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經濟區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

作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環渤海經濟區備受關注。改革開放之初,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有5個集中於此。經過近40年曆練,環渤海經濟區更是取得了長足發展。2017年,中國500強企業中有187家分佈在這裡。

目前,環渤海經濟區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兩大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緊抓雄安新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在開放中以新的姿態闖蕩世界。

開放中走向世界

龍門吊、集裝箱、巨輪……華北之東、渤海之西,一個世界級人工深水港繁忙著,貨物從這裡通往全球,這是天津港。

改革開放近40年來,天津港迎著東來的海風開拓進取,從一個“淤泥港”一路躍升為世界級深水港,穩居中國北方第一大港,躋身世界十大港口行列。

唐山港、黃驊港、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在渤海灣5800公里的海岸線上,60多個港口星羅棋佈,天津港正帶動著更多港口走向世界。

日前,記者獲悉,天津與河北正加快合作,加速建成以天津港為核心、河北港口為兩翼的世界級港口群。目前這一工作已經推進了四年多,世界級港口群雛形初具。而且,天津港已經發布了《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迎著海風,天津港將帶動環渤海港口群迎接新一輪的科技浪潮。

港口只是環渤海經濟區走向世界的經典縮影之一。環渤海地區位於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山東、遼寧三省兩市,並且延伸至山西和內蒙古中東部,形成了“5+2”格局,在中國對外開放大棋局中佔據重要地位。研究人士認為,改革開放近40年,環渤海和珠三角、長三角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增長極。渤海灣經濟區有開發較早、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等優勢,加上改革開放政策驅動,使得來自全球的產業和資本在華北地區廣闊的腹地集聚,商品通過渤海灣的港口走向世界,帶動了環渤海經濟快速發展。

新時代迎來新機遇

隨著中國加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環渤海經濟區正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分析人士指出,環渤海經濟區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而且包含了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遼東半島城市群,有著紮實的發展基礎。現在,環渤海經濟區藉助“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試驗區等,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已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而且報告明確提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合作互利共贏,從而提升京津冀乃至整個環渤海經濟區的國際競爭力。雄安新區的建設則將拉動雄安新區乃至整個環渤海經濟區的高質量發展。

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和“一帶一路”建設為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業內人士認為,東北亞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環渤海經濟區可以利用這一機遇加快推動改革開放,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和遼寧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將更多的成熟經驗複製推廣到整個經濟圈,帶動區域經濟更快發展。

“留住我們的不僅是渤海灣的美麗,更是當地行政服務的不斷提升。”大連瑞光非織造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車美華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環渤海經濟區開放和改革措施加速推進,增強了對企業投資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