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報:光電子晶片有新突破,手機或將實現夜視功能

我國光電子芯片新突破:未來可搭載手機實現夜視功能

科技快報:光電子芯片有新突破,手機或將實現夜視功能

夜間光線不足、對比度差,想在夜間視物,對人眼來說是一個大難題。近日,雲南大學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出一種新型光電子芯片,將來可以搭載在手機、眼鏡等常用工具上,讓普通人也能具備“夜視”功能。該芯片的創新點是將紅外光敏材料與兩個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串聯集成,先利用紅外光敏材料吸收紅外輻射產生光生載流子,再利用光生載流子驅動OLED產生可見光發射,從而實現紅外探測和成像的目的。該研究成果為未來低成本、大面積紅外成像提供技術支撐,並促進夜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阿里高德推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用戶出行省時10%

高德地圖聯手阿里雲日前發佈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公共服務版也首次亮相。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透露,阿里高德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將首批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50個城市落地,其願景是平均為每個用戶每次出行節省時間10%。

英國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眼部手術試驗

英國牛津大學一個團隊在新型醫療機器人設備輔助下為多名病患高效完成了眼部手術。該項目負責人認為,這對需要精準和高技術操作的手術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飛躍,未來利用機器人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這類手術的質量和安全性。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 2020年大範圍種植

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目前正在進行品種區域測試。按計劃,2019年中國將誕生第一批海水稻品種,預計2020年稻種可上市銷售。

我國“太空3D打印”試驗製出新樣品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科研人員,在瑞士杜本多夫利用歐洲失重飛機,成功完成了國際首次微重力環境下陶瓷材料立體光刻成型技術試驗。本次試驗共進行了28次微重力、2次月球重力和2次火星重力飛行,共獲得10件陶瓷樣品和8件金屬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