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故鄉|愛存天地間:記中國好人任繼彥(紀實文學)

愛存天地

記中國好人任繼彥

愛存天地間

——記中國好人任繼彥

引言

一個44歲的共產黨員,在鄉親面臨危險的時候,臨危不懼,第一個下到14米的深井裡救人;在生死一線之間,他把生命之繩拴在鄉親身上,把生的希望先留給別人;生命的最後一刻,用捨身救人的壯舉,用一份無私的情懷,把此生的愛,定格在天地之間。

一個閃光的稱號——優秀共產黨員

6月29日,夏日的陽光如同往常一樣照進永豐鎮綠蔭村一座普通樓房的房間裡。女主人施紹英沒有像往常一樣早早就出門打工。自從4月份丈夫任繼彥為了救人離開人世,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默默看著丈夫的遺像,默默面對這沉寂的時光,然後強忍悲痛,打起精神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以前,家裡的農活,老母親和孩子的飲食起居,基本都是丈夫在打理,如今,這一份沉甸甸的重擔,伴隨著深深的傷痛,全部壓在她的肩上。

今早,她接到了村幹部的電話,說是區裡已經追授任繼彥為優秀共產黨員,一會兒組織部的領導要來看望她。丈夫見義勇為的事蹟傳開後,各級領導的關懷,鄉鄰們的幫助、開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讓施紹英心裡有了些許安慰。

送走組織部的領導,施紹英坐在客廳裡,一遍又一遍,讀著文件上的一字一句——“任繼彥,昭陽區永豐鎮綠蔭社區人,1973年10月出生,200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昭陽區富民興業荷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龍氏家祠文物管理所保安隊隊長,2018年4月22日因救援墜井老人不幸去世,年僅44歲。任繼彥同志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共產黨員,他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紮根基層,立足崗位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要群眾家裡有困難,就有他的身影,是社區裡出了名的“活雷鋒”。他會修理手藝,社區居民的自行車、電摩托等交通工具壞了,都愛找他幫助,誰家電器有毛病也喜歡打電話向他求助,只要電話一到,無論多忙,他都會想方設法趕去幫忙維修。他經常會到孤寡老人家中噓寒問暖,蘋果收穫季節幫助孤寡老人採摘蘋果。任繼彥同志是我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至直獻出短暫而寶貴的生命,用生命詮釋了一個普通黨員對黨的忠誠和為民服務的情懷,是全區共產黨員的楷模,為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以先進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奮發有為,區委決定,追授人任繼彥同志“昭陽區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並號召全區黨員幹部向任繼彥同志學習。”

讀著這些文字,施紹英心中悲喜交集,丈夫生前的一言一行,放電影般在心中一幕一幕呈現。2008年6月入黨的任繼彥非常看重自己黨員的身份,他的黨費每個月是五角錢,每個月的1號都準時去交黨費。平常,他總不忘自己是個共產黨員,大事小事,都帶頭幹好。幾年前,村裡的一條村內道路要硬化,就要佔用到沿路周邊村民的土地,當時不少村民想不通。任繼彥就自己騎著電單車挨家挨戶去宣傳硬化路的好處。他的人緣好、工作細,很快解開了村民心裡的疙瘩。道路很快就開工並順利完工。現在大家用上硬化路後體會到便利了,都念著他的好。多年來,任繼彥一直擔任村小組的黨支部書記,去年他當選了綠蔭社區荷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前幾年,為了帶動村民增收,綠蔭社區搞起了鄉村旅遊,通過流轉土地建成了3000畝連片的荷花園,每年接待遊客超70萬人次。去年3月,綠蔭社區拆除了景區周邊的違章建築,為了節約經費就組織村組幹部去搬運建築垃圾。一些人幹到中午時就不願意幹了,但任繼彥不僅自己使勁搬,還調動氣氛,讓大家又鼓起勁頭。現在,綠蔭社區的荷花園已經煥然一新,7月下旬荷花又將綻放,而任繼彥已經沒有機會再看一眼荷塘月色。

施紹英在丈夫的遺像前,一字一句把區委的文件讀給遠在天堂的丈夫聽,她知道,一向樂於助人、每天笑嘻嘻的丈夫, 面對“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一定會在天堂謙遜而和善地微笑。

一場生死救援——生命絢爛的光亮

4月22日早上,同每一個普通的日子一樣,施紹英和丈夫任繼彥早早起床,吃了早點,各自忙碌。施紹英要去守望甘河村做工,任繼彥要去自家果園勞動,吃完丈夫做的早點,施紹英和丈夫打了招呼,就出門了。不曾想,這年復一年最尋常的恩愛,卻在這一個早晨結束。 “我去了”,“嗯,路上慢點”,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句對白,卻是自己和丈夫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場對話。沒有絲毫預感,尋常的轉身之間,就成為訣別。

走進果園的任繼彥,忙著為自己的果樹鬆土、施肥。這一畝多地的蘋果,是一家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大女兒讀大學,小女兒和兒子 在城裡五小讀小學,去年修房子還借了許多錢,種好家裡的葡萄和蘋果,加上自己和妻子做工的收入,慢慢把欠的錢還上,憑著自己和妻子的勤勞,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昨晚,任繼彥還和妻子盤算,蘋果能賣多少錢,葡萄能賣多少錢,賣的錢要先還親戚。到時候除了自家地裡的蘋果要採摘,還要幫助村裡那沒有子女的任孝澤等幾個老人摘蘋果……

突然間,從任繼彥家果園旁邊任孝培家的葡萄園裡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呼救聲“救命啊,有人落水了”,聽到呼救聲,任繼彥立馬丟下活計,向任孝培家的地裡飛奔過去,只見任孝培的妻子夏文珍趴在自家的蓄水井邊,邊哭邊喊,一問才知道任孝培掉進井裡了。心急如焚的任繼彥和隨後趕到的任海軍、吳仕巧夫婦,合力搬開了蓄水井大井蓋,任繼彥找來繩子,一頭拴在井旁的蘋果樹上,一頭拴在自己腰上,下到14米深的井底。下井後不到3分鐘,任繼彥就忍著濃煙找到了已經奄奄一息、不省人事的任孝培,他把系在自己身上的繩子解開,第一時間將自己腰上的“生命之繩”綁在了任孝培的身上並喊任海軍他們“趕快把人吊上去!”夏文珍和任海軍、吳世巧夫婦一起把56歲的任孝培拉出了機井。井裡的任繼彥感覺身體情況不對,等不及井上的人重新放繩子下來,說了句“我有點頭暈”,攀住井壁用力往上爬了,才爬了兩三米,幾下,卻撲通一聲,整個人徑直栽倒了井裡。任海軍一邊撥打119求救,一邊把繩子扔進井裡,喊了幾聲沒聽見任繼彥回答,任海軍也繫上繩子跳進了水井。井裡充滿強烈的刺鼻氣體,他摸索了一小會,才從水中把任繼彥撈了起來。此時,任海軍也開始覺得眩暈,已經無力帶著任繼彥往井上爬。幸好,村民任孝國等人聞訊趕來,與任海軍接力,把任海軍和昏迷的任繼彥拉出水井。

不到一個小時的救援裡,任孝培在眾人的救援下,經過搶救,重獲新生。而第一個下到深井救人的任繼彥,卻永遠的離開了人世,留下了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呢,留下妻子和三個子女。任繼彥44歲的生命,在最後的時刻,如同一束光,定格在4月22日這驚心動魄的一天,定格在他精心耕耘的這一片土地上,也定格在綠蔭村每一個人的心裡。

一個平凡的好人——用善良鐫刻的記憶

在永豐鎮綠蔭社區,受過任繼彥幫助的人非常多,都說他性格“喜愛”。是樂於助人、和善友愛。72歲老人任孝澤與任繼彥沒有血緣關係,講起任繼彥,卻忍不住老淚縱橫。任孝澤沒有子女,平常,任孝澤生活中有什麼困難,任繼彥總是笑眯眯的主動上前幫忙,每年9月摘蘋果時,任繼彥都會出現在任孝澤家的地裡。在任孝澤心裡,任繼彥就是比兒子還親的人,“他幹活從來都是挑出力氣的活,運蘋果時爭著挑擔子。”我膝下無兒無女,在心裡就把他當成了我兒子。”“平時他見到我們的時候都是笑眯眯的。” “風雨無阻,只要電話到了,無論多忙,他都會在當天趕到我家來修理,讓我看上電視。”

任繼彥腦子比較活,喜歡鼓搗電器。在綠蔭社區簸箕灣村,村民家的音響、電單車之類的壞了,都愛找他修。誰家的電視天線壞了,也給任繼彥打電話求助。只要接到電話,他總是二話不說,放下手中的事情,先去幫別人解決問題。今年80歲的老人華天芬是任繼彥的鄰居,她說:“我這個侄兒對我好得很,燒炭什麼的,他會叫人拉來給我,我的電線接了他的電用,他會幫我弄好。我用他家的電20年了,我拿錢給他,他不要,說要不了多少錢。村民陳樹美的記憶中,任繼彥是自小到大都不曾欺負過誰,只會幫助別人的好人, “每次在路上遇到彥彥騎著摩托,他都會馱我一段路。可以說在我們村找不到第二個這種好人了”。

龍氏家祠是任繼彥生前是龍氏家祠保安隊隊長,雖然從事安保工作,但只要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絕不推辭。龍家祠堂裡面的園林綠化管理和柵欄、花架的修建維護都是他義務幫助做的。因為為人和善,樂於助人,同事都很喜歡他,任繼彥幼年時認了個乾爹姓馬,所以平常大家都親暱的稱呼他“馬隊長”、“喜馬彥”。區博物館館長楊馨介紹說,任繼彥在這裡當保安八、九年的時間了,他是一個愛崗敬業的人,對人很好,很和氣。他做事認真負責,大家有目共睹。“2016年,有位廣東遊客遊覽時把皮包落在了景區內,被值班的任繼彥撿到,他就站在景區大門口等著,直到遊客回來取走了包。”龍氏家祠文物管理所副所長黃智說。

“他家裡也不算富裕,但為人很慷慨。”龍氏家祠解說員趙靜說,在景區的工作人員中午不能回家吃飯,就會集體在值班室裡做飯,如果趕上是任繼彥當班,他總會在自家地裡拔起大白菜,拿點自己醃製的火腿、臘肉招待大夥。去博物館工作人員況芸仙介紹說,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況芸仙告訴記者,“我們都稱呼他喜馬彥,馬隊長,我們喊他比較親切,反正我們每次來有什麼大事小物他們都會幫助的,包括龍家祠堂裡面有些不屬於他乾的話,只要喊到他,他都是勤勤懇懇的幹完,這個人是個很踏實的人,我們來跟他想相處的很好,裡面他沒有跟任何人吵過架爭過嘴,大家相處的都非常好,他走了以後,現在我們好多人不管吃著什麼東西也好,整著點什麼事都會想他,都會提起他,他走了以後我們覺得裡面的保安任永德受他的影響改變很大,以前任永德,還是有點懶,很不好動,但是喜馬彥走後,他改變是最大的,現在非常勤快,不需要哪個喊他也會自己做,然後下班沒有事回家就幹農活,都是受他的影響。”

況芸仙口中的任永德,是任繼彥的侄子,也是任繼彥在保安隊的同事。三叔的為人,三叔的事蹟,對他的影響很大。他時常想起任繼彥生前的點點滴滴——“三叔真的人很好,哪家說要修個鍋補個瓦,只要跟他說一聲,他總是一聲不吭,樂呵呵地就去了,這麼好的人離開的,真的太可惜了,是他教育我要勤快,要孝順”

一份淳樸好家風——留在親人心中的財富

任繼彥家中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已經讀大學,另外兩個孩子都在城裡的區五小上學。讀小學的兩個孩子學習都非常優秀,特別是小兒子從來不會掉下班上前3名。任繼彥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機會,每天孩子接送孩子,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就是一個小時,中午孩子在學生之家,每年的費用一萬多元,儘管經濟不寬裕,他依然 “捨近求遠”把孩子送進城裡求學。他希望孩子學有所成,回報社會。每天騎著車接送孩子,就是他和孩子交流最多的時間。總要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除了每天叮囑孩子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得知孩子和同學有點矛盾的時候,他總是告訴孩子要團結,要寬容,要幫助別人。在孩子的教育上,強調成績之外,他更關心孩子如何做人。

在昆明讀書的大女兒告訴記者,“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們三姊妹要好好讀書,為了讓我們安安心心上學,他每天騎車接送我們上下學,風雨無阻。會一直記得父親的教誨,做一個對大家都有幫助的人。”任繼彥的小女兒任永秋、小兒子任寶永心目中,父親任繼彥總是那麼溫和,每天上班、幹農活,還要按時接送自己,“平常總是告訴我們不準說髒話,不準和同學吵架,要尊敬老師,要好好學習”,任寶永告訴記者,他參加全省的珠心算比賽得了第一名,他很想再吃一次父親做的紅燒肉……

任繼彥的妻子施紹英回憶說,當時他們裝修房子的時候,一起去選背景牆的材料,她看中了一幅花開富貴的圖案,但是,平常隨和的丈夫卻執拗地選擇了另外一幅施紹英不喜歡的。後來丈夫跟他解釋說,花開富貴固然好,但是另外的這幅圖案上有四句話自己很喜歡,也希望一家人都能記住這四句話。施紹英和孩子每天都要看著這幾句任繼彥喜歡的話,也在心中記住這幾句話——和氣能交天下友,和氣能生萬里財,鄰里和睦勝遠親,家庭和睦萬事興”

施紹英說,“雖然任繼彥離開我們了,我們會把他這種精神和教育娃娃的方式繼續傳揚下去,不管別人有什麼困難,我還是會繼續幫助,,我也會振作,好好的把娃娃些撫養好,把這種精神傳揚下去”

一種綿延的精神——大愛傳承天地間

任繼彥同志去世之後,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關心他的家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在用不同的方式關心他的家人,綠蔭村群眾也自發的給予他的家庭以幫助。目前,區委已經追授任繼彥同志昭陽區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號召大家學習任繼彥同志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奮鬥精神;牢記宗旨,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樂於助人,不記得失的道德品質;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用模範行動和人格力量彰顯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昭陽區見義勇為評審委員會已經通過了任繼彥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的評審,區政府即將授予他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下步,還將為他申報市級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任繼彥的事蹟經廣大群眾推薦,榮登中國文明網2018年6月“中國好人榜”。經綠蔭社區領導除給予任繼彥家人政策上的幫扶外,還和區婦聯共同商定,讓任繼彥的妻子免費參加月嫂培訓,為施紹英以後就業提供幫助。社區群眾任海軍夫婦、任繼周等人自發的組織起來,為任繼彥家的蘋果樹修枝、施肥。

“任繼彥為人好,喜歡幫助別人”“任繼彥和善,喜歡幫忙”“以後遇到別人有困難,我們也會盡力的幫助”,任繼彥的鄉親們談起他,難掩心中懷念,而他的言行,鼓勵著大家團結友善,互幫互助,任繼彥雖然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壯舉,讓鄉親們更深刻的記住了這個好人生前樂於助人的點點滴滴,他的言行,也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在瑣碎的生活中,更多地懂得了有善、付出、感恩,也讓大家淳樸的世界更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任海軍夫婦是當天一起參與救人的群眾之一,談起當天的經過,記憶猶新,更對任繼彥臨危不懼的舉動,深深的欽佩,任海軍夫婦在任繼彥去世後,主動上門幫助任繼彥的妻子管理果園。任海軍說,在任繼彥的影響下,他以後還會繼續幫助他人,把這份愛傳遞下去。“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該出面的時候一定要出面,幫助其他人也當幫助自己,任繼彥平時幫著大家,(他走後)大家的心情也是沉重,所以遇到什麼事大家都會來幫助(他家)的。在他的影響下,遇到其他人有困難,照常一樣,能幫儘量的幫一下。” 任繼彥生前,一直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除了在龍氏家祠上班外,業餘時間,他總是起早貪黑管理自家的一畝多果園。任繼彥去世的時候,正是果園需要精心管理的時候,任繼周就和幾個懂技術的鄉親,自發的組織起來,去任繼彥家的蘋果園裡,幫他家修枝施肥。“任繼彥生前都是一個很樂意幫助人的人,一到哪家有個大事小物他都很主動,雖然他已經走了,但是他這種精神也還在。因為他小孩比較小,作為一個村民,不管現在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主動的來幫助他,像這個蘋果樹剪一下枝,追肥,打藥,我們都隨時來參與,我們都會很主動的去幫忙。”

任繼昌是和任繼彥一起長大的夥伴,這麼多年,他耳聞目睹了任繼彥生活中幫助別人的事情數不勝數,任繼彥生命最後時刻的壯舉,讓任繼昌深受感動的同時,也表示會把任繼彥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哪家有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不會要報酬,他的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我們永遠都會傳下去,以後哪家有什麼事情,我們都會主動的去幫助,也不圖什麼回報,能儘自己所有的努力把他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綠蔭社區群眾任孝培是在在4月22日的生死救援中重獲新生的人。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任繼彥用生命換回來的;自己圓滿的家庭,也是任繼彥犧牲了自己的家庭換來的。任繼彥的救命之恩,任孝培終身難忘,他也表示,只有教育自己的子女懂得感恩,懂得回報,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才更有意義。“我是任繼彥把我生命救起來的人,在我內心包括我的子女,子孫些永遠要感謝他,我們應該向任繼彥學習,將來不管是任何人有困難我們都應該幫助,特別是對他的家庭,他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面還有三個子女在讀書,我叫我的子女在勞動力方面,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應該儘量的幫助他們,真的是感謝任繼彥,如果沒有他我的生命早就結束了,我會教我的子女世世代代感謝他,然後感謝他們的家庭,世世代代都要學習他這種精神。”

後記:

任繼彥44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這一場生死救援中。任繼彥的精神,卻如同陽光,一直照耀並溫暖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壯舉,再一次讓大愛在人心裡震盪,綿延。能告慰英靈的,就是有更多的人受他的影響,接過了愛的接力棒,把人間的大愛和真情,默默的傳遞下去。正是平凡生活中的責任和擔當,感恩和付出,築就天地之間的大愛,讓每一個淳樸的生命,讓每一種普通的生活,因為有善,更加絢爛,更有意義。(楊瓊 凌操)

文学故乡|爱存天地间:记中国好人任继彦(纪实文学)
文学故乡|爱存天地间:记中国好人任继彦(纪实文学)

第336期

出品單位

主管單位

中共昭通市委組織部

雲南省昭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單位

法律顧問

雲南鶴原律師事務所孫健律師

[email protected]

【環保昭通】

文藝作品展

文学故乡|爱存天地间:记中国好人任继彦(纪实文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雲南省昭通市環保局

文学故乡|爱存天地间:记中国好人任继彦(纪实文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