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造」升級 一汽-大衆力促供應鏈研發本土化

一般來講,整車廠並不注重供應商的研發能力,甚至不希望供應商“發揮”太多,只依照自己的指令,把交待的事情做好就OK了,翅膀硬了反而不好管理。具前瞻性的一流整車廠卻反其道而行之,重視考核和培養供應商研發能力,傾力打造大腦發達的供應鏈。一汽-大眾是其中一個典型的實例。

如此這般,整車廠嚐到了什麼樣的甜頭?不久前,筆者走訪了三傢俱有代表性的一汽-大眾供應商,發現這恰恰體現了行業一個領航者棋高一招所在。記者認為:供應商的研發能力決定著整車廠的競爭力,幫扶供應商,助其提高研發能力,是在打一場“未來戰爭”,其結果是雙贏!

今非昔比 研發升級

成都一汽富維延鋒彼歐汽車外飾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前後保險槓總成,包括門檻總成、尾翼總成,也做門飾板、電鍍裝飾件、塑料尾門等。在一汽-大眾的引領下,該公司逐步營造出創新的文化。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洪飛說:“跟著一汽大眾,我們的開發團隊也建立起來了,我們現在新接的車型都由成都研發團隊來完成”。

向“智造”升級 一汽-大眾力促供應鏈研發本土化

成都一汽富維延鋒彼歐不斷提高研發能力

據該公司技術人員介紹:“前後保險槓的總成,過去只做A面,現在B面也在做。A面就是我們看車,外面看到的這個面。樣子裡面由哪些零件構成,用什麼零件去搭接,這個就需要B面來完成。”這種研發能力升級,給雙方帶來三大好處,一、降低了成本,最終使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二、自主能力提升了,畢竟零部件強則整車廠強;三、研發週期大幅縮短了,這在新車上市頻率越來越快,技術更新越來越快的今日汽車市場,尤其重要。

亞普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正在成為全球汽車燃料系統領導者的自主零部件企業。該公司有許多技術專長,像尿素箱等都是他們的成熟的技術。7年前亞普只有總部一個研發中心,人員也不過幾十個人,由於不斷承擔一汽-大眾的開發項目,他們漸漸完善、豐富了實驗手段,研發能力從弱到強,規模從小到大。目前,亞普佈局全球,在歐洲、美國、印度、中國建有四個研發中心。據瞭解,亞普目前已攻破混動技術關,這對一汽-大眾未來產品開發以及新能源戰略,在燃料系統方面提供了保障。

向“智造”升級 一汽-大眾力促供應鏈研發本土化

亞普研發的高壓油箱

位於吉林遼源的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泵業分公司“苦”於研發也“樂”於研發。為了給一汽-大眾配套,1993年開始歷時8年,才通過了實驗認可。這是痛苦的經歷也是礪練的過程,8年這家公司不斷學習、消化技術。有了8年的基礎,2013年拿訂單,難度雖然很大,齒輪是變量的,只用了一年時間就通過了德國認證。到現在為止該產品已經生產了近180萬臺,給南北大眾同時供貨。僅此一款產品,一汽-大眾一年就降了近4000萬的成本。遼源泵業一位經理說:“時下產品變化週期非常快,幾年時間產品就老了,要生存必須具備過硬的研發能力,否則就沒有根基,就變成了一個生產車間。”目前,遼源泵業已掌握了油泵、水泵、氣泵等核心技術,包括先進的工藝、實驗方法。

向“智造”升級 一汽-大眾力促供應鏈研發本土化

遼源泵業核心技術盡在“掌控”

“沒有一汽-大眾專業人員幫助,做不到這一點。而我們研發能力提高了,一汽-大眾又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降低了成本,二、節省了時間,三、質量更優。”這位經理接著說。

鼎力幫扶 實現共贏

製造一輛高品質的整車,取決於諸多因素,高品質的零部件是最基本的條件。著眼未來,一汽-大眾意識到必須擁有一個“聰明的”、具最強研發能力的供應鏈,這也是決勝未來的必要條件。實現這一目的,一汽-大眾全力幫扶供應商,助其不斷提高研發能力。

培訓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每年在長春、成都、佛山,包括青島和天津,一汽-大眾對供應商都要頻繁的進行培訓。其中,有一些基本培訓甚至列入對供應商認可的流程,內容包括研發過程是怎麼做的,中間過程怎麼去配合,什麼時間節點要完成什麼事情……

對供應商評審,一方面是審,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幫扶。一汽-大眾把研發能力和國產化能力分開評審。而研發能力是關鍵的一項評價內容,是一個否決項。包括外資供應商,如果在本地不具備研發能力,得分也不會高。在一汽-大眾看來,有研發但不在本地,就不能滿足高效、快速等時間要素要求。這無形之中促進了汽車產業研發“本土化”。提高供應商研發能力要付出成本,包括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汽-大眾聘用了多位經驗豐富的外籍在職和退休專家,當供應商出現問題時,立即“出診”。

降成本是整車廠、供應商共同面對的問題,市場重壓之下,有的整車廠靠自身話語權強壓供應商壓價,帶來的是質量風險,其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供應商研發能力提高了,整個價值鏈條就可在上端節約成本、增加收益,這是最理想的共贏的結果。

汽車企業都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怎麼樣決勝未來?通過採訪一汽-大眾供應鏈,記者意識到: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伴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誰的研發能力強(包括供應鏈)誰將執牛耳!客觀看,供應商研發能力的提升,受益的不僅是一汽-大眾和供應商自身,它也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實力的提升,更廣視角看,促進了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