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半年虧損超去年全年 新零售轉型路漫漫

【摘要】:國美轉型新零售是有機會的,但是這一機會或將越來越少。

文 | 時代財經 黃淑妹

國美半年虧損超去年全年 新零售轉型路漫漫

8月28日早間,國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美”,00493.HK)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國美公司上半年營收為347.1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虧損4.57億元。

早前,國美曾發佈盈利警告公告稱,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在人民幣3.8億元至4.8億元人民幣之間。

半年虧損已超去年全年

財報顯示,國美營收為347.1億元,同比減少8.8%;股東應占虧損約為4.57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的利潤為1.22億元,每股基本虧損為2.2分。

從財報上看,2018年上半年,國美的虧損就已超2017年全年,2017年國美年報顯示,國美全年虧損4.5億元,2016年同期則為盈利3.25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國美在財報中解釋稱,因為進入到戰略轉型的實施期,各項轉型措施的成果尚未能反映在財務報表上。

著名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向時代財經表示,國美的虧損主要由兩方面造成,一方面,國美線下家電受到了京東、天貓等線上電商的衝擊;另一方面,京東尤其是京東家電以及天貓都在開設線下體驗店,這一業務同樣對國美造成影響。

在時代財經的採訪中,國美投資者關係部總監李虹亦透露:“國美上半年的虧損主要來自線上,線下並沒有虧損甚至盈利四億以上。未來幾年,國美線上還是會虧損,我們將通過售後服務、美店自帶的流量等,來攤薄線上的流量成本,從而慢慢向服務商轉型。”

而在今天舉行的國美業績會上,國美首席財務官方巍也表示,國美的戰略佈局導致其成本增加,但目前已開拓出了新的增量市場。“國美今年雖然是虧損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如GMV(線上線下交易總額)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國美整體GMV達到人民幣70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5%,平臺GMV達到人民幣269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移動端GMV同比53%,共享零售GMV達到人民幣26億元。

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亦指出,上半年集團GMV的大幅增長既印證了國美進軍“家•生活”賽道的前瞻性,也預示著未來國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零售轉型略有成效但前路漫漫

在今天舉行的業績會上,國美也展示了其在新零售轉型上的數據。上半年國美在全國門店總數已達到1867家,其中縣域店總數已擴張至283家,預計年底之前,新開縣域店總數將達到800家。

國美方面表示,報告期內,國美家裝業務已入駐106間門店;暖通/中央空調業務方面,國美已在100多家門店打造獨立專區或展區,期內銷售同比增長超40%。

由此看來,國美在新零售領域已小有成就,但是對比其曾經的老對手蘇寧易購以及“後起之秀”京東家電而言,其成效不甚明顯。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上半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含移動終端)規模達2641億元,同比增長22%。2018年上半年各大電商平臺家電零售市場中,京東、天貓與蘇寧易購分別以60.5%、28.3%、10.1%的份額排名前三,搶佔了約99%的市場。

家電線上網購的蛋糕幾乎已被瓜分得一乾二淨,而這也是國美線上業務開展難且面臨業務虧損的原因。

在GMV以及線下門店方面,蘇寧易購上半年線上GMV交易規模為883.22億元,同比增長76.51%,僅線上GMV交易規模比國美同期GMV總交易規模還多出174億元。國美線下門店數量為1867間,蘇寧則達到4813家。京東方面則向外宣佈,2018年將再開7000家線下家電專賣店。

雖然今年國美打通了線上線下業務,並極力擴張其市場份額,但是從外部環境來看,國美仍需面臨來自於同行的激烈競爭,除了老對手蘇寧外,阿里與京東均在全面進軍線下零售。對於這些巨頭而言,其看重的並非電商市場份額,而是中國零售市場份額。

因此,從競爭的角度上看,國美的新零售之路漫長。徐雄俊告訴時代財經,“國美轉型是有機會的,但是這一機會或將越來越少。”

他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國美早前的定位是家電渠道,如今,這一戰略已擴展到“家•生活”的整體解決方案上。在這方面,蘇寧易購、京東、阿里都在佈局,尤其是京東。國美是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而京東則是從線上擴展到線下,幾乎是對國美進行釜底抽薪。

“京東目前的定位是全面多元化發展。因此,國美想要戰勝京東,必須重新迴歸到家電的定位,線上線下齊發力,廣告定位也要向家電偏移。另外,其還需要在鞏固一二線城市市場份額之外,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這樣才有機會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