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忍,不是因為怯懦,忍得一時,風平浪靜就在眼前;

讓,不是因為退縮,但凡一讓,海闊天空就在腳下;

善,不是因為軟弱,以善待人,幸福和順就會敲門。

真正的高人都明白“忍讓不是傻,善良不是笨”的道理,與人為善,謙恭忍讓,這才是處世修心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忍,是容,也是智

在唐朝時山東有一位叫張公藝的老人,被人們尊稱為張公。他一家已經是九代同堂了,幾百口人都住在一起,然而左鄰右舍卻從來沒有聽到過張家有半句吵鬧聲,一家子過得那叫一個和睦融洽。

這件事傳到長安後,唐太宗李世民就差人把兩個進貢的鳳梨,賜給了張公藝,想看看他們打算拿這兩個鳳梨怎麼辦。

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張公藝收到後,把這兩個鳳梨擺上貢桌,先和全家一起磕頭謝恩,再親自沐浴齋戒三天。隨後他吩咐過門不久的七世孫孫媳,將這兩個鳳梨搗成泥,倒進鍋裡煮了個鳳梨湯。他親自掌勺,每人一勺,一家大小全喝上了。

唐太宗知道後,萬分高興,把張公義召到金鑾殿上,當面向他討教治家之道。

張公藝要來文房四寶,一陣龍飛風舞后,將紙呈上。

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唐太宗一看,只見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全寫著“”,寫了一百遍。皇帝看後深受啟迪,從治家秘訣中悟出了治國之道:治家要忍,治國更要忍。

忍即是心字頭上一把利刃,《說文解字》中,“忍”的意思是謙讓不爭之意。

古話講,小不忍則亂大謀。君子隱忍以行,屈伸自如,激流勇退,這是人生之謀的智慧包容,也是智者高瞻遠矚的達觀氣度。

二、讓,是品,也是德

《史記》裡有吳太伯三讓天下的故事。太伯是周太王的兒子,是季歷的哥哥,季歷十分賢德,季歷的兒子姬昌更被稱為聖人。

周太王想要季歷繼承王位,太伯知道後,就和弟弟仲雍逃到南方蠻夷地區居住。像當地人一樣在身上刺上花紋,剪掉頭髮,斷絕和西歧的聯繫,表示不再回來。

吳太伯讓天下出於真心,完全是為周族興盛的大業考慮,心甘情願地遵從其父的意願,

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可能現在人來看這個事件會覺得吳太伯傻,因為謙讓賢者,失掉了自己的利益,何等愚蠢!但是反過來想,與自己的弟弟一直爭奪,即使最後得到了至尊之位,身處高位去睥睨一切的時候,誰又能真正征服人心呢?

《菜根譚》有言,“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處心積慮會傷了感情,貪得無厭會毀了友誼。而謙讓,就像是一個聚寶盆,聚集了人心,保留了芳名,彰顯了一個人退而不爭的品德。

經過歲月,人們記住了孔融,而他的兄長卻鮮為人提起。謙讓者把自己的鋒芒收斂隱藏,而道德智慧卻得以激發。“常慼慼者趨於利,坦蕩蕩者趨於義”,正是因為謙讓者的退讓,風霜雨雪和刀光劍影,都化為溫軟的春風,為世界帶來美好與平和。

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三、善,是根,也是本

1996年,密歇根州17 名三K黨成員舉行集會,數以百計的當地人前來抗議他們的存在,防暴警察用了催淚瓦斯保護三K黨徒。

當有人看到在人群中有一個穿著邦聯國旗T恤、紋著身的白人男子,暴風般拳打腳踢,緊接著就落在了這個白人男子身上。

一位黑人女子在這時卻拼死保護了一名種族仇恨主義者。

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她在採訪時說,“當人們在人群中時,他們更有可能做他們永遠不會做的事情。這時就不得不走出來一個人大聲說,‘這是不對的’。”多數情況下,善良之不為惡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拍攝下來這些令人動容的照片的攝影師也說,“她用自己的身體去冒險去保護他,在我看來,不會有人為她做同樣的事”。

她保護那個白人男子被誤傷的時候,她不疼嗎?答案肯定是疼,但她為什麼要那麼做?

答案就是善良。

真正的高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善良的人,時刻把良心放在第一位,把發自心底的友好和溫暖發散出去,全心全意地對待身邊人。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句三歲孩子都能隨口說的一句話,但是在現代社會卻很少有人能夠保持、發揚。

有人要跳樓,圍觀的人竟然在起鬨諷刺;

空姐夜晚打車,卻是坐上了通向死亡的出租車;

單身女孩獨居,竟然也成了危險重重的事情;

……

身處這個人心難測的社會,善良似乎成為了奢侈品,但卻是必需的奢侈品。

“當你必須在正確與善良之間做選擇時,請選擇善良。”因為善良,善良是一種天性,善良是一種選擇,是人性中永恆的向陽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