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華日軍的化學毒氣里,無辜平民如鴿子般脆弱無助痛苦掙扎

“人的生命強度,大致上和鴿子差不多。”

2003年8月4日夜幕籠罩中,在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某工地施工的開發公司從地下兩米處掘出5個金屬桶,其中兩個已經破損。挖掘工作還導致其中一個金屬桶中的油狀溶劑外洩,滲入工地土中。等到天亮後,工人們將這些金屬桶賣到附近的廢品收購站,並在廢品站進行進一步切割,造成內置油狀溶劑外洩,現場多人接觸,當時在場人員並沒有在意。 直至下午6時,多名毒劑沾染者開始出現中毒症狀,當日即有多人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正式確認的受害者達到43人,受害者皮膚大面積潰爛,有人不治身亡。國內專家組以及日方派出的專家一致認定,誘發本次事故的金屬桶為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其中裝有的不明物為

芥子毒氣

在侵華日軍的化學毒氣裡,無辜平民如鴿子般脆弱無助痛苦掙扎

從地裡挖出的生化武器

芥子毒氣,亦簡稱為芥子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種重要的糜爛性毒劑,因味道與芥末相似而得名。由於其可以經皮膚入侵人體,只使用防毒面具仍不足應付芥子氣的威脅,唯有穿著全套防毒衣或乘搭有核生化防護的載具,才可以安全通過受汙染地區。故在戰史上使用量、普遍性和殺傷最大,被稱作“毒劑之王”。

在侵華日軍的化學毒氣裡,無辜平民如鴿子般脆弱無助痛苦掙扎

芥子毒氣毒害機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交戰國中,日本是唯一在戰場上使用化學武器和生物(細菌)武器的國家。其他主要參戰國雖然也有生產生化武器的手段,或是有開發這種非常規武器的計劃,但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敵對國使用過生化武器。但是在整個戰爭期間,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所有關於細菌戰和化學戰的實驗、作戰行動都是明目張膽的進行的,而且一直到戰爭結束前的最後一刻,也沒有停止。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侵華戰爭期間,公然違反國際公法,在中國大量研製和使用生化武器,進行化學戰、細菌戰,野蠻、殘忍地屠殺中國人民。

在侵華日軍的化學毒氣裡,無辜平民如鴿子般脆弱無助痛苦掙扎

美國生化武器防衛研究主任、化學戰研究領域的國際一流專家本傑明·C·加瑞特博士認為侵華日軍在化學武器中使用了6種毒氣:碳酰氯氫氰化物溴氰化物氯乙酰苯二苯基氰胂二苯氯胂三氯化胂芥子氣糜爛性毒氣。據加瑞特博士統計,日軍在中國使用化學武器達2000多次,造成10萬多名中國軍人和平民的死亡,該數據遠遠高於國內專家統計的數據。

在侵華日軍的化學毒氣裡,無辜平民如鴿子般脆弱無助痛苦掙扎

曾經用來固定實驗囚犯的桌子現保存於博物館

731部隊以慘無人道的人體活體實驗惡名遠揚,除此之外,還有516毒氣部隊。每逢在實驗室裡進行活體實驗時,日軍將活體實驗人員牢牢固定在桌子上,在毒氣室裡一起放進去的還有鴿子、土撥鼠、狗和雞等實驗動物,用作實驗參照物。實驗發現,凡是用氰酸氣毒死的人體渾身上下無一例外地呈現出鮮紅色,用芥子氣毒死的人體則全身水泡,皮肉都被燒爛。通常鴿子死時,活體實驗人員也斷了氣。這就說明,“人的生命強度,大致上和鴿子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