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的孵化技術(二)

土雞的孵化技術(二)

第二篇:孵化條件

一、溼度

溫度是種蛋孵化的首要條件。在胚胎髮育的整個過程中,各種物質代謝,都是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的。適宜的溫度是孵化成敗的關鍵,孵化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

土雞的孵化技術(二)

二、溼度

溼度與蛋內水分蒸發和胚胎物質代謝有密切關係,對胚胎的發育有較大影響。溼度偏高,蛋內水分不易蒸發,影響胚胎髮育;溼度偏低,蛋內水分蒸發快,容易造成絨毛與蛋殼膜粘連現象。孵化前期,胚胎要形成大量羊水和尿囊液,孵化器內溫度又較高,所以相對溼度需要大一些。一般前10天的相對溼度控制在65%-70%;中間10天,為了排出羊水和尿囊液,相對溼度可降至55%-60%;孵至後10天,為了防止絨毛粘連,要將相對溼度提高到70%-75%。溼度與雞胚破殼有直接關係,在溼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能使蛋殼變脆,便於雛雞啄殼。

溫馨提示:孵化室相對溼度為50%-60%。

三、空氣(通風換氣)

雞胚胎在發育的過程中,不斷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進行氣體交換。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質代謝能力較低,需要氧氣較少隨胚齡増大,尿囊發育,呼吸量逐漸增加,孵至最後兩天,胚胎開始用肺呼吸,吸入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孵化初期增加100多倍。為保護胚胎的正常發育,孵化器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保證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特別是孵化後期,通風量要逐漸增大,尤其是出雛期間,如果通風換氣不足,易導致出雛前死胚增多。

【注意】:解化室和出雛室的通風換氣也非常重要。

四、翻蛋

翻蛋的作用是使胚胎各部受熱均勻,避免與蛋殼粘連,使蛋的不同部位受熱相似,並促進氣體代謝,有利於營養吸收,提高孵化率。機器孵化有自動或半自動翻蛋系統,可根據需要定時翻蛋。一般每晝夜可翻蛋4-12次。在整個孵化期中,前期翻蛋次數要多些,開始第1周特別重要,應適當增加翻蛋次數,而孵至最後3~4天可停止翻蛋。翻蛋的角度以90°-100果最好。

土雞的孵化技術(二)

五、涼蛋

涼蛋的目的是幫助胚胎散發熱量,促進氣體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胚胎調節體溫的能力,從而提高孵化率和雛雞的品質。涼蛋就是在短時間內使蛋溫降低。機器孵化時,照蛋、噴水也屬於涼蛋工作,但經常性的涼蛋要每天進行。孵化前期,涼蛋的時間短一些,孵至第15天后,要逐漸增加涼蛋的時間,每天打開機器門2次,關閉熱源,只開動風扇,並把蛋盤從蛋盤架上抽出1/3,再將溫水噴灑在蛋上。隨著胚齡增加,延長涼蛋時間,每天可涼蛋噴水2-3次,每天涼蛋的程度,以眼皮接觸蛋殼感覺比較溫和為宜。涼蛋結束,將蛋盤推回機器內,關閉機器門,接通熱源。涼蛋的時間因季節、室溫、胚齡而異,通常為20~30min。攤床孵化時,涼蛋與翻蛋結合進行。

【提示】涼蛋不是機器孵化的必須程序,應根據情況涼蛋,也可不涼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