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極限施壓」打錯了算盤,中國的反制來了!

美國“極限施壓”打錯了算盤,中國的反制來了!

2018年7月11日美國政府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8月2日又將加徵稅率提高至25%。2018年9月18日,美國政府宣佈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徵關稅稅率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25%。美方一意孤行,導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已公佈的約600億美元清單商品實施加徵關稅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自2018年9月24日12時01分起實施。如果美方執意進一步提高加徵關稅稅率,中方將給予相應回應,有關事項另行公佈。

中方再次重申,實施上述加徵關稅措施的目的是遏制貿易摩擦升級,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被迫回應,中方希望美方停止貿易摩擦,中美雙方通過平等、誠信、務實的對話,相互尊重,共同維護互利共贏的雙邊經貿關係大局,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體制,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8日發佈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徵關稅的公告,全文如下: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第二批)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6號),現將有關實施事項公告如下:

一、對稅委會公告〔2018〕6號所附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清單的商品,自2018年9月24日12時01分起加徵關稅,對其附件1所列2493個稅目商品、附件2所列1078個稅目商品加徵10%的關稅,對其附件3所列974個稅目商品、附件4所列662個稅目商品加徵5%的關稅。

二、其他事項按照稅委會公告〔2018〕6號執行。

美國“極限施壓”打錯了算盤,中國的反制來了!

美國“極限施壓”打錯了算盤,中國的反制來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方決定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發表談話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8日就美方決定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發表談話

發言人指出,美方不顧國際國內絕大多數意見反對,宣佈自9月24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進而還要採取其他關稅升級措施。對此我們深表遺憾。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全球自由貿易秩序,中方將不得不同步進行反制。

美方執意加徵關稅,給雙方磋商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希望美方認識到這種行為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並採取令人信服的手段及時加以糾正。

人民日報評論:

美國“極限施壓”,顯然打錯了算盤

日前,美國白宮發佈聲明,宣佈自9月24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並表示還要採取其他關稅升級措施。這一做法,雖令人遺憾,卻也在意料之中。

從今年3月份美國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開始,由美方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一直持續到現在。對此,中國反覆聲明“不想打,但也不怕打”,正如商務部回應“中方將不得不同步進行反制”,諸如9月24日起對美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等相關措施,將會陸續出臺。中國不會因單邊主義的貿易霸凌而亂了方寸,更不會因面對史無前例的貿易戰而驚慌失措。妄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接受其無理要求,美國政府恐怕是打錯了算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站在道義這一邊。美國白宮的聲明,充滿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保護主義色彩,暴露出美國仍然在用19世紀的思維處理21世紀的國際事務。類似美國給予了中國“一切機會”“中國一直不願改變其做法”的論調,不僅妄自尊大,更是顛倒黑白。事實上,相較於美國的出爾反爾、漫天要價、霸凌主義,是中國一直在積極尋求談判、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回看美國政府的要求,不只是對中國發展的赤裸裸的遏制,更是對一個主權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的粗暴干涉。中美貿易戰,實際上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中國站在道義和歷史潮流這一邊,也站在必然會勝利的這一邊。

貿易戰損人不利已,對於精於利益計算的美國來說,這自然不是長久之計。對美國來說,貿易戰的槍口反轉效應日益顯現,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美貿易戰將使美國蒙受雙重損失”。美國國內就業將遭到打擊,美國產品成本上升,美國在華企業將蒙受利潤損失,美國大量企業短時間內找不到中國之外的供應鏈替代者……美國挑起的這場貿易戰,一定是傷人傷己的雙輸結果,甚至有可能“傷人不到一千,自損超過八百”。美國為什麼要這樣做?從短期來說,無非是要通過戰術訛詐,迫使中國在核心利益上讓步;從長期來看,無非是要通過戰略打壓,打掉中國蓬勃發展的勢頭,阻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

對於中國來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直是自己的前進邏輯。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攔我們的發展步伐,更不可能迫使我們放棄自己的核心利益。過去40年來,“改革”與“開放”始終相伴相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國過去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直言不諱地指出,“只要中國保持淡定,就能處於有利的戰略位置”“最終中國一定會贏的,只是時間問題”。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推動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就能贏得屬於自己的勝利。

9月18日,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含義。87年前的“九一八事件”,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圍剿中走出命運“U型”反轉的開始。那時候,中國積貧積弱仍能贏得民族解放和國家統一,現在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有能力穩步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挑戰—應戰”中發展壯大,每一次面對嚴峻考驗,不僅沒有被擊倒,反而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蹟。1998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如此,這次挑戰也將只是更大發展的序曲而已。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評論(常盛)

監製:王禕、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