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县城搬迁20周年。中共阿克塞县委组织部编辑出版《阿克塞N个一》,记述阿克塞县1953年--2018年65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轨迹中涌现出来的“1”,追述过去,承前启后。这些“1”的创造是积淀、是奋斗、是成长、是蜕变,回首65年,才惊奇的发现这N个“1”,需要今天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阿克塞县地处库姆塔格沙漠南沿,境内有沙漠化土地171万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4% ,新县城所处的红柳湾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森林覆盖率低,生态脆弱。为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创建美好家园,一代代的阿克塞人投身“植树造林”,为的是让绿色逐渐蔓延,黄色慢慢退却。如今的阿克塞已成为了一座“园林小城”,阿克塞人也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更为深厚的感情,因为这“一草一木”不仅让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变得更好,在它们的形成与生长中还沉淀了许多岁月的故事。

今天的【辉煌65】与您分享阿克塞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1”

第一片人工林

1956年3月,阿克塞县动员县城机关干部和职工104人,在乱石滚滚、荒草丛生的山坡上平整土地,修渠引水,植树造林。当时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干部们从山上背来羊粪和柴草,燃火烤地,消冻后挖坑栽树。奋战1个月,植树33亩。同年春天,又在柳城子新开荒地50余亩,挖沟两条,长约2700米,播育沙枣苗8亩,榆树44亩,椿树1.5亩。此后,每年春季县城各单位职工全部出动栽种树木,并筑墙围护。到1988年,建造县城第一片人工林地40.5亩,未成林20余亩,零星树木近万棵。树种主要有白杨树、毛柳树、沙枣等。

第一个园艺场点

1970年初,阿克塞县委做出了在多坝沟外平坦地带发展农林业的决定,并根据酒泉地区关于建立一园(果园)、两化(社队林场化、农田林网化)、三个基地(用材林基地、薪碳林基地、木本粮油林基地)的要求,本着“全面实现农田林网格化,认真实验、研究、推广草原防护林”的工作原则,从敦煌、武威移民,落户多坝沟,开垦荒地,种植饲料,植树造林。同时,开山凿渠,将南山28公里处葫芦斯台的河水引进多坝沟进行灌溉。1975年,在多坝沟开垦荒地1000余亩,除了植树造林外,种植小麦、糜谷、瓜菜作物。此后,每年春季,多坝沟党支部带领林场全体社员,主动开展“四旁”和闲滩空地植树造林。1976年果园面积发展到92亩,挂果6亩,成为阿克塞县第一个园艺场点。

经过几年的建设,1978年已建成林网4000多亩,造用材林48亩,农田防护林33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000亩,单产达到300公斤,总产达到40万公斤。从1972年至1978年,累计为4个公社提供饲草料150万公斤,解决了阿克塞县10万多头(只)牲畜的饲草料补给,成为当时阿克塞县最好的农饲基地。

第一次森林资源调查

1975年3月,根据甘肃省农业厅([1974]甘农林字第026号)文件精神,阿克塞县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7人,以林业局柳生春为负责人组成林业调查队,第一次对全县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生长量、蓄积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

此次调查工作历时五个月,写出了《林业调查报告》,绘制出《森林及荒山荒地分布图》1份,整理出各种表格5种,即《阿克塞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阿克塞县林分面积、蓄积及散生木蓄积统计表》、《阿克塞县用材林中成熟龄组、组成树种蓄积统计表》、《阿克塞县建国后人工林及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蓄积统计表》、《阿克塞县林分生长量计算表》。

第一个省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1982年,阿克塞县在安南坝建立第一个省级保护区——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保护面积39.6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野骆驼、野驴、雪鸡等。保护区地貌以戈壁、荒漠、沙漠等为主,主要植被以旱生、超旱生为主,有些区域灌木覆盖率达到或超过60%,为各类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保护区海拔1480--3870米之间,主要栖息着野双峰驼、蒙古野驴、雪豹、盘羊、岩羊、鹅喉羚等多种珍稀动物,尤以野双峰驼为主。野双峰驼是世界上趋于濒危灭绝的动物之一,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自1994年以来,英国科学家 JohnHare对中国野双峰驼栖息地种群数量、分布区域等进行了长达4、5年的科学考察,得出结论:阿尔金山北麓及库姆塔格沙漠南部边缘是中国野双峰驼主要栖息地之一。

第一个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1982年,阿克塞建立首个省级保护区——大小苏干湖候鸟自然保护区。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大苏干湖水域面积1.08万公顷,保护面积为6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00公顷,缓冲区面积为5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50公顷。湿地类型主要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湿地,其中湖泊湿地面积较大,占总湿地面积的46%。湿地植被约有18科30属41种,鸟类资源有51种,其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兽类有10种,占湿地鸟类总数的16%,分布数量约为4--5万只。列入《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目录》的鸟类有1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9种。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小苏干湖与大苏干湖相距20千米,湿地类、植被类型相同。海拔高度800-2851米之间。水域面积1500公顷,保护面积为4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50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0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50公顷。湿地类型主要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湿地,其中湖泊湿地面积相对较小,占总湿地面积的5.6%。鸟类品种繁多,分布数量约为1万只左右。被列入《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目录》的鸟兽类有1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9种。

第一座牧草标本室

1983年,草原站工作人员陈永锋邀请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刘荣堂、陈本健两位老师一起制作完成了1:20万的阿克塞县草原模型(沙盘),制作了200多种牧草标本,建立了阿克塞县第一座牧草标本室。陈永锋编写了《介绍几种适应阿克塞生长的优良牧草》,并在全县各乡进行宣传讲解,有效的推动了阿克塞牧草事业的发展。编制完成了《浅谈海子草原的开发和利用》调研报告,实施了海子牧草基地的建设,得到了省畜牧厅的表彰和肯定。

第一次对外狩猎

1990年8月20日,法国外宾一行5人在省野生动物保护局和地区林业站负责人的陪同下到阿克塞县哈尔腾猎场狩猎,这是阿克塞县首次开展对外狩猎。

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准建立阿克塞县哈尔腾国际猎场。位于阿克塞县东南部的哈尔腾河流域,距县城200公里。核心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海拔3500-5000米之间,四周群山巍巍,终年积雪,峡谷幽长,风景独特。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纲11目18科38种之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牦牛、西藏野驴、白唇鹿、雪豹、貂熊、胡兀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棕熊、猞猁等22种。这些动物占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目录》的20%;占列入全省《重点保护动物目录》的95%以上。野生动物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极其丰富,而且具有极高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对外开猎的猎物主要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主。

自1990年对外开放以来,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等部门的安排,阿克塞县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猎商、科学家等90多人次,猎取各种动物95只。

中华哈萨克民族风情第一园

2001年至2005年累计投资1500万元修建的占地面积4.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阿克塞县民族风情园被称为“中华哈萨克民族风情第一园”。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民族风情园位于阿克塞新县城中心地带,主要由民族歌舞厅、餐厅、商店、民俗博物馆、跑马场、观礼台、人工湖、假山、画廊、草坪、观赏植物等组成。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第一个2A级旅游景区

2010年3月1日,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经兰州、酒泉、张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酒泉阿克塞苏干湖、兰州安宁滑雪场、张掖民乐公园等6家旅游景区达到国家2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批准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附:苏干湖传说

苏干湖,位于阿克塞县海子草原西北端,有大苏干湖、小苏干湖两湖。

苏干湖为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700-2800米,水源来自哈尔腾流域地表水的储集。地表水先注入小苏干湖,再由小苏干湖注入大苏干湖,因而小苏干湖为淡水湖,大苏干湖为咸水湖。湖区水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海拔2750米,夏季气温15℃左右,与花海子草原连成一片。

苏干湖是海子草原上的明珠。冬天一片冰雪,晶莹洁白;夏天一片湛蓝,犹如蓝缎。湖四周长着海藻、水草和芦苇,湖面上野鸭成群,浅水里游鱼追戏,各种水鸟飞鹰在湖上盘旋,有时还有珍贵的天鹅驻足留恋,环游湖中。苏干湖是阿克塞的旅游风景点之一。在苏干湖栖息繁衍的候鸟有白天鹅、黑颈鹤、斑头雁、绿翅鸭等25种3万只。2002年,苏干湖景点投资270万元,配套设施齐全,建有湖心亭、餐厅、水塔等,是一个既能领略草原自然风光又能欣赏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春夏秋三季,来此游览时还常能看到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举办阿肯弹唱会的盛况。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为什么大、小苏干湖相距这么近,而水却不一样呢?这在海子草原的哈萨克牧民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苏干湖的故事,这些故事为苏干湖的美丽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富饶而美丽的海子草原上来了一个专吃牧民牛羊的魔鬼,魔鬼下令,每家牧民每天要进贡一只羊、一头牛和一匹马供自己吃,如有哪家不从,魔鬼就会将他的牛羊、马匹全部吃光。魔鬼的暴行激起了一个名叫阿尔金的勇敢青年的愤怒,这个青年决心杀死魔鬼为草原除害。在众多亲友的资助下,阿尔金跋涉万水千山,求来了龙泉宝剑准备与魔鬼一决生死。

阿尔金与魔鬼决斗前夜,名叫苏干的两姐妹分别向阿尔金表露了爱慕之情,两人都表示要等阿尔金胜利而归来后与他完婚。阿尔金与魔鬼的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大战中阿尔金将魔鬼的四肢砍下,变成了现在阿尔金山下的几个白土山,最后阿尔金将龙泉剑剌入了魔鬼的心脏,魔鬼被杀死了,但当阿尔金将龙泉剑从魔鬼的心脏拔出时,魔鬼又活过来,为了彻底铲除草原上的害人精,阿尔金再次把宝剑剌入魔鬼的心脏,并化做一座大山将魔鬼压在身下,这座大山就是现在的阿尔金山。

魔鬼被杀死后,苏干姐妹俩苦苦等待阿尔金山归来,日日思念也没有盼来情郎,姐姐知道阿尔金回不来了,所以常常流泪,泪水长流,化做了大苏干湖,由于大苏干湖是泪水化成的,所以湖水是咸水;而妹妹一心想着阿尔金会回来和自己完婚,心中充满了甜蜜的希望,后来妹妹就化成了小苏干湖,湖水是甜的。

今天,当游人到阿克塞旅游时,阿尔金山依然屹立在海子草原上,像一个守护神一样守护着海子草原,大、小苏干湖镶嵌在海子草原上,似乎在向游人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第一次发现特大角盘羊头骨

2003年6月18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平乡一牧民在阿尔金山东部安南坝河上游大群胡尔一带放牧时,发现一只自然死亡的盘羊头骨。经详细测量,这只盘羊头骨单角长58英寸(147.32厘米),比当时世界上所公认的该种盘羊最大的角长55英寸(1397厘米)(《罗兰·吾德大猎物记录》第22版,1989),还长出了3英寸(7.62厘米)。目前此盘羊头骨陈列在阿克塞县民族博物馆。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第一次对安南坝保护区进行专业本底资源科考活动

2016年5月开始,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局组织专家开展了安南坝保护区科学考察活动。通过为期一年的野外动植物调查,共采集收集动植物图片16000余份,植物标本80余份,经专家初步鉴定,确定这次采集收集到的植物样本图片共有220种陆地植物,涉及蕨类植物(Pteridophyta)、裸子植物(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三个植物门,覆盖31科,比2004年科考报告116种植物丰富了近五成,增加了7个科及蕨类植物门。

这次科考是安南坝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比较全面、系统、专业性的本底资源调查,形成的基础数据较为翔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库姆塔格沙漠和阿尔金山之间,北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邻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靠青海海西州,属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干旱气候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野骆驼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奔腾不息的哈尔腾河,养育了哈尔腾草原和海子草原,是阿克塞哈萨克族的母亲河,河水流经之处,处处生机盎然,牛肥草戎。哈尔腾国际狩猎场位于阿克塞县城南200公里的哈尔腾宽谷内,夹于党河南山和土尔根达坂山之间,群山环抱,山峰终年积雪,峡谷幽长,景色壮丽而独特。

1988年,在哈尔腾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哈尔腾国际狩猎场。保护面积12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有野牦牛、藏野驴、盘羊、岩羊、鹅喉羚、藏原羚等野生动物18种。

第一次发现濒危动物

2014年11月5日,一只成年雪豹首度“现身”保护区,这是自2006年该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发现这种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的珍稀动物。

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库姆塔格沙漠和阿尔金山之间。雪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由于其常年活动在无人区且行踪诡秘,动物学家只能粗略地根据大致的栖息地范围和每只雪豹的领地范围,推算出全世界目前大概仅有3500至7000只野生雪豹。在中国,雪豹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等级中被列为“濒危”。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军斯别克摄)

第一个省级园林县城

2004年,在全省园林绿化县城验收工作中,阿克塞县名列榜首,成为甘肃省第一个省级园林县城。

阿克塞县在县城内外大力实施城市精品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城区绿化面积达到53.4万平方米,栽植各类园林树种40.5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6%,真正实现了绿化造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新县城彻底改变了每遇刮风天气便是“满屋一层土,满身一层沙”的恶劣生态环境,呈现出一片“城郊森林化、城市园林化、街道园艺化”的塞外小城新风貌。

第一次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5年阿克塞县首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表彰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单位和个人。

阿克塞县以争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示范县为统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保建设项目为依托,根据中央、省、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宏观要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认真做好自然资源管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把退牧还草、草原奖补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好草原、湿地、湖泊、水系等地貌,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城市特色。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第一次获“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3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关于表彰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个人的通报》(建城[2006]66号),阿克塞县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阿克塞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目前,阿克塞县绿化覆盖面积达5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2.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8平方米,绿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第一次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2006年4月7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园林县城”,县人民政府和县长浩升同志分别被授予“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和“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阿克塞县自2004年顺利创建成全省首个“省级园林县城”之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又获得的国家级荣誉。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建设部此次命名的首批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共有10个,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阿克塞用绿色绘就生态蓝图

▌本文来源:中共阿克塞县委组织部《阿克塞N个一》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砥砺奋进

对于阿克塞来说,这65年是一幕史诗,波澜壮阔而跌宕起伏。回望65年的发展历程,人们总是敬仰那些时代的弄潮儿,正是他们依据现实社会的一项举措、一个创举构成了这宏大史诗的一个音符,看似平常,但回顾起来,却是那么不凡。这些深沉的历史蕴积,饱经岁月沧桑的凝重故事,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体现了阿克塞人的憧憬、寄托和希望。

每一天都是人生的第一次,但因为貌似重复的光阴太多,所以我们无法将所有的记忆封存。可总是有那么一些记忆,比如第一次政权建制,第一次收获的笑颜,第一次点亮电灯,第一次自来水入户……第一次搬迁新址……,很多值得记录的点滴都是珍贵的回忆,这如串串珍珠般的回忆,贯穿在自治县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激励着阿克塞人,从而使过去的历程更加丰满,使未来的探索、创新、发展、实践更加硕果累累。

——摘选自《阿克塞N个一》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