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聽「禪」的聲音

一起聽“禪”的聲音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提刑官在離職前,到雙峰山向法演禪師請教修行悟道的法門。

法演法師笑眯眯地看著他說:大人年紀輕輕,情詩讀過吧,有兩句詩你聽懂了就悟道了: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官員聽罷,唯唯諾諾地離去。

一旁的小和尚問道:法師,那位大人明白了嗎?

法演說:他只認得聲音。

這首詩的意思是:帥哥檀郎來到家裡作客,小姐不便出門見面,就頻繁地呼喚丫鬟小玉的名字。其實她什麼事都沒有,只不過想讓情郎記住自己的聲音。

這首詩的禪意在於:通過什麼途徑覺悟,是吃飯,睡覺還是喝茶或者戀愛,都無所謂。因為頻呼小玉原無事。甚至就連檀郎認得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認得心。

又有一次,一位僧人向法師興善請教:

請問大和尚,道在哪裡

就在眼前

既然就在眼前,我怎麼看不見。

因為你有“我”,所以看不見。

那大和尚你,看得見嗎?

又有你,又有我,更看不見。

沒有我也沒有你,就看得見了吧。

大哥,沒有你也沒有我,誰看啊?

這真是精彩之極。

馬祖道一剛開始學佛時,天天坐禪。

老師傅南嶽懷讓去禪房看他。

懷讓問:年輕人,你天天坐禪,圖什麼。

道一說:成佛

南嶽懷讓隨便找了塊磚頭,在牆上磨。

道一問:和尚磨磚幹什麼。

懷讓說:做鏡子。

道一說:磨磚豈能成鏡。

懷讓反問:坐禪豈能成佛?

道一問:那要怎樣?

懷讓反問:牛車不動,該打車,還是打牛?

道一一時語塞。

懷讓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要學坐禪,還是要學作佛?如果學禪,禪非坐臥,如果學佛,佛無定相。像你這樣整天坐禪,不是學佛,是殺佛。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

禪是車,心是牛,牛不肯走,打車何用。

牛若可走,坐車無妨。

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般若智慧,就這樣蘊藏在生活中,潛伏在自然中,變成了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