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北京時間9月14日晚,中國移動資訊聚合平臺趣頭條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QTT”,號稱移動內容聚合平臺第一股。趣頭條在23:44正式開盤交易後,瘋狂的一幕隨即上演。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盤中股價一度達到20.39美元,漲幅達191.28%。最終,趣頭條股價報收15.97美元,漲幅128.14%,市值約46億美元。上市首日5次停牌,一個瘋狂而罕見的交易日,一日暴漲128%,觸及美股難得一見的熔斷機制,其中3次因為短時間內股價暴漲。資本市場中,趣頭條一時風光無兩。

趣頭條,號稱移動資訊界的拼多多,而此前同樣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正主拼多多股價已連續三天暴漲超過50%,市值超過360和網易,位列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第六位。在電商領域,拼多多與京東的市值差距縮小至70億美金,體量更是相當於大約兩個新浪微博、近11個搜狗。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聚焦三四線及下沉市場的兩家公司--拼多多和趣頭條分別用了“3年”和“2年零3個月”,站到了國際舞臺上,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兩匹黑馬。往低線城市走,擴大用戶數量,無論“五環內”的人群們有多麼地不屑,但這就是中國的客觀現實——三線以下城市人口數量達10億左右,這是互聯網公司亟待開發的寶地,也將成為新一輪跑馬圈地的焦點。在狂飆突進的過程中,拼多多與趣頭條不約而同選擇了粗獷的發展模式,野蠻生長、夢魘狂奔。拼多多上假貨氾濫,在上市前一度因打擊假貨,導致部分商家損失嚴重,甚至在拼多多上海總部辦公室樓前抗議;趣頭條車禍狗子車珠子的“三俗”內容,以及利用現金補貼的獲客模式,也被指與傳銷無異。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五環內”人民的不屑之外,拼多多與趣頭條們更是引來了“二環內”大佬們的憤怒,在今年8月底舉行的2018亞布力論壇夏季峰會上,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演講中,實名點評拼多多等公司,稱他們是“利用了中國人民喜歡買賣東西、喜歡互相八卦的這樣的低級趣味。”並稱“ 一家科技公司創造出了真正的影響全世界的科技產品來才是厲害的,人工智能等極有可能催生出世界級的產品來,中國有大數據的優勢,但到底能不能起來,就看中國企業家的高度如何,如果高度不夠,依然是想著從老百姓身上低級趣味賺錢,我們依然永遠起不來。”

中國企業究竟怎麼算起來好事哥不是狠清楚,但是拼多多與趣頭條的兩位企業家黃崢與譚思亮不論怎樣這回都起來了。二者同樣都有著精英教育帶來的漂亮履歷,在中國最富庶的長三角地區打拼至財務自由,從此躋身精英階層。他們深諳人性弱點,快速收割流量,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快速成名。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譚思亮畢業於清華大學和中科院,創業前,曾在雅虎、51.com、若鄰網從事技術管理和高級管理職務,之後在盛大負責管理廣告業務,盛大廣告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需求方平臺。當他的同齡人還在職業路上迷茫探索時,他早已將他們甩在身後。若論造富速度,黃崢則比譚思亮要更快一步。這個80後的人生,簡直可以用開掛來形容。從杭州外國語學校保送至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後進入美國常青藤盟校攻讀碩士,畢業後加入谷歌。在谷歌工作三年後,他手中所持期權已經讓他的人生從此油米不愁。在黃崢的朋友圈裡,有段永平、丁磊、孫彤宇等商業大佬,而且在26歲時就與巴菲特親密交流。在普通人眼中,黃崢和譚思亮在天上,他們在地上,完全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譚思亮每天接觸的都是大客戶,在他們的商業世界裡,有自己通行的語言和規則,五環外的人不會懂。黃崢則一直處在社會高點,和商業大佬平等對話毫無壓力,三個創業項目的主體客戶,也都不屬於五環外人群。

但在2016年,兩隻翱翔天際的高鳥突然主動落地了。

那一年,在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諸多資訊類產品廝殺成一片紅海時,在“五環內”用戶視野之外,趣頭條用它獨特的內容開始默默收割流量和用戶,但實際上,它的內容並不“洋氣”。車禍、寵物、機械製造、打架、撕逼、作死、生活竅門這些基本覆蓋了早期趣頭條所有的內容品類。同時,其他平臺極力清洗的標題黨,也在趣頭條上煥然重生。與內容相對應的是,趣頭條上所展現的廣告,也相對來說比較“接地氣”,甚至出現大量重複投放和黑五類廣告。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同時譚思亮把主戰場放在了遠離頭條勢力範圍的農村。當然,農村人說出來可能不好聽,也與身處一線城市上海的趣頭條逼格不符,所以譚思亮將他們稱之為“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用戶”。為了撬動這個市場,趣頭條建立了一套類似傳銷的用戶邀請體系,每個用戶都可以邀請身邊的朋友註冊趣頭條,每邀請一個就給予一定的金幣獎勵,邀請越多,金幣越多。這些下沉用戶們熟練地將趣頭條的鏈接分享至各大微信群,讓更多人用自己的邀請碼下載趣頭條客戶端,這一行為被稱為“收徒”,可以直接獲取現金獎勵。隨後,師傅會主動提醒徒弟看新聞,閱讀、點評、綁定微信、分享朋友圈等提高用戶粘度的行為都會被平臺獎勵金幣,金幣積累到一定的數額便可提現。在廣袤的中國農村,恐怕最不值錢與最富裕的產品就是時間。在收穫“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小費”,何樂而不為?譚思亮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興奮地表示:“當你發現一個足夠大的市場,應該用快速砸錢的方式,迅速獲取用戶,佔領市場,建立行業壁壘。”農村是有著廣袤的土地、龐大的人口,但同時也有著不容樂觀的收入水平。只是村裡人下載趣頭條是究竟是為了搞“網賺”、拿金幣,還是為了在上面看文章獲取“知識”,

一旦金幣沒有了,譚思亮的行業壁壘還會存在嗎?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同樣在2016年,黃崢將一年前創辦的拼好貨與從遊戲公司內部孵化出拼多多合併變成如今的拼多多,全力進軍下沉市場。通過低價商品和優惠活動,依託社交拼團的強大裂變效應,拼多多迅速崛起,將廣大小鎮青年收入囊中。黃崢曾說,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佔便宜的心理。“除了滿足人們的基礎物質需求,我們還做了大量產品設計、運營來滿足人們不同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比如衝動消費、理性消費、發洩性消費。”在拼多多的平臺上,除了拼單有優惠,抽獎和搶紅包是常見的娛樂行為。你以為你是在購物,其實你是在娛樂。在尚未充分開發的下沉市場,用戶對價格更敏感,對於品質的辨別力並不高,拼多多毫無疑問抓住了機遇。

拼多多與趣頭條成功靠什麼?

與其說黃崢洞察了商機,不如說他洞察了人性,因為他要賣的遠不是商品。同樣,譚思亮要賣的也絕不是信息。在他眼中,世界上只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用來save time(節省時間),核心是通過技術提高效率;另一種是用來kill time(消磨時間),他認為後一種模式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大。當這個社會以更快的速度兩極化發展之時,毫無疑問,拼多多與趣頭條顯然都屬於後者。

“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在把“五環內”的人口紅利吃盡後,互聯網下半場以拼多多及資訊界“拼多多”,可能還有若干“拼多多”們開了場。在深諳人性本惡的逐利資本面前,這注定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未來。


作者 好事先生 十年不資深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