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研究生赴台灣交流落入間諜圈套 被策反後簽下「承諾書」

一名成績優異的研究生,在學校安排下赴臺灣交流期間被臺灣間諜策反,其本人因為給臺灣間諜提供情報接受調查,同時也失去了不錯的工作。

遇見“大陸新娘”後

逐漸落入圈套

1987年出生的徐飛(化名)是陝西西安人,父母都是某軍工單位的職工。2006年,徐飛考上西安某重點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後又考上該大學材料物理化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他在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因在校表現突出,2012年9月,學校批准徐飛參加了該大學與臺灣某大學的文化交流活動,為期4個月。2012年9月7日,徐飛乘機從西安出境抵達臺灣。到臺灣後,徐飛與大陸其他3名交換生同住一間宿舍,課餘時間他們經常到臺灣各地遊玩。

2012年10月初,一次課外活動中,一名自稱從大陸嫁到臺灣的女子主動和他搭訕,徐飛沒想到,這其實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邂逅”。

據徐飛回憶,當時該女子主動找他們攀談,詢問他們是否是大陸來的學生。女子自稱是四川人,五六年前嫁到臺灣,說她剛來臺灣時很不適應,感覺很孤獨,幸好她認識了一名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工作的記者。這位記者很照顧她,經常幫助她,並且對大陸文化非常感興趣,經常要採訪來自大陸的人,她希望能把這位記者介紹給他們做一次採訪。交流中,該女子詳細詢問了徐飛學校、舍友等情況,並稱約見記者時可以讓其他3名舍友一起來。

徐飛表示,到達臺灣後,他非常想與當地學生多接觸,除了交些朋友也想具體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但經過接觸,他發現當地學生對大陸來的學生很排斥,因此當他遇見“大陸老鄉”時,感覺格外親切。

辦案人員表示,從徐飛遇見那名四川女子開始,他就已經逐漸落入臺灣間諜的圈套,該女子其實是臺灣間諜佈置的外圍人員,專門幫間諜機構尋找大陸來的學生,然後通過“大陸老鄉”的關係親近拉攏,而所謂的記者就是臺灣間諜人員。

臺灣間諜冒充記者與學生拉近關係

幾天後,通過四川女子的牽線,徐飛與另外3名舍友一起見到了這名記者。

該男子30多歲,臺灣人,名片上顯示他叫翁哲毅,是海峽兩岸文化促進會的研究員。翁哲毅稱,他主要從事兩岸文化交流方面的採訪及撰稿工作,當時正在做赴臺交換生在臺灣生活的有關課題,希望徐飛4人能接受他的採訪。徐飛和舍友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便答應了。

吃飯過程中,翁哲毅詳細詢問了徐飛及其舍友的個人、家庭情況、今後工作意向等問題。飯後,翁哲毅與徐飛4人互留了聯繫方式,並告知如果他們接受採訪的話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從那以後,翁哲毅多次與徐飛4人見面吃飯、網上聊天,互相之間也越來越熟識。

2012年11月初,翁哲毅以採訪需要為由獲得徐飛4人的個人簡歷。據徐飛回憶,在與翁哲毅交流中,他多次詢問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及父母工作的某軍工單位的詳細情況,主要包括工廠的位置、生產哪些軍用品等問題,當時他並沒太在意這些,都如實回答了。

2012年12月初,翁哲毅以瞭解大陸學術文化為由,向徐飛等4人索要一些論文。當時徐飛給對方提供了四五篇網上下載的關於泡沫水泥製備方面的論文,其他3人也都給翁哲毅發送了一些論文。第二天,翁哲毅給徐飛打電話稱要看更多的論文,並從徐飛的電腦上拷走20多篇,這些論文大多都是從網上下載的。

之後,翁哲毅還提出希望徐飛4人回大陸後,能幫他購買一些關於政治方面的書刊,把書刊掃描成電子版發送給他就行。隨後,翁哲毅要了徐飛等人的賬號,稱以後方便付買書的錢。

徐飛表示,翁哲毅和他接觸期間非常體貼。他喜歡打籃球,對方就陪他打,但他明顯感覺到對方平時不太打籃球。另外,他想品嚐臺灣小吃,對方就帶他去吃各種小吃,基本上只要他喜歡的事情,對方都會陪著去。

辦案人員表示,翁哲毅的名字和身份都可能是假的,他通過“兩岸文化研究員”的身份打消赴臺學生的顧慮,以便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與學生持續接觸、的理由。在這期間,翁哲毅還曾專門請徐飛4人到其家中做客,介紹他的弟弟給徐飛4人認識,這些行為都是掩蓋其間諜身份的障眼法,都是為籠絡關係。

與間諜機構上級會面

進而履行參諜手續

2013年1月初,就在徐飛即將離開臺灣前,翁哲毅單獨約了徐飛吃飯,並提出讓徐飛回到大陸後幫其蒐集一些某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其中包括《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等公開發行的期刊,並表示只要幫其蒐集這些期刊,就會付相應的報酬。徐飛答應後,翁哲毅將徐飛帶到一家溫泉酒店,並拿出兩份文件,其中一份是“願意為海峽兩岸關係促進會服務的承諾書”,承諾書的大概內容是徐飛自願為“促進會”蒐集某大學出版的學術期刊,以及關於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建設、農林、醫療等方面的資料,蒐集資料有相應報酬,並且已經收取5000元新臺幣用於購買設備。另外一份是保密協議,大概內容為徐飛經過培訓,已經掌握資料傳遞的方法,並對蒐集資料的事情以及傳輸資料的方法保密。翁哲毅要求徐飛親手將文件的內容抄下來,並簽上假名以保護自己。

徐飛簽完兩份文件後,翁哲毅當場付給他5000元新臺幣,並給徐飛開了一間豪華客房,在客房中教給徐飛如何使用加密壓縮軟件、如何傳輸資料等問題,並稱用這種方式傳資料不容易被發現和攔截。之後雙方約定了傳輸資料的時間、辦法等問題。

當日中午,翁哲毅還安排了徐飛與其上級黃某見面,黃某在瞭解徐飛身份信息以及得知其願意幫忙蒐集資料後便離開,並給徐飛留下1萬元新臺幣“見面禮”。

辦案人員表示,翁哲毅讓徐飛簽署文件、安排徐飛與其上級會面其實是要在徐飛在離開臺灣之前完成參與間諜活動的手續,徐飛簽署的文件可能成為其被要挾的證據,黃某給徐飛留下1萬元新臺幣“見面禮”是為了讓徐飛覺得幹這個活賺錢很容易。事實上,翁哲毅要求徐飛蒐集的刊物並沒有什麼情報價值,但他故意佈置這種簡單的任務,就是為了讓徐飛放鬆警惕,邁出“第一步”,為以後逐步深入發展打下基礎。

打消學生顧慮

在溫泉酒店住宿的當晚,徐飛對翁哲毅和黃某起了疑心,感覺簽訂那兩份協議有些不妥,便向翁哲毅表示希望將協議要回來。次日,翁哲毅又帶徐飛與黃某見面,黃某安撫了徐飛,表示協議可以不上交,但仍會按協議給徐飛支付相關報酬。另外,黃某還提出讓徐飛回西安後購買一張“黑手機卡”用於與翁哲毅聯繫。

飯後,翁哲毅將徐飛送回學校後表示,他需要拿“承諾書”回去報賬用,但將已經撕碎的“保密協議”交還給了徐飛。為了打消徐飛的顧慮,翁哲毅還指導徐飛寫了一份“無合作關係聲明”。聲明的主要內容為,徐飛在臺灣交流期間所簽署的幫助臺灣任何機構蒐集有關資料的協議終止,在臺灣期間與該機構無任何合作關係。翁哲毅告訴他有這份聲明在身上,如果以後出了事,可以證明他沒有幫任何人蒐集過資料,必要時可以起到保護他的作用。隨後,翁哲毅在徐飛離開臺灣前,幫徐飛購買了臺灣特產郵寄回西安,並又給了徐飛2萬元新臺幣。

回到西安後,徐飛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在給翁哲毅發送完一次資料後,便和對方中斷了聯繫。但隨後,國家安全機關偵查人員找到了他。

辦案人員表示,赴臺的交換生是臺灣間諜機構發展的重點群體之一。無論是“大陸新娘”還是“記者”,其實他們的真面目都是臺灣間諜,他們之所以以這樣的面孔出現,無非就是拉近與交換生的距離,讓交換生從內心解除防備。表面上看,徐飛先期提供給對方的資料價值並不高,但臺灣間諜機關對這些大陸交換生採取的是“放長線釣大魚”的策反策略,他們更看重的是這些交換生的家庭背景和就業去向,以便將來暗中培養,並以高額酬金和脅迫手段軟硬兼施,要求其長期為臺灣間諜人員服務。一旦這些被策反的交換生畢業後進入一些具備較高情報價值的涉密單位,獲得一定的職位或者更多的知密範圍,間諜人員就會提出更多或更高的要求,那對國家安全的危害將難以估量。

>>警示

赴臺交換生成為臺灣間諜重點發展群體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臺灣間諜開始通過網絡發送釣魚郵件、微信交友等手段,引誘、拉攏黨政軍以及科研院所工作人員等特殊群體,達到為其蒐集、秘密傳遞重要資料的目的。

辦案人員表示,近年來,兩岸文化交流尤其是兩岸高校之間的互相交流越來越多,由於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比較容易相信別人,大陸赴臺的交換生成為臺灣間諜組織的重點發展群體之一。

辦案人員提醒廣大赴臺交流的大學生,如果遇到當地人要求蒐集大陸資料,並以秘密手段傳輸時,就應該加以防範,以免陷入臺灣間諜人員的圈套。另外,有兩岸交流關係的高校也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防範意識的培養。

國家安全機關提醒廣大市民,從事敏感涉密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個人保密意識,如公民和組織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線索,請撥打國家安全機關舉報電話123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