轉的劇情說是公園,還有24小時的地鐵),然後把他們攆下車。

太野蠻了,然後出現了反轉,看視頻,或者說看錶演:

曾先生的邏輯是:我明天再入住你們酒店,什麼,必須今晚入住,現在已經半夜了,我太虧了,不行不行,明天。我就想在大廳沙發上遷就一晚上,給錢(給錢的說法是曾先生說的,給多少?沒說)。沙發也不讓遷就?我父母年齡大了。父母的面子也不給?我們就不走,看你們誰敢把我們怎麼著!然後警察來了,竟然把他們抬出去了,於是曾姓男子和母親哭天喊地:這是殺人(this is killing)。


不以鬧分配:瑞典警方的做法在處理鬧醫上有借鑑意義!



(被抬走,證明是讓走不走吧)

酒店的邏輯:對不起,大廳不讓住,不讓住就是不讓住,什麼,你威脅我,你這樣做很危險我告訴你,我懷疑你還會威脅住客。對不起,我要喊警察。

警察的邏輯:酒店讓你住大廳是人情,不讓你住是本分,我不去通融,除非酒店方說允許你住大廳,否則,你再鬧我就把你抬出去。什麼,你父母年齡大了還有病?那你更不能鬧了,這麼大年齡了,還有病,你怎麼讓他們坐這個時間的飛機,還跑這麼遠,晚上怎麼能再遷就?你不是難民的話,正常的邏輯是選擇入住其他酒店或者在這家酒店立刻辦理入住,而不是強迫人家非讓你在大廳遷就一晚,你父母年齡大了,還有病啊,怎麼這麼不孝?


不以鬧分配:瑞典警方的做法在處理鬧醫上有借鑑意義!



(女教師扒著高鐵門)

於是,幾方邏輯裡的矛盾不可調和。自然也就爆發了。

迴歸正事!那麼,如果涉及醫鬧時,我們有什麼借鑑?

一,不道德綁架。警方綁架酒店方了嗎?沒有,他沒讓酒店方考慮人家一家三口是外國人,不遠萬里來旅遊的,我們要表現出國際主義友好精神,大家同住地球村相互串門,要提供方便委曲求全,也沒讓酒店方考慮兩個老人,甚至也沒考慮是晚上,人生地不熟。只認準一件事:人家不讓你待那,你就不能待那,更不能鬧。所以涉及鬧醫事件時,不要道德綁架醫療人。

二,不和稀泥。酒店方和顧客(按說也不算顧客,第二天正式入住了才是顧客)的矛盾,本來也不是多嚴重的事情,警方沒讓二者自己協調,也不是一走了之,而是很認真,很慎重,架勢很嚇人,武裝警察都來了,直接按照酒店方的請求出手:你這已經威脅到人家,打攪整個酒店,對不起,如果你們還不出去,我要把你們抬出去。

三,不猶豫。估計曾姓男子就沒想過會是這個結果,我倆老人一塊鬧,中國的神仙都讓三分。警方說幹就幹,不自己走就直接抬走,而且是幾名武裝警察押著他們離開老遠。這陣勢,曾姓男子想再折騰也不敢了,只有回來添油加醋的折騰。截至目前,哪怕是人民日報微博轉載的,一看也只是一方說辭,添油加醋的可能不小。這也是醫患糾紛時,一些媒體慣用的寫作方式。

四,也是最關鍵的,不以鬧分配。這一家三口鬧得夠歡吧?夠狠吧?看上去夠可憐吧:異國他鄉,半夜三更,哭天喊地,兩個自稱有病又跑到萬里外旅遊的老人。警方就是不鬆口:沒道理,再鬧也不滿足,越鬧越不能滿足。

解鈴還須繫鈴人,其實這個事情的結在於:人家不讓你住大廳,你為什麼非要住人家大廳?

這一個事實足夠了,其他的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強迫酒店!


不以鬧分配:瑞典警方的做法在處理鬧醫上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