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導讀】追本溯源,透過育苗方式瞭解圈枝柑和嫁接柑,感興趣的朋友可細讀。


新會柑樹,我們稱為大紅柑,學名叫茶枝柑。

育苗方式分圈枝與嫁接。

圈枝就是在母樹上“圈”枝。

方法就是在生長的柑樹上,選些適當的枝條,在環繞所選取的枝條下端,相距約一寸左右,用刀上下各割一圈,並剝去兩圈之間的皮層,等剝口稍幹後,用稻草和塘泥漿,包纏於剝去皮處,使其後續到生根,再剪下,移出種植。

如下圖所示。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圈枝根部通常開枝較多)

在早期,我們更多的稱“圈枝柑”為“衍枝柑”,因為 “衍枝”才是規範的農業術語。

衍,從字面解釋就是有延長,開展的意思。

衍枝,指的是從原有的樹幹上引嫩枝出來在其他地方繁衍,是為“衍枝”。

衍枝的新樹與原樹在物種上完全一致,而有別於“駁枝”。

有人認為是因為新會方言中“衍”字和“圈”字發音相同,人們常常誤將“衍枝柑”讀寫成“圈枝柑”, “圈枝柑”的錯誤名稱就漸漸流行起來。

也有人認為因其育苗過程需用小刀進行環切表皮,割圈剝皮包纏,因而稱為“圈枝”。

但無論是稱“衍枝” 還是“圈枝”,包括“原枝”等,其本質都是指純種正宗的新會茶枝柑。

這應該不難理解。

好,再說駁枝。

駁枝,一般是用跟茶枝柑親和性較好的柑橘類枝條進行嫁接。

比如,新會駁枝柑一般是用紅檸檬,或紅桔作為砧木,在母樹上剪取穗,然後將柑樹的穗接到紅檸檬砧木上完成接穗工作,通過這種方式繁殖茶枝柑種苗的方法稱為駁枝。

如下圖所示。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樹頭有接駁的痕跡,如檸檬頭接駁,輕刮顯白色)

因為是兩種不同植物接駁結合生長,所以叫駁枝,也叫嫁接。

圈枝是在自身母樹上結合分離生長,而“嫁”字更多的是代表“異”、“不相同”結合。

但無論圈枝或嫁接,說到底都是無性繁殖。

兩年前,我寫過這個觀點,當時有個較真的朋友還特意問我說是不是講錯了,因為嫁接的枝條也要開花結果,結果就要傳授粉,那就是有性繁殖,為什麼說嫁接是無性繁殖?

其實,嫁接的枝條也要開花結果,是有性生殖,這話沒錯,而我所說的嫁接指的是由植物的組織分離出去的過程,而不是說嫁接後的開花結果,所以嫁接是無性生殖是這麼理解。

再說說,圈枝跟嫁接的優缺點。

圈枝的根部是雞爪根,可以想象下,裡面多為空心,比較弱,所以管理時比較難,要勤淋薄施,否則根部受不了,一旦根部受浸,柑樹也容易壞掉。

其次,料理難度大。嫁接掛果百斤,也沒多少下壓,但圈枝掛果數十斤枝條就容易垂地,需竹子加固,所以少人願意種。

再有,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弱,而且其產量也比駁枝柑少很多,成本自然高居不下。

嫁接呢,既能遺傳有母本的優良性特點,又能保持部分本體的優良性狀,所以產量比較高,抗病蟲害能力也比較高,管理成本較低。

這也是駁枝柑能成為市場主流的原因,適合規模化生產。

那圈枝種出來的與嫁接種出來的新會柑有什麼不同呢?

總體來說,圈枝柑的果體相對於嫁接的小一些,皮相對嫁接的薄,香氣高。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上圖為圈枝柑,下圖為嫁接柑)

圈枝柑與駁枝新會柑的區別

為什麼是相對?

這跟所圈的母樹有關,新會柑樹品種較多,比如有大種油身、細種油身等,不同樹種,圈出來的果品大小都有差異。

那香氣高這個怎麼理解?

如果同時有保存過圈枝與嫁接兩種的陳皮才好理解。

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之前有朋友跟我說,可以用指甲在表面剮蹭數下,刮出油層,圈枝柑首先聞到的是甜味,繼而是姜香味和花香味,而嫁接的果皮,除了聞到柑香,還會聞到檸檬味。

我是沒有明顯感覺出來,但是對於新皮而言,圈枝的味道較為清甜,沒有粗氣,而嫁接的會夾雜一些酸氣,這是肯定的。

至於有商家說,圈枝在藥理價值上高於嫁接,這個目前還沒有實錘。

說到底,不管圈枝柑,還是駁枝柑,都是茶枝柑,只是種植的方法不同而已。

正如我以前所說的,新會柑是大自然的饋贈,每個果實的背後,都飽含著辛勤付出的汗水,我們都應抱著感恩的心去珍惜。

相比於圈枝和嫁接,我更關注的是保存技術,也就是後天因素。

為什麼?

因為即使你是天才,也要更努力才行。


如果你對陳皮有興趣,或者想諮詢我關於陳皮問題,總會有辦法找到我的^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