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将走向何方?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将走向何方?

最近比特币的身价暴涨,无数人用段子诉说着自己是怎样和财富擦肩而过的。

而比特币背后的技术系统——区块链(创造者中本聪原文称之为chain),也就是“基于IT技术的分布式记账体系”也因此被很多人熟知。有了这个超级账本,会计室、财务主任,或者银行、保险公司、发卡机构也许会成为多余的角色。

未来区块链技术将会带领我们去哪里?我们来看看。

演讲 /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段永朝

(摘自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20讲,发表于《中国金融新秩序》一书中,东方出版社出版,各大电商有售。)

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区块链:新经济的蓝图》这本书里,作者把区块链描述为三个版本或三个阶段:区块链1.0、区块链2.0、区块链3.0。我们正处于区块链2.0的阶段。

1.0是比特币阶段或数字货币阶段。区块链作为支撑技术让当年的比特币火爆异常,但是比特币仅仅是对现实货币的一种模仿,现实世界中钱是用来支付的,买房子、地、饮料、汽车。比特币仅仅完成了对货币职能的粗浅模仿,即比特币是被花掉的。

但像以太坊这样的机构出现以后,比特币就进入了2.0的阶段,叫智能合约。任何一种买卖行为都是一种合约,这种合约可以用文字记录,可以用法律文书记录,也可以口头合约。但是比特币解决了双花问题,就是一笔钱不能花两遍。在现实货币中,我花出去一块钱,那一块钱就跑到对方手里了,我这儿没有了,所以一块钱不可能花两次。数字货币不一样,一串数字代表了一块钱花出去了,我这儿还有呢,这叫双花问题。怎么防范呢?在IT技术里就是小菜一碟。

区块链本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智能合约就是交易条件可编程。第一,任何交易都有if then,不管什么合同都需要假设很多情景,这就是风控。第二,要增加对行为人的可信度,就要假设很多东西。智能合约的意思是指把交易条件变成空格,if then,就是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可以受时间的条件限制。如果一笔交易10月1日才到刘纪鹏老师那儿生效,我就把它写进去,所以我转给他没有关系,不怕他抵赖和伪造篡改,因为它和计算机时钟是绑定的,10月1日0点的时候自动划走,这就是可编程的智能合约。

3.0版叫智慧社会,还没有到来,但是蓝图已经出现。一个社会是由很多个体和自然资源、生产资源、环境要素扭结起来的。百年前的哲学家马克思、涂尔干、孔多赛、孔德,他们看社会学就是牛顿力学观点,社会就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基本单元就是家庭。互联网学者看这个世界不仅仅看成是人,他们把所有东西都看成condition(环境)。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新物种构成的,新的物种到底是人,还是机器,难以分辨,

这个情况下怎么定义社会?在一个充分联结的社会中,怎么定义社会又要回到基本点:什么是关系要重新定义,什么是一次交易要重新定义,什么是有效认账的交易要重新定义。在这种情境下,社会的资源、空间、时间都要重新思考,因为统统纠缠在一起了。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将走向何方?

区块链发展的未来展望

区块链的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是个太抽象的词汇,我举个例子就不再抽象。电信诈骗最近又一次成为舆论的风口,在技术上电信公司真的做得太少,但更重要的是没有理解互联网背景之下,这个世界已经不是用交易网络来衡量的了,而是变成了价值网络。

5年前,我在阿里巴巴就讲过,阿里巴巴被超越的那天一定是一个你们没有想到的领域,就是交易已经让位于交往,交易的重要性让位于交往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端倪。以往认为经济学是基础,社会学是上层建筑。但是在一个society network中所有东西都连在一起的时候,突然发现经济学和社会学发生了逆转,今天社会学是基础,社会网络是基础,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社会网络的连接。在社会网络连接上,你处于哪一个阶层、受到哪一种舆论力量的左右、受到哪些信息力量的轰炸,决定了你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嵌入到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子集,是非常伟大的思想。

价值网络意味着货币、银行卡、银行这些没有必要存在了,或者其职能要重新想象。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我们今天都怕手机丢了,丢了之后东西没了,跟怕钱丢了一样,钞票丢了别人是可以花的。也怕丢财产,因为这个财产没有跟个人绑定。但是未来货币是不怕偷的,因为货币即使偷走了,也花不出去,这就是区块链和比特币,未来很多东西一定是不怕偷的。未来世界真的需要货币吗?反过来说,在虚拟世界中很多事有价值,但是没有货币来衡量,比如一个点赞,多少钱?因为我们没有衡量点赞的价值工具,所以出现了水军,出现了刷信用的产业,如果将来点赞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解决掉,这个世界上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货币,货币和货币之间用一种你情我愿的方式流动,这个乌托邦真的是令人向往,这就叫价值网络。

第二,计算架构。世界构筑在一个强大的计算机上,这不是一个隐喻,而是事实。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局限于通信意义上的互联网,还有能源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意义上的互联网、商业意义上的互联网、军事意义上的互联网,等等,它们彼此之间早晚要互联互通。

以后肉体打仗只是一个option。人类就两件事:第一是讲道理,第二要不就打一架。今天有了比特币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之后,我们发现那些架真的可以不用打,那是太惨烈的记忆。当我们真的萌发打架的冲动时,未来的场景应该是这样:把你的阿尔法狗“牵”出来,把我的阿尔法狗“牵”出来,下棋下10个回合,下完之后,再看有没有共识,没有共识的话,再打一场游戏。因为真实世界的任何战争和冲突,灾难都属于全人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冲突留在social space(社交空间)。

如果这样的话,只有一个比特币够吗?太不够了,在社交空间中需要有新的宪法、新的交易规则、新的军队、新的学院、新的宗教。当然这些social space完全不是现实世界的翻版,可能是三四五重空间。现在的孩子还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原住民尚未出生。他们要面临的挑战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多重人格,而多重人格中一个肉体能不能hold住,这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天的世界还没到这个地步,就已经打得一团糟了,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多挡住一点点毒素,所有的新型模式都指向互联网的未来空间。

到了未来,我的假设是这样的,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传承积累,我们脑子里有一个日日用而不知的思想操作系统,冥冥之中左右你的神态言语,甚至夜里的梦。不幸是带毒的又排不掉,比方我说“消费者”这个词汇就带毒,假设这个世界分两半即消费者和生产者,生产者的使命就是“快速地猎杀猎物”,消费者的使命就是不要“死得太惨”。什么是营销呢?营销就是让消费者有占便宜的感觉,让消费者乐此不疲地替生产者数钱,今天此起彼伏的营销故事不就是这样描绘出来的吗?但是“消费者”这个词我们不能不用,没有消费者、生产者、货币这样的词汇已经无法交流了,因为这套术语已经存在了200年,已经跨越了十几代人,约定俗成。要想识别出这个根深蒂固的操作系统,需要认知重启的勇气。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将走向何方?

文章摘自“金融强国之路第二辑”之《中国金融新秩序》,主编刘纪鹏,副主编武长海。东方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