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郭靖宇怒懟:7200萬「保護費」揭開中國影視圈黑幕

國家廣電總局已介入調查。


導演郭靖宇怒懟:7200萬“保護費”揭開中國影視圈黑幕


突然,郭靖宇捅破了中國影視圈“收視率造假”的天。

日前,導演、編劇郭靖宇發文稱,他的新劇《娘道》被某衛視總監勒索,以90萬元一集,80集總共7200萬元的價碼,購買收視率。“只要你不花錢買收視率,人家絕不會播出,而且買收視率找誰,都給你指好了路。”

根據此前《娘道》宣傳的江蘇衛視和北京衛視首播,而北京衛視已經順利播出來推斷,這家要求郭靖宇的電視臺,或是江蘇衛視。又據此前媒體報道,江蘇衛視頻道新晉的總監為副臺長任桐。

至此,外界基本能廓清當事雙方的情況。但業界內外對郭靖宇的這一舉動,既深感驚訝,又覺得事在必然。

“收視率造假,行業裡所有人都知道。”熟悉郭靖宇的業界人士向時間財經表示,“這件事已出現這麼多年了,之前也有很多人也說過,但是沒有解決,郭導演站出來,是冒了風險的。”

隨後,導演陸川發微博感謝郭靖宇為行業正本清源。他曾親耳聽到某導演朋友,在電話裡無奈地要求他的製片將每集40萬元購買收視率的費用,打到北方某市電視臺購片主任指定的公司。“他跟我說如果不按照電視臺指定公司買收視率,他將收不到電視臺尾款。”

此事也引起了主管部門注意。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9月16日發佈消息,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與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9月17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針對收視率造假髮布聲明稱,協會堅決擁護國家廣電總局採取相關措施開展調查,對違法違規問題進行嚴肅處理。

那麼,究竟郭靖宇面對的“收視率造假”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況?收視率造假對影視行業影響又是怎樣的呢?

刷收視率司空見慣

“必須承認,《娘道》是我所有作品中差評最多的一部,尤其是在豆瓣上,”郭靖宇表示,他在豆瓣上發現大量針對《娘道》的差評時,請人專家鑑定後認為是有組織的黑。

導演郭靖宇怒懟:7200萬“保護費”揭開中國影視圈黑幕


時間財經諮詢業內人士瞭解到,一部劇在上映前後,負責宣發的團隊會找到號稱“水軍都督”的人物,組織大量水軍,要麼為自己的劇刷高分、好評,要麼去黑競爭對手。

對於行業的質疑,豆瓣方面回覆時間財經說:“豆瓣有完整的反水軍機制。反刷分是豆瓣電影的日常工作。所有非正常評分都會被排除在外,不計入總分。在郭靖宇的案例中,豆瓣的反水軍機制是有效的。”

但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有些劇受眾者多,評分人基數太大,很難把它刷到想要的程度,刷的成本非常高。但有些劇上,豆瓣評分有一兩千個人,那就存在了刷的空間。

如《娘道》一劇,或許是郭的發文帶給豆瓣更大壓力,豆瓣一度關閉了評分顯示。隨後再次開放。截至發文時,《娘道》一片在豆瓣有2832人的評價,70%打了1星,豆瓣綜合評分為3.5分。

對此豆瓣稱,開放(顯示)評分是有標準的。公開發行(發行包括公映等),過濾掉無效評分後評分人數達到一定數量才會顯示評分。

評分網站需秉承公平、公正,業界人士也多有諱莫如深的行業潛規則。難以無視的是,刷量在影視行業投下一層厚重的陰影,還有太多陽光照不到的角落。

飽受刷量困擾的不僅是豆瓣,視頻網站同樣經常如此。

愛奇藝就曾通過後臺監控發現,杭州飛益通過多個域名不斷更換訪問IP地址等方式,連續訪問愛奇藝網站視頻,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視頻訪問量,製造了不少於9.5億次的虛假訪問量,並按每1萬次15元的刷量收費標準,非法獲利上百萬元。

這種刷量行為直接導致影視內容的劣幣驅逐良幣,干擾了正常發展。於是,愛奇藝將杭州飛益告上法院。最終,法院判決愛奇藝勝訴,杭州飛益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

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將正式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數據顯示,今後將以用戶觀看行為數據、互動行為數據、分享行為數據綜合取得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來代替原有播放量形成新的參考。

視頻網站有勇氣和底氣做不唯流量論的事情,源於它更偏重廣大用戶的體驗。然而拍出來電視劇來賣給電視臺的導演們,卻少有這樣的底氣。

不買收視率,就輸在起跑線上

要回答為什麼要買收視率這一問題,得先了解中國影視製播機制。

導演郭靖宇怒懟:7200萬“保護費”揭開中國影視圈黑幕


一部電視劇拍好賣給電視臺,在中國意味著,電視劇年產量一直在10000 集以上,但真正能夠播出的電視劇約為8000集。這是一個典型的買方市場。

每一家電視臺都會對電視劇的收視率提出要求,並簽署對賭協議。收視率達不到的話,就不給製片方結錢或少結錢。

電視臺對收視率極端重視源於,收視率直接和電視臺的生存根基廣告收入相關。電視臺,特別是二三線衛視,要生存賺錢,就一定要追求收視率。更容易也更能賺錢的方式是——買收視率。

這也就是導演郭靖宇自述遇到的情形:“購片主任命令他去見指定的人,談好收視率價格,說根據我的表現,決定是否播出。”

行業人士的說法也佐證了郭的經歷,“肯定有第三方的人在造假,操作這件事情,但是不公開,不透明的。行業知道誰會做收視率,找他買就完了,他給你開價多少錢,把哪個臺的收視率給你做到多少以上,你給它錢就完了,啥都沒有,他不可能給你留任何證據的。”

在中國,能且僅能提供收視率信息是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據此前媒體報道,收視率造假主要有三種手段,“分別樣本戶”“竊聽和截留數據”“直接篡改數據”。索福瑞曾於2010年在北京召開說明會,主動曝光了不法分子獲取樣本戶信息的手段,主要有“跟蹤”“竊聽”“行賄”三種。

一旦電視劇製作方、電視臺把對收視率的追求套在了自己身上,後面的事情就不由他們自己了。除非製片方對自己的劇特別有信心、能播好,否則大部分劇集都要買收視率。因為買了收視率之後才能和別人同一起跑線。

事實上,這也不是郭靖宇第一次遭遇要求買收視率的事情。“《大秧歌》時候就有人讓他買了,沒買。”知情人士對北京時間稱。

正如郭靖宇在長文中談到的,他從一位行業“大神”處得知,去年播的平均破2的某劇,是三個團隊一起買的。“公開反對過假收視率的尤小剛導演,被他們戲弄過。今天的戲升點(收視率提高),明天就是直接掉到0.2,後天升了,在讓你掉到0.2。”

“想要影視行業健康發展,就只能做toC的內容。像網絡大電影一樣點播分賬,好看的電視劇才賺錢,自然而然就沒人造假了。”行業人士對時間財經說:“目前,這個階段是該解決收視率的問題了。”(北京時間財經 梁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