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 51% 拷貝指南:四步打造「爆款」品牌

喜茶 51% 拷貝指南:四步打造“爆款”品牌

IDG合夥人連盟在談周黑鴨、喜茶投資邏輯時說:

“原來街邊賣的鴨脖子,你不知道好不好,也不知道來源,現在用直營店和中央工廠的方式,再進行品牌運作,兩個一比,你肯定會買一個更放心的鴨脖子”。

實際上,中央工廠的模式早在數十年前就被如傳統便利店7-11等應用。回看零售市場進程,隨著互聯網普及,消費者信息接收方式更迭。而這一更迭帶給零售市場的,不僅是營銷渠道或品牌定位的改變,其變化的內涵在於:產品分發效率提高。

那麼,高效分發產品落到實處又是什麼?簡單來說,唯有在品牌的流行速度驟增後,為各式需求設計的服務體系才像軟件一樣“一次開發,普遍適用”。所以“如何提供一套高效分發方案”的答案是:先製造一個流行的品牌。

我們爬取了喜茶近 10 萬條評論數據,並結合沃頓商學院 Jonah Berger 的瘋傳六原則。先製造一個流行的品牌,建議從以下五點開始:

一、排長隊:分享可視化

蘋果筆記本電腦的 logo 作用是什麼?

假想一個場景,當你去奶茶店,從包裡拿出蘋果電腦,下意識地把logo正著朝向自己,翻蓋……喬布斯在這兒設計了一個“陷阱”,你必須重新調整電腦朝向。若非如此,翻蓋後,奶茶店裡的潛在買者將看到一個倒著的 logo。

顯然,為避免用戶分享一個細節不完美的品牌,喬布斯選擇犧牲用戶體驗。

喜茶排長隊的購買效率常被”吐槽“,畢竟能避免排隊的方法實在不少。不過,在蘋果,品牌出圈尚且被置於首位,更何況當時小而新的初創品牌。對於喜茶來說,將隱蔽的消費喜好轉為可視的排隊,正是最有效的營銷方式。

喜茶 51% 拷貝指南:四步打造“爆款”品牌

當年還叫皇茶的喜茶初入一線城市,便直接在深圳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海岸城“排起了長隊”,直接火出圈。

不以具體口味,喜茶以“店外排隊、店內多客”的簡單粗暴方式向“路人”傳遞“喜茶好喝”的信息。數據顯示,31% 的購買者對誇張的長隊產生了好奇,想前往一嘗。

二、情緒+故事:調動消費者

好 Slogan 只做一件事:調動消費者的情緒。

地鐵站出口的玫瑰一把只賣 10 元,為什麼有人花上千元買ROSEONLY的玫瑰花?是一整盒玫瑰花打動了他?不,打動他的是“愛是唯一”的信念。賣的不是玫瑰,是愛的信仰。

好的品牌情緒能充分調動消費者情緒,幫助他們表達自我。他們能夠為產品賦予獨特的性格,這種性格吸引著氣味相投的消費者。這時,消費者消費的就不僅是具體的產品,還有這個產品的情緒與價值觀。

喜茶的 Slogan:“一杯好茶,一份靈感”。雖然這一口號的效果在消費者近10 萬的評論數據裡並未得到體現,也略顯缺少記憶點。

而事實上,喜茶所調動的情緒主要由不斷出新的產品作為載體。數據顯示,8%的消費者在被新品激發“驚喜”感後,參與了分享行為。

喜茶 51% 拷貝指南:四步打造“爆款”品牌

除了情緒,品牌故事同樣可促進分享。

新近同樣走紅的答案茶就擁有著堪比教科書的運作方式:消費者參與其中,奶霜“作答”,方式新奇,答案有萌點。讓一個個包含著品牌的的故事廣為傳播。

雖然喜茶創始人聶雲辰也擁有創業故事,但此非彼,不是一個打發碎片時間的好話頭。於是,在“記錄美好生活”的抖音上,兩者的傳播量級差印證了這一點。

三、社交貨幣:顧客主動分享

社交有話題,話題來源於生活的點滴,而這些東西,有高有低。分享羅輯思維的人,有一些是想獲得知識的,但是不是也有一些是想通過訂閱羅輯思維而讓社交圈的人覺得自己有“檔次”?

換句話說,社交貨幣就是談資。你在社交平臺所分享的音樂、衣服,是人們判斷你身份的直接依據。所以用戶往往會選擇讓自己看起來更“有逼格”的事物。

當初創企業想要實現大規模傳播,其任務就是為消費者鑄造高價值的社交貨幣。

喜茶的切入口是“高顏值”的視覺元素,由以粉色為主題的HEYTEA PINK、以黑色元素為主HEYTEA BLACK、LAB概念店……到卡通 logo、Emoji,一系列新鮮元素填充到了你朋友圈的照片裡,呈現出你想要給社交圈呈現的樣子。

除了喜茶,不少新銳品牌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高顏值”提供社交貨幣,如網易嚴選等。或許,從視覺入手製造社交貨幣不錯的選擇。

喜茶 51% 拷貝指南:四步打造“爆款”品牌

外賣業 到底破壞了什麼?

聶雲宸曾透露:喜茶曾短暫開啟過網上下單服務,但他認為外賣破壞了喜茶的體驗感,遂放棄。

體驗感是什麼?其實就是喜茶為你朋友圈貢獻的“高顏值”圖片,以及它所隱含的社交貨幣。當然,現在喜茶又重新放開了外賣服務,品牌完成出圈後,喜茶顯然已選擇切換運營目標。

四、想起率:促使購買的前提

你常常見到各大品牌之所以在綜藝節目裡競拍口播廣告,正是因為產品的出現頻率是個極為強大的記憶誘因。

想起,是促使購買的前提。

喜茶的店鋪選址原則大概綜合來說只有五個字:商業綜合體。它的記憶誘因也與這五個字有關。

一是因為匯聚年輕人群體,商品出現頻率高。一線城市的長租公寓越來越多,壓縮了青年人的居住空間,很多人未必每週登錄一次淘寶,但一定會去商業綜合體。

二是因為商業綜合體也是一種媒介,可以傳遞物質和信息。

當網民增速放緩,線上引導銷售的成本日高,線下傳遞色、味、觸等複合信息的優勢開始彰顯。

當然,除了商業綜合體,喜茶還創新了一系列連接方法。比如,“碰瓷”星巴克,讓受眾在出現頻率最高的咖啡館裡想起它。

喜茶 51% 拷貝指南:四步打造“爆款”品牌

51% 的拷貝指南:

排除數據裡有關口味的評價後,製成這張喜茶“分享”詞頻圖。按照口味等產品評價所佔的文字比例,51% 的拷貝指南或許是一個不精確但適當的數字。

什麼是真正的變化?

並非產品不重要,但產品確實是創業者容易誤入的一個陷阱。

如果喜茶早先也緊跟時代潮流做外賣,或許失敗概率將大大提升。

抓住時代的真正變化,只有圍繞“變化”提供解決方案,才能參與利益談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