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引入第三方機構服務羣衆 社會組織「擺攤」供社區挑選

成立俱樂部讓退伍老兵找到“組織”,給“咱爸咱媽”營造交流空間,帶領孩子們講故事、做手工……為滿足群眾日益細化的需求,政府購買項目如今已遍地開花。尤其在街道層面開展的活動,更成為基層工作服務百姓的有力觸角,是“小政府大社會”的生動詮釋。

政府购买引入第三方机构服务群众 社会组织“摆摊”供社区挑选

今年“八一” 八里莊街道老兵俱樂部為老兵舉辦慶祝活動,併為老兵送上賀卡。

挑選:收集居民意願,邀請企業“擺攤”

今年“八一”,家住八里莊街道延靜里社區的李海受邀參加了一場老兵俱樂部的慶祝活動。穿上迷彩服,拿出軍旅生涯中的老照片,李海深情追憶起往昔歲月。退伍多年的他不曾想過,竟能在家門口重新找到組織。

“以前搞活動的時候,發現社區有不少退伍老兵,就想著將他們召集起來,發揮‘退伍不褪色’的優良傳統。”延靜里社區居委會主任史潤霞介紹,正好老兵們也有這樣的意願,2016年“老兵俱樂部”便應運而生。

組織有了,活動具體如何開展呢?延靜裡想到通過政府購買“攜手”社會組織。史潤霞表示,以往銀天使智慧社區公益促進中心在延靜裡開展過很多活動,做得都挺專業。“老兵俱樂部”也希望能請他們來出謀劃策,就向街道提交了項目申請和活動方案。

而在體育館路街道,一過完春節,各社區便會啟動對本年度政府購買項目的挑選考慮。組織部副部長孫冉冉介紹,體育館路街道下轄10個社區,每個社區每年有一定的黨組織服務群眾項目經費。這筆錢怎麼花,各社區黨委需要召集居民代表開會,廣泛收集居民意願。“像我們街道北片社區全部是拆遷滯留地,樓門文化比較弱。南片是成熟小區,兩邊的需求是不太一樣的。”

為了使社區的選擇更加直觀充分,今年街道辦了個“推介會”。邀請20多家社會組織帶著各自的宣傳資料現場“擺攤”,囊括了時下最熱門的養老、樓門文化建設等等。社區書記可以進一步瞭解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特色,更好地對接彼此需求。

在香河園街道,對於政府購買項目的選擇同樣將轄區居民需求與社區實際業務開展放在首位。相關負責人尹琦介紹,今年街道就是在先期調研的基礎上,總共購買了“咱爸咱媽晚晴同行”品牌培育、單元格居民議事廳建設、創享計劃等五個項目。

審批:“一支筆兩塊錢”都要寫入預算

社區選出“中意”的項目後,會繼續上報給街道。那麼在街道層面,對交上來的項目又要如何把關呢?

據瞭解,能否最終立項,街道普遍都會進行多次縝密研討。八里莊街道民政科科長劉艾菁表示,按照“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需要在工委會和主任辦公會上進行商討評議,審核通過以後方可向社會組織撥付相應款項。

在體育館路街道,項目審批則需要過三道關。“第一次預審會一般是我們跟社區書記參加,給大夥兒明確一下報上來的項目可行性如何。”孫冉冉介紹,項目在這次會議上通過後,還要繼續參加接下來的聯審會。“相關科室及領導班子成員都會去審,通過後再報工委會去批。”

孫冉冉強調,在審核中,社區上報的項目都要帶著社會組織給出的詳細預算,裡面會列出預計舉辦的所有活動以及每場活動的經費,哪怕是“一支筆兩塊錢”這種開銷也要寫進去。“社區黨委其實都挺‘摳’的,本身就會對經費審得很細。而且社會組織搞活動常用的比如租車、展板、橫幅等等,社區在平時工作中也會用到,大致價格都是掌握的,基本不會出現應該2000元錢,結果報上來4000元這種狀況。社區交上來之後街道也有專門的人去審,有任何不合適的地方,馬上打回去再審。”

即便是街道自身購買的服務項目,也要嚴格依據相關規定和辦法走程序。香河園街道辦相關負責人尹琦表示,前期調研後,會進行項目的公佈與招投標,開專題會確定合作方向,並要求有意願的應標組織登錄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網進行在線申報。

立項後,錢款通常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以八里莊街道為例,會先支付一定比例的啟動資金,之後再根據項目進度和完成情況支付尾款,同時還會委託第三方進行全程監督。每次活動都要保留參與人員的簽到單、電話和照片,第三方會對照方案,核對參加人數、發票情況,並對部分參與人員進行電話回訪,確認禮品發放情況。年底結項前,要求提供全年活動的所有資料,用於成果評估。

體驗:對老人、孩子兩類人群更為傾斜

錢花出去了,得到的服務效果到底怎麼樣,社區和居民有最直接的體會。

令史潤霞感到欣慰的是,老兵俱樂部的成立,不僅為老兵帶來溫暖,也讓越來越多老兵主動參與到社區服務中。“像停車管理、背街小巷整治,都有老兵的身影。重大會議和節假日期間,老兵會像在部隊一樣,列隊到朝陽路上站崗巡邏。”目前,整個八里莊街道的老兵俱樂部已有退伍老兵162人,成為軍地融合、雙擁共建的特色項目和亮點工作。

如今,香河園街道的五個項目已落地開展了大半年。記者走訪發現,尤以“咱爸咱媽晚晴同行”品牌培育及單元格居民建設議事廳兩個項目最受居民歡迎。大夥兒表示,“咱爸咱媽”照顧到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居民議事廳”則使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發展中,增強對社區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從我的感受來說,政府購買項目可能對老人、孩子這兩類人群更為傾斜。”體育館路街道社區服務(文體)中心主任王玉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便是監管承接了政府購買的社會組織服務。她介紹,已在街道服務多年的“悠貝親子閱讀”,每天上午會安排老師給兩三歲的小朋友講故事。“10點上課,8點多老人們就推著孩子來了。小童車排成一片,場面特別壯觀。”此外,街道還有兩個養老驛站,都是購買了“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服務。“可以幫老人送餐、助浴、康復訓練等等,收到了不少表揚信和錦旗。”

觀點:避免互相防範甚至形成“對立面”

在基層工作人員看來,通過政府購買引入第三方機構,不但彌補了人手短缺的難題,所獲得的服務也更為專業。

史潤霞表示,銀天使介入後,去年組織老兵走紅毯、孩子給老兵獻紅領巾,今年給老兵制作照片牆,送手寫賀卡,都讓老兵覺得很感動。“他們能夠把活動策劃得更有新意,涉及的物資採買、場地佈置等事務也做得很到位。”

王玉梅坦言,如今街道社區人員的本職工作任務已經非常繁重,就算想做些額外的服務,也沒有時間和人力。“另一方面社會組織考慮得確實更加新穎全面,比如助老養老,第三方機構比我們做得要專業多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社會組織都能和街道社區“合作愉快”。王玉梅透露,自己也聽說過一些地方堅持不到期滿就會把社會組織辭掉,或者互相防範甚至形成對立面的情況。“因為我們要對他們進行監管,比如每週都要開例會,要做回訪、抽樣調查等等,其實是挺嚴格的。所以引入機構的時候會特意跟他們強調,居民看著咱們是一體的。對你的監管,也有利於你自身品牌塑造提升。”

而據尹琦觀察,目前基層購買社會服務還有一些層面的工作需要完善和改進。例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數量、結構、素質尚需提高,對於社會組織人員及運維成本的核算也有待調整。“現在專職專業社會組織承接項目,項目經費基本用於活動開展,對於團隊成本考慮較少,容易造成社會組織人員穩定度下降。要注意避免項目開展中期換人、項目脫節等狀況。”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魏婧 宗媛媛 李松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