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傳承千年「土月餅」形態各異


1.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趕製市民最喜歡物美價廉中秋傳統“土月餅”。“土月餅”是用麵粉和適量的溫水揉和成麵糰,醒發後製作成小獅子、小兔子、小鹿、大公雞、金魚、月亮和十二生肖等形狀、圖案的大烤餅,用於中秋節拜月。 據介紹,中秋做“土月餅”在甘肅張掖已有千年歷史,相傳漢武帝的大將霍去病徵西,在茫茫戈壁征戰的將士們將麵粉和玉米粉混合用適量的溫水揉和成麵糰,醒發用鍋烤烙成“鍋盔”維持在大漠上的基本生存。後在傳承中人們做成各種形狀,就成了現在人們在中秋節的“土月餅”。 中秋節前製作“土月餅”是當地的獨特民族風俗,過去都是家家戶戶用土烙鍋自己製作,到了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晚上,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口擺上桌子,上面朝著月亮的方向放著月餅、葡萄、蘋果、酒類等供品,然後放上當地市民用麵粉製作成動物、植物、月亮和十二生肖等形狀、圖案的“土月餅”,人們供月結束,吃完供品,把“土月餅”留在家中,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隨著時代的發展“土月餅”也走上了集中生產之路。 (王將/人民圖片)

2.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用揉和成麵糰趕製各種動物形狀市民最喜歡物美價廉中秋傳統“土月餅”。

3.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用揉和成麵糰趕製各種動物形狀市民最喜歡物美價廉中秋傳統“土月餅”。

4.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將製作好的“土月餅”放入運輸架準備送入烤爐。

5.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將烤制好的“土月餅”取出烤爐。

6.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展示製作好的“雙獅望月”“土月餅”。

7.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比較製作好的小鹿“土月餅”。

8.2018年9月18日,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主食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將製作好的大公雞“土月餅”裝入包裝箱。

9.2018年9月18日,超市內消費者在選購“土月餅”。

10.2018年9月18日,超市內消費者在選購“土月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