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沙家浜原名“橫涇”,這條橫涇老街是2004年底,配合30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的拍攝,阿慶嫂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這條老街投資2500多萬元恢復建成,現在已經成為了“沙家浜水鄉影視基地”。

它位於沙家浜碧波之畔,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江南水鄉小村風貌,建築依水而建,前是寬闊水面,一派水鄉恬靜;後是荷塘、小溪,一片農家景象。橫涇老街上農家民俗館、春來茶館、刁德一故居以及各種古色古香的店鋪民宅,棧橋與古船酣暢淋漓地再現了沙家浜的民俗風情。令來到這裡的遊客們真切感受到江南鄉村田園韻味。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穿過綴滿爬山虎的城門,彷彿穿越到了舊時民國的街巷。這個不為人熟知的老街,躲在江蘇常熟沙家浜蘆花蕩深處。鋪天蓋地的蘆葦,是沙家浜的標誌,漫天飛舞的蘆花,將小小的橫涇古鎮團團圍住,隔斷了紅塵亦隔去了喧囂。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登上城牆,可以俯瞰老街的主幹道。工作日的關係,遊人不多,清淨的老街才適宜懷古探幽。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進入沙家浜橫涇老街,用石塊鋪就的街道兩側,古香古色的民居、店鋪,酒坊、繡坊、染坊、竹器鋪、春來茶館、刁宅大院等,一派江南水鄉的特色建築,將人們帶回到了三四十年代時期的沙家浜。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這條原汁原味的沙家浜老街恢復建好後,已被多家影視劇組確定為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由陳道明和許晴主演的《沙家浜》、《金粉世家》的姐妹篇《金色年華》、數字電影《三言兩拍》、《茉莉花》、《陸小鳳》,還有《譚震林》、《中國酒王》、《放飛的青春》、《少年沙家浜》等多部影視劇陸續在此開拍。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水鄉多美食,不趕路的遊客,可以來一碗橫涇老街的豆腐花,兌上蝦皮、紫菜、辣椒油、熱乎乎地享受著釋放的快意。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在橫涇老街走走逛逛,隨處可見陳舊的木柱構建街廊,大街、小巷、碼頭、河埠、廊棚,打著各式各樣酒旗的鋪坊...隨處的一個角落,都透著靜謐,而閒逸中透著一份慵懶。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在老街,還有一個染坊,竹竿上掛著江南獨有的傳統藍印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曆史。最初以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藍白相間布料做的方巾、被面、手帕、衣裙……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透溢著清麗的韻律,烙上了歲月的印記。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石灣山歌是傳唱於常熟市沙家浜鎮石灣村一帶的民歌,被譽為吳歌的原型,其內容非常廣泛。伴隨著水稻農業的發展與社會形態的演進,石灣山歌逐漸在鄉野水泊之間傳唱飄蕩,曲調悠揚婉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在橫涇老街上,每日都有穿著藍印花布衣的歌嫂來演唱,“十里蘆蕩長又長”,“郎唱山歌麼姐來邀”......讓人想象出水邊樹下、橋頭魚舟、忘情對唱的即景生情之態來。柔腸百轉的吳儂軟語,雖然不甚明白,但是一股清泉般溫婉的江南格調隨之汩汩流淌開來。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在老街上還有古戲臺,我近前看了演出的節目單,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一場演出,專門招待遊客的。主要演唱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沙家浜總有一天會解放》、《定能戰勝頑敵度難關》和《智鬥》等經典唱段。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沙家浜水鄉人沿襲了千年的“水上迎親”風俗,帶著溫婉和細膩,絹畫了江南民俗畫卷中最秀麗也最溫暖的風情。每天古戲臺都有定時的水鄉婚俗表演,接到新娘拋出的繡球的來賓會被即刻請上臺和新娘互動,在一片鑼鼓喧天中接受在場所有人的祝福,然後送入洞房,玩的就是這份熱鬧。

這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曾是抗日熱土,主角的名字你肯定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