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人力資源的核心 在於人的判斷

孫立平:人力資源的核心 在於人的判斷

1995 年的一天,公平路碼頭邊,身穿一件長款日式風衣、手拿一份日本報紙的孫立平出現在那裡。他身材魁梧,再加上這副打扮,像極了諜戰劇裡的特務接頭場景。孫立平每次說起這件事兒,都能令他和在場的人捧腹大笑。

那時,孫立平剛剛從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在人力資源行業創業。上面說的就是孫立平跟第一個客戶見面的場景,當時通訊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像咖啡館這樣的公共空間更是沒有,只能提早很久約在大街上見面。所以才出現了這樣啼笑皆非的一幕。

孫立平是上海甚至中國第一批“獵頭”,如今被業界一致公認是,中國最早開展獵頭服務的資深人力資源專家和日語人才界最權威的獵頭。他最早創辦的公司—創價人力資源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在2000 年,拿到了政府的行業經營許可證。作為試驗田裡的小白鼠,或者說行業的先行者更合適,隨著中國的人力資源行業一起發展起來。而在那之前,無論市場還是政府對這個領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他從業20 多年,身上的頭銜越來越多,像創價人力資源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和天仕創人才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於2016 年創立,以下簡稱“天仕創”)的創始人、英創品牌創始人原英創中國總裁兼董事長、上海市人才服務行業協會的發起人等等。眾多美譽之下,他始終不忘初心,幫企業尋找到合適的人才、幫優秀的人才匹配到最合適的平臺,永遠是他的信念和使命。

作為一個骨灰級HR, 他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創業經歷?又有著怎樣的財富觀?本刊記者有幸採訪到了孫立平先生。

客居日本賺到人生 第一桶金

當日,記者到達天仕創的會議室時,孫立平已經提早等在了那裡,一身素色西裝,普通的彩色格子襯衫,脖子上掛著工作牌,如果不是透露著幾分沉穩和儒雅,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面前的他,是一個行業大咖,管理過多家公司。顯而易見,他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普通的員工,謙虛做事,並沒有把職級和資歷看的太重。

說起孫立平的人生,繞不開他在日本的幾年。他是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出身,在國內工作了六年,又去日本讀了MBA。1993 年MBA 讀完時,夏普公司和另一家證券公司同時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思量再三,他放棄了當時盛極一時的夏普,加入了證券公司。因為對方有在上海開事務所的規劃,而他可以作為“定向培養”回上海的高級人才。不想三個多月後,計劃有變,他成為一名普通的銷售員。此時正趕上當時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這恐怕是他人生中最“困難”的時期了。

但他沒有抱怨現實,快速重整精神後,開始踏實的工作,一年不到,成為公司的“業績王”之一,月排名裡,有三次都是第一名。在銷售行業,業績等同於報酬,他清清楚楚的記得,1993 年12 月,他一個月領到的薪水,相當於現在一個日本大學畢業生一年的薪水。不久,又帶起了團隊。

不過,錢沒有好賺的。高薪的背後,是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他回憶,那段時間他拼命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都是“今天上班、明天下班”。公司也是一種“鞭打快牛”的文化,你走的越快,拿的越多,這時又必須要更上一層樓,上不去就要掉下來,掉下來的滋味可不好受。如此,不光身體累,還天天生活在掉下來的恐懼中。長此以往便萌生了退意。

入行是偶然 越做感覺 越美妙

剛好此時,孫立平認識了一個做人力資源的客戶,對方非常欣賞孫立平的工作能力,邀請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孫立平連收入都沒問,直接就去了。接著,被公司派到上海。說起來,他是懵懂入行。“入行是個偶然,但做起來卻發現越來越有意思。我現在覺得比HR 更好的工作沒有了。”

孫立平說著話,雙眼都在綻放光彩。他認為,這不只是一份工作,用上海的老話講叫“積德”。為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可以改變企業的發展軌跡和高度;而為優秀的候選人找到合適的發展平臺,也是可以改變人一生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太有意義了。

“我很幸運,在日本的幾年,遇到不少好人,他們都幫過我。”說起這些,孫立平的語速慢了下來,一改前一個話題的激情洋溢,聲音溫柔起來。日資企業在中國能正常運轉不容易,他的公司正是為中國的日資企業和希望找日本人才的名企服務的。

孫立平:人力資源的核心 在於人的判斷

天仕創人才諮詢(上海)有限公司開業典禮(左:山田先生 右:孫立平)

這麼多年,他的公司也幫助了很多企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和一家日本物流公司的淵源。1997 年,這家公司剛開始創業,只有兩三個人,是孫立平為這家公司蒐羅人才,搭起了最初的人事架構。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做到了日本行業老大的位置,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老闆山田先生(化名)現在是和歌山縣(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首富。當下公司的高層,都是20 年前的那些人,一直沒變過。

山田先生常常感激的說,沒有孫先生,就沒有現在的他。得知孫立平愛好海釣,山田先生屢次相邀,約了十幾年了,直到最近,孫立平才終於成行。一個坐擁數千億資產的公司老總,拋開工作,陪了孫立平整整十天,讓他十分感動。這件事讓他更加肯定自己堅持做了對的事情。

堅持“笨”方法 做真正的 獵頭

人力資源行業是最近幾年在中國大熱的,市場上的獵頭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如此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是很激烈。天仕創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穩坐江山的?孫立平分析了三點:

1

首先,人力資源行業是和人打交道的,人脈的積累和看人的眼光,沒有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是做不到的。而天仕創團隊裡的人員大多有著十幾年的行業經驗,這在行業裡不多見。

2

再者,天仕創堅持用傳統的方式做真正的獵頭,不同於生產線式的獵頭,通過打電話成交,他們通過多次的、面對面的溝通,瞭解客戶的需求,不斷改變策略。看起來是費時費力,其實是慢工出細活,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更優質的。人和人的接觸,可以收穫工作說明書(JD)和簡歷上看不出的東西。

3

這也和最後一點—天仕創對客戶群的定位有關。它只為年薪50 萬元以上的企業高層人才服務。這樣的客戶,小眾、稀缺、回報高,但難度更高、週期也更長。天仕創堅持這個大方向一直沒變過,也是絕大多數企業做不到的。

孫立平認為,公司的成長靠的是工作成績和口碑,比如,公司有一個略顯“苛刻”的條款:幫客戶服務前要收定金,做成了在佣金裡抵扣,做不成是不退的。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源源不斷的客流。

科技無法替代 人的判斷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科技,對其他行業的影響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面對科技浪潮的洗禮,這家“傳統”企業是否感覺到了衝擊?

孫立平說,他在行業裡待的時間夠長,這一點其實是最有發言權的。這些年,科技對工作方式的改變是明顯的:從最開始的家用電話都沒有,到電話的普及,到現在手機、郵件等多種通訊方式,溝通越來越便捷;以前登記一摞一摞的紙質文件,現在有了電子表格,這些都讓工作變得越來越便捷和高效。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為,科技,比如說人工智能,也許以後會替代一些中低端市場的人力資源工作。但是對於天仕創所服務的客戶群,這一部分工作,是不會被替代的。

科技越進步,行業會越細分。獵頭(多指高端層面上的人力資源工作)行業的核心永遠是“人的判斷”。

這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的高層一般都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到處去找工作;另一方面,企業高層換工作極其注重保密,防禦心理都比較強,只會和少數有信賴關係的人建立聯繫。為需求層次多樣的企業高層服務,是科技工具很難取代的。

愛憎分明 堅持自己的 小原則

在獵頭這個行業裡,信息資源很重要。信息的掌握、判斷,思路的形成比別人快一步,才能在工作中搶佔先機,這很關鍵。因此,孫立平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他說保持“與時俱進”的思維也是工作的需要。

有時,孫立平會感覺自己的一部分性格,不太合適做這份工作。他有點愛憎分明,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特別堅持自己的原則。因此,他非常堅持自己做的事情。每次將候選人和某一企業職位匹配成功,週期平均要六到九個月,有時甚至要一年。

雖說他也想盡快把訂單做成,但是結果的完美,似乎對他來說,比收一筆高額佣金更重要。所以,有時他也會給自己的進度設置障礙。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企業看中了某一個候選人,或者候選人想要加入某一個企業了,如果他覺得不是最合適,一定要忍不住“勸阻”一下。

“我瞭解企業,瞭解候選人,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候選人,候選人最擅長的技能能不能服務好企業,這些我看得多了,總有自己的眼光。為避免將來發生問題,這些提醒我是有義務做的。”孫立平說。這一點,有些同事不是很理解,還有人笑他傻,有錢都不賺。

前些年的他,工作起來常常廢寢忘食,加上頻繁的應酬,身體也產生過不少問題。近幾年,他開始注重起自己的健康管理。煙和酒狠狠心戒掉了,以後打算多運動運動。海釣這個最大的愛好,也打算重新拾起來。在日本的那幾年,孫立平每兩週差不多要去一次,他喜歡那種在與汪洋大海的博弈中,與自然、與生命互動的過程,這讓他覺得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對他來說,也是釋放壓力和征服自我的一種方式。

更在意看不見的 財富

多年的事業打拼,為孫立平積累了可觀的個人財富。不過對他來說,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才是目前最看重的,對於物質上的財富看的淡了。

孫立平:人力資源的核心 在於人的判斷

孫立平在貴州希望小學

他經歷過國家物資睏乏年代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並不喜歡鋪張浪費。相反,在他的財富規劃中,每年都會有固定的一部分,送去貴州的希望小學,給那裡的孩子們買學習用品,發獎學金。15 年前,他看到當地較差的生活、教育條件,總覺得自己有一份責任,給那裡的孩子一個起碼受教育的機會。這件事情從他並不算特別富有的時候,一直堅持到現在。

由於工作關係,孫立平常常需要到日本出差,接觸到那裡的一些產業工人,他發現,那些人往往心安理得的做自己的“螺絲釘”,即便自己的工作崗位很普通,但他們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而自豪。這種匠心精神,在他眼裡就是一種難得的財富。由於產業導向變化,這樣的工人正變得越來越少,孫立平覺得這種財富的流失特別可惜,若能將其合理利用,才是真正的財富。

認準了南京銀行 不輕易改變

說起南京銀行,孫立平不停地稱好。在接觸到南京銀行之前,孫立平的對公對私銀行業務都是在另一大型銀行辦理的。幾年前,孫立平的公司遇到一筆棘手的貸款業務,諮詢數家銀行都不能解決,後面朋友介紹了南京銀行上海普陀支行給他,順利解決了他的問題。孫立平是一個認準一個人或一件事,便不會輕易改變的人,那次南京銀行讓他印象大好,從此,他的銀行業務,就全部轉到了南京銀行,還介紹了很多朋友的公司也過去。

孫立平說,他的很多人生第一次都發生在南京銀行上海普陀支行。比如,認認真真的考慮多樣化資產配置。最近他了解了很多理財產品,很感興趣,並希望有時間能常常去銀行聽聽分享。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上海地區的高端客戶,南京銀行於2017 年9 月26 日,成立了上海分行私人銀行中心,這是南京銀行首家分行私人銀行中心,足見其對上海市場的重視。中心成立的同時,南京銀行發佈了其私人銀行全新的品牌形象,包含積極向上、私密服務、尊貴享受、穩健投資和溫馨家庭五層含義,既表達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又表達了私人銀行穩健的資產管理風格。

自南京銀行發佈全新的私人銀行品牌以來,攜手法國巴黎銀行,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注度高、專業化強、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私人銀行產品和服務。截至去年下半年,南京銀行私人銀行管理客戶超20000戶,管理客戶資產近1000 億元。不僅實現了客戶與資產規模翻番,並逐步形成南京銀行私人銀行特色品牌。上海分行私人銀行中心的成立,也是南京銀行在私人銀行板塊專業化運營和專注服務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