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落後的原因是因爲思維層次太低,所幸中國還有機會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分層的,同樣人是思維也是分層的。


中國近現代落後的原因是因為思維層次太低,所幸中國還有機會

以人接觸一塊燒燙的鐵塊為例。

第一層,非條件反射

人碰到燒紅的鐵塊會馬上將手縮回來,這種縮手反射是動物趨利避害的本能,沒有文化差異,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這個階段沒有思維,人人天生具備。(對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生理需求層次)

第二層,條件反射

經過多次縮手反射後,只要看到燒紅的鐵塊,就會產生警惕被燙的感受,從而與鐵塊保持距離,這就是條件反射。人產生這種初級思維,並將這種條件反射用語言描述,形成經驗,以語言、文字、繪畫的形式傳承下來。(對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安全需求層次)

第三層,定性歸納思維

人們發現一些燙鐵表面上不發紅,也會燙人,就將這些現象總結為規律性的知識,告訴大眾凡是被燒過的鐵或者冷卻時間不夠長的鐵,不管顏色是否發紅,都有可能燙人,需要遠離。利用這種思維,又總結出熱交換的一些規律,比如熱可以通過對流、傳導進行交換。在這個階段利用歸納思維總結出來的規律仍為定性規律,但已經能在社會化活動中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在農耕社會,這種思維完全滿足當時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社交的需要)

第四層,實證定量思維

實證定量思維需要將所觀察的事物量化,以尋找更深層次的規律,用數學模型將這種規律表達出來,再利用純數學進行演繹,將規律昇華為理論。熱力學三大定律都是這種實證思維的產物,利用這種思維我們才能夠精確地計算出一個體積一定的鐵塊用多長時間能被加熱到什麼溫度,用多長時間在環境溫度多少度時,才能達到環境溫度。有了這樣的思維,才能夠實現模塊化、標準化,進一步實現專業分工大規模協作,也就是工業化生產。(對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尊重的需求)

第五層,互聯思維

信息時代,互聯思維將視線從事物的細節中收回來,投射到更廣闊的範圍,將一些看似不關聯的事物利用大數據關聯起來,從中找到新的規律。互聯思維是在定量思維基礎上的定性思維,符合人類螺旋式發展的規律。此時中國的易經的一些思維將開出耀眼的光芒。(對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自我實現需要)
中國近現代落後的原因是因為思維層次太低,所幸中國還有機會

所以說,中國近現代的落後的原因就是過早形成的家天下的人情社會,對於社交的需求過於強烈,為了滿足這樣的需要,強化了定性歸納思維,使得中國長期停留在第三層思維,在人情社會治理結構下形成穩態,沒有了進入第四層思維的動力。沒有第四層實證定量思維作為基礎,也就不能形成專業分工大協作的工業社會。另一方面,中國的又早早地發展出易經這樣的第五層互聯思維,並且利用一小部分這樣的思維指導生產實踐,取得了效果,但是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下,第五層互聯思維並沒有完全發揮作用。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中國開發出的第五層互聯思維來得過早,而西方的第四層實證定量思維來得正是時候,所以近現代西方科技突飛猛進,中國落後了。而過了工業革命進入信息革命階段,中國的互聯思維又將生逢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