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國際范」

今冬會否再次上演去年“氣荒”的戲碼?

太平洋證券發佈的行業點評報告稱,根據測算,基本可推算出今年採暖季的天然氣供需缺口:需求量-供給量-新增儲氣庫調峰量=1319-1285-12=22億立方米,相較於2017年,供需缺口進一步拉大,天然氣供需形勢依然嚴峻。根據三桶油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天然氣總缺口超過113億立方米,該缺口基本集中在採暖季期間,故按照推算,今冬採暖季天然氣實際缺口為113+22=135億立方米。

徐元強也表示:“預計今年全年天然氣供需缺口會較2017年有所放大,進入冬季之後,缺口可能達到130億立方米左右,而管道氣和國內自產氣很難出現大幅度提升,因此,進口LNG成為今年天然氣來源的主力。”

不過,程小勇則認為,“今年國內天然氣供需格局仍存缺口,但‘氣荒’現象恐難再現。”

具體來看,供應方面,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超過4000萬噸,儲量大幅增長。此外,“氣荒”在凸顯天然氣調峰保供緊迫性的同時,也倒逼儲氣設施進一步科學、合理地佈局。除增產外,保供的關鍵是加快提升儲氣能力和調峰能力。而為了緩解冬季北方地區用氣緊張局面,我國正在進一批管網聯通。今年冬季,在廣西就能實現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天然氣資源互聯互通,冬季來臨之前,會給中石油每天提供不低於800萬立方米的氣量,把LNG氣體輸進中石油管道,從南往北輸送。而需求方面,“煤改氣”要堅持“以氣定改”、循序漸進,不再是2017年冬季的“一刀切”方式。

展望後市,程小勇表示,整體來看,目前,全球天然氣整體供需格局尚未失衡,部分地區失衡僅是區域性問題,如中國“煤改氣”和歐洲環保政策驅動“天然氣發電”,導致本身天然氣不足以滿足需求,需要從俄羅斯、中東和美國等地進口。此外,由於港口接收站和管道建設滯後,導致部分中國等地區供應暫時偏緊,因此使得冬季中國天然氣供應依舊存在不確定性,從而令價格存在上漲預期。不過,由於政府提前做好提升儲氣能力和調峰能力準備,今年“氣荒”情況恐難再現,價格可能出現提前上漲,而到了冬季增長空間或將被透支。

從長遠發展來看,徐元強表示,我國由於環保政策趨嚴,天然氣需求會不斷提升,而國外以美國為首的頁岩氣技術導致天然氣產量大增,國外價格相對於國內自產部分而言價格低廉,因此,我國未來天然氣進口量會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42%左右,未來隨著進口量的繼續放大,價格將會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