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就是國足

0比6慘敗全主力出戰的世界第二級別球隊威爾士,讓快要被皇馬淘汰的貝爾重返巔峰,用一個輕鬆的帽子戲法成功激活超巨屬性,上半場就落後四球,場面一度十分尷尬,看得主教練裡皮在場外怒火攻心,悲憤全部寫在臉上,中國男足再次原形畢露,實際戰鬥力比起那恥辱的世界國家隊排名還要落後無數倍。


或許,這就是國足

要知道,去年決戰世界盃,中國男足得到的待遇不是這樣——當然一切咎由自取,就本場比賽而言,隊員們跟得上國際水平的只有工資。球員們的表現無法用“狀態”來概括,在決定性因素鬥志和意願上完全不存在,被外界形容為“打瞌睡”。作為對比,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上,當時的中國男足全場都具備不露臉就磅礴的龐大殺氣,何其悲壯。那樣即便失敗,也倍受尊重,所以我會說:《中國男足,讓備戰卡塔爾不是一句笑話》。
或許,這就是國足

“我快70歲了還熱愛足球”。

裡皮這個意思非常明顯,他同時擺出許多素材,批評球隊未戰先衰。難為裡皮了,作為頂級名帥和冠軍教頭,卻要攤上這渾水,指揮輿論異常活躍資本卻嚴重匱乏的中國足球,這可是冒著晚節不保的巨大風險。無論什麼原因,裡皮還是接鍋了,並且在處境艱險的時間段絞盡腦汁必須改變現狀,在基本上被公認為沒有任何希望的情況下生生堅挺到最後一輪,以勝利卻遺憾出局的偉大形式給被妖魔化的中國男足注入全新版本。可以看出,裡皮的能耐,以及要求。然而,這場“中國杯”熱身賽,大部分國足大部分時間裡給出的成績單,直接讓這位老人崩潰。

說“中國足球”並不準確,因為這個概念除了國足,還有聯賽中超。中超聯賽的氛圍完全不是這個模樣,在廣州恆大幾年前橫空出世以後,由大牌外援主導旋律的金元時代開始降臨,效應創造國內歷史巔峰,成績更是達成亞洲冠軍俱樂部。不過有一個事實無法忽略,外援的存在感太強,強如恆大也必須跟隨規律。但中超又和相同現象的CBA不同,在本土隊員培養和外援要求差距明顯,所以籃球比足球更符合競爭力標準。


或許,這就是國足

聯賽發展無可厚非,還是理所應當,體育IP是國家大事。中超有價值和國足衰敗不是對立的關係,現狀如此,只能說,國足還是不行。套用格式,主要矛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和好球員共事,機會難得,傳聞伊涅斯塔們要來,這不是活著的教科書嗎?但話說回來,天賦不是一個層次,努力是無效的。這就回歸到本質:中國人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人嗎?話題突然凝重起來,限制條件很多:國家政策、社會環境、公民意識、職業規劃,等等,綜合起來才會有答案。至少現在,我們和世界盃國家隊,真的不一樣。

目前看,問,踢球能改變命運嗎?

說來話長,長話短說,或許這就是中國足球吧。
或許,這就是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