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並應用將來價值流圖的八點原則

作者 | 趙勇


繪製並應用將來價值流圖的八點原則


精益之道,知行合一!

大家好!我是《精益生產實踐之旅》的作者,益友會膠東分會的副會長。在上一講

中,我為大家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價值流圖的作用、分類以及繪製當前價值流圖的要點(點擊查看:實施價值流圖析的要點)。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會為大家介紹繪製和應用將來價值流圖的八點原則。

當前價值流圖反映的是當前整個過程的物料和信息的狀態,其中存在著許多的浪費,而將來價值流圖告訴我們未來流程發展的方向和狀態。有人會問,這個“將來”是多久以後的情形呢?我想說的是,通常可以認為是一年,這個時間並沒有準確定義,重要的是,你要規劃,未來你的流程可以達到的理想狀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設定的期限是一年,但達到那個狀態可能需要三個月,一年,甚至是3-5年,但無論如何我們確實是有一個基於精益方法的願景了。記住,將來價值流圖應該體現精益思想的五個原則:客戶價值、價值流、流動或者拉動的過程以及不斷消除過程中的浪費,並使之趨於完美。

繪製和應用將來價值流圖時,需要遵循一定原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為滿足客戶的節拍時間,確定相關成品策略,在節拍工序下達單點計劃,以最小生產單位時間安排不同產品的均衡化生產,過程的生產原則是優先流動,其次拉動,並通過制定行動措施來實現這樣的精益生產模式。這8點原則中,前7點是將來價值流的繪製原則,最後一點是保證其實現的關鍵。


繪製並應用將來價值流圖的八點原則


下面我們分別對這八點原則進行一一說明:

原則之一:節拍時間

節拍時間=每天可利用時間÷客戶每天需求量

與當前價值流圖一樣,可以根據將來產品家族的客戶需求量,計算節拍時間(TT),如果節拍工序的生產節奏和客戶的節拍相一致,既不超前也不落後,也就是說當客戶需要的時候剛好生產出來,這就是精益生產所追求的準時化生產(Just In Time)的完美狀態。TT是客戶需求的時間量化,正如工序中的CT是工序產能的時間量化一樣,通過CT與TT的時間對比,可以判斷瓶頸工序以及整個工序對客戶需求的滿足程度。

原則之二:成品策略

儘管產品家族中所包含的產品工藝步驟相似,工序週期時間相近,但客戶的需求會有大的差異。所以需要對產品進行需求分析。一般來講,數量較大、需求穩定的產品需要設立超市,其成品策略稱為按照庫存生產(Make To Stock);而數量較小、需求波動較大的產品則不需要建立超市,其成品策略為按照訂單生產(Make To Order),這就決定了不同產品不同的生產組織方式。推而廣之,在製品和原材料根據成品的規則,應該有相應的策略,對於原材料,則是BTO或者BTS。關於成品策略具體的確定方法,在《精益生產實踐之旅》的第四章有詳細的介紹,我們會在後續進行講解。

原則之三:確定節拍工序實現單點計劃

在精益的生產模式下,首先確定節拍工序(Peace Maker),並且只在節拍工序下達生產計劃,然後通過流動或拉動的方式由實際的客戶(包括下游工序)自動觸發物料和生產需求。節拍工序的選擇,對於拉動生產方式,一般是最靠近客戶端的工序為節拍工序,而對於順序拉動,節拍工序為第一個工序。

原則之四:均衡化生產

均衡化生產(EPEI或EPEX)是按照一定的間隔時間,均衡地輪流生產不同型號和數量的產品。通過均衡化生產,可以有效滿足客戶需求,避免大批量生產造成庫存的浪費。均衡生產可分為型號的均衡量、量的均衡和時間的均衡,其中最重要的型號均衡,而均衡的程度和每次生產的量與換型的時間和成本有關。對比下面這三種情況:一、有10種型號,一天生產兩種,那麼5天才能生產為所有型號;二、如果一天生產5種型號,那麼2天生產完所有型號;三、10種產品一天生產完,這三種情況,第三種均衡程度最高,生產的批量也就越小,庫存也就越小,但這是有挑戰的,大野耐一就是通過改善換型而達到均衡的。

原則之五:最小生產單位時間(Pitch)

Pitch翻譯成漢語為“螺距”,顧名思義,它代表了價值流過程中,釋放和拿取物料的“節奏”,這個節奏是由“最小生產單位時間”決定。

最小生產單位時間=節拍時間x包裝數量

均衡化生產模式下,理想的狀態就是按照最小生產單位時間安排生產不同的產品。但是,由於換型時間、生產安排的實際限制、物料流轉等因素的影響,最終的最小生產單位時間需要擴大一定的倍數,所以最小生產單位時間的公式就需要調整為:

最小生產單位時間=n.(節拍時間包裝數量)

通常使用均衡化目視看板,按照Pitch的時間,把需求進行分解來安排生產,通過這樣均衡化的生產方式,可以及時瞭解生產狀況以及對客戶的發貨情況。

原則之六:流動

流動是指在生產工序之間產品以一個或儘可能小的量連續移動。流動的理想狀態是單件流,也就是常說的製造一個,移動一個(Make one,Move one)。

單件流的生產模式是精益生產的理想狀態,它受生產線佈局、工序平衡、工序生產等許多因素的制約,所以在實際的生產狀況下,很多時候很難實現單件流的,但是工序間的無間斷流動始終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除了單件流以外,先進先出(FIFO)也是近似連續流動一種方式,即以最小的量進行工序間物料移動,因此“對量的控制”就是和“推動”的最大區別。

原則之七:拉動

通過下游工序觸發上游工序生產的一種生產方式。在拉動的生產方式下,上游工序的生產指令,不是來源於計劃控制部門的多點,而是來源於下游工序的消耗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就是依靠生產看板來實現。拉動可以分為順序拉動,補充拉動和混合拉動,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其特點都是基於客戶的需求觸發生產。

原則之八:針對將來價值流圖,制定行動措施

將來價值流圖確定之後,對比當前價值流圖,接下來的工作是制定行動措施來保證實現將來價值流所描繪的目標,這就進入到最後的第八條原則-針對將來價值流圖制定行動措施。你可以通過建立價值流的跟蹤中心來管理價值流和制定的行動措施,這個內容我們放在下一講中詳細介紹。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了關於將來價值流圖的八點原則,前面的七點是基於精益原則,根據客戶需求,控制信息流和物料的量,不斷消除過程斷點,使之流暢,並通過目視化的方法監控過程,從而實現整個過程的價值最大化,理解了上面這些基本點,就更容易明白這些原則的聯繫和意義了。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結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感謝大家的陪伴,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