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昨日下午,小編騎著小電電趕往東區辦事,正當騎著小車唱著歌,曬著太陽吹著風愜意地走在非機動車道的時候,忽然,迎面逆向行駛過來一輛電動車,直衝衝地向小編撞了過來,小編本以為對方是逆行,肯定會主動停車讓正常行駛的我先通過,誰知仔細一瞧,好傢伙,對面這哥們不但騎車逆行,後面還帶了個人,更過分的是他一手拿著手機低頭看,一手扶著車把騎行,就這樣搖搖晃晃毫不減速地衝了過來。小編一激靈,趕緊剎車,對方走到近前忽然看到小編的車,趕緊轉方向。臨了,對方不但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沒有任何表示,還瞪了小編一眼,一瞬間,小編懵了,做錯事的人居然理直氣壯,正常行駛的我在對方眼中居然像做錯了事的人.......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現實中,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明明自己是正常行駛,碰見應該給我們讓行的車輛或行人,但是對方就是不讓,還直衝衝的向我們撞過來。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停車讓行,但是我們是正常行駛,該讓行的是對方,如果我們不讓,又會發生交通事故,雖然責任肯定是對方的,但是發生事故後勢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讓或者不讓,這是個問題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交通行為中,“讓”這個字尤為重要,而且這個“讓”其實在交通法當中是有明確規定的,怎麼讓,應該誰來讓,這些都是有據可依的。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個別駕駛員駕駛習慣差、交通文明素養較低、安全意識淡薄,在路上橫衝直闖、見縫插針,為了自己的方便,根本不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主動讓行。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路口和斑馬線前,明明是轉彎讓直行,但是個別駕駛員就是一個勁的開車向前擠;明明是需要禮讓斑馬線,但是個別駕駛員看到有行人將要通過斑馬線,不但不減速,還加速向前衝,生怕耽誤自己那短短几十秒的時間。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有很多朋友在路上通行,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碰到該讓的不讓怎麼辦?我們經常把

兩個字連起來,禮讓禮讓,其實需要我們從道德和法律兩個方面來對所有出行者進行約束。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道德約束

作為交通參與者,每個人在路上通行都希望一路暢通,儘量節省自己在路上的時間。而暢通的交通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攜手,如果你也不讓我也不讓,道路遲早堵成一鍋粥。我們在路上,每一個交通行為都關乎到自己與他人的安全,所以作為出行者要以全局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交通行為,在路面上,主動讓行可能會耽誤您幾分鐘的時間,但是您看似不經意的讓行,卻有可能避免了一次嚴重的道路擁堵,有可能減少一起交通事故的發生,更有可能讓一起悲劇免於發生。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有些交通參與者在路上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違法行駛,就像小編昨天遇到的情況,明明您是違法者,卻要讓正常行駛的人為您讓行,這就相當與您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給了其他人,只有對方不該讓的情況下讓了,您才能保證安全,這種行為,就像是等待別人把安全施捨給違法者,道德上要受到譴責,形象上也會受到影響。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相互禮讓,主動禮讓,不但使我們的交通更加順暢,更是您個人素質的良好體現,是一個城市交通文明的重要表現,彰顯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法律規定

近年來,鄭州交警在處理事故的時候,很大一部分事故的起因就在於應該讓行的車輛或行人沒有讓行,或是一些交通參與者在違法行駛過程中指望他人讓行,不該讓行的車輛沒有讓,從而引發交通事故。在這樣的情況下,該讓不讓的或是違法行駛的交通參與者肯定會承擔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責任,不但自己的車輛受損或者身體受傷,還要賠償正常行駛的交通參與者的損失。


「文明交通」讓與不讓,這是個問題


除了發生交通事故需要擔責,該讓不讓的行為也會受到處罰。一直以來鄭州交警堅持對於不禮讓斑馬線等行為的查處,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科技水平的上升,除了常規的民警對於車輛進行現場處罰意外,鄭州交警還利用電子監控設備,對於一些路段上不禮讓斑馬線的行為進行電子抓拍,同時,為了提高廣大駕駛員斑馬線前禮讓的安全意識和文明素質,鄭州交警先從公務車輛開始嚴查“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行為。


“讓”這個字很簡單,做起來也很容易,但是要做到該讓的時候讓,就需要所有交通參與者共同努力。文明交通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希望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先從自身做起,文明出行,遇到不該讓但是不讓又會出危險的情況,一定要冷靜,調整好心態。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只有良好的交通習慣,才是平安出行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