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余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當秋風卷著一片落葉飄落在我眼前的那一刻,瞬間感到心痛。春夏秋冬,秋風落葉是大自然一成不變的定律。那麼,人的生命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突然想起了早些年讀過的一本書《活著》,想起了書中的主人公“福貴”。對於活著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見解,活著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謂的理解吧。

重讀餘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源於它的流傳不朽。重讀《活著》,對活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書中的開頭,有一段描述讓我記憶深刻:“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晰,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

重讀餘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是啊,即便是我們自己,對生活恐怕也沒有像“福貴”那樣熱情,對活著的意義理解的不夠透徹,不夠深刻。

雨果在《悲慘世界》序言中寫到: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重讀餘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再回到“福貴”的生活時代,同樣是貧窮、黑暗和飢餓,面對社會的黑暗,命運的多舛,親人的離去,沒有放棄對生的渴望,依然堅韌不屈,活出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在今天,社會飛速發展讓大眾擺脫了貧窮,徹底告別了飢餓,社會更加和諧,生活也更加幸福。即便如此,生活成本的增加,消費水平的提升,就業競的加大等等因素,無形之中增添了生活的壓力,扛在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住房、醫療和教育三座大山壓的讓人踹不過氣,而我們更應該要勇敢堅強地活著,因為活著是一種責任。

重讀餘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沒有誰的一生,陽光朗月永相隨;沒有誰的一生,歡聲笑語永相伴,總有一些困難,一些痛苦,需要我們去經受,去承擔。

既然,歲月給了我們生活的過程,命運給了我們生存的機遇,就要懂的去珍惜,學會用加法的方式去愛人;用減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

重讀餘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人活的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姿態,要的是輕鬆愉快。有些人,有些事,改變不了,就學會妥協;糾結難受,就試著釋懷;看不習慣,就學著忍耐;無法想象,就試著理解,如此,才能多些開懷!

既然活著,就要活出自己的價值,就要向好的方向看遠,選擇一種適合的姿態,讓自己活得無可替代,讓自己活得輕鬆愉快。

重讀餘華《活著》,再次體味:活著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人活著是一種責任,不必太美,只要有人深愛;不必太富,只要過得幸福;不必太強,只要活的有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