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樓的變遷

六十年前,河南三門峽市 區西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崛起 了一座“王字型”的青磚混凝土 建築,它,就是後來聞名豫西並 輻射山西的“黃河醫院”。

王字樓的變遷

這所醫院,伴隨著三峽大壩這項全國重點工 程誕生,這座“王字型”的建築,據說是參照當時的蘇 聯醫院設計,起點頗高,在五、六十年代勘稱一流。

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進入這座建築,從那 時起至今,在這座建築裡演繹了多少救死扶傷的故 事……

2017年8月29日,這座經歷了近60年的王字樓被拆除。這裡將建成醫院的花園。

說起黃河醫院,還要從萬里黃河第一壩——三 門峽大壩說起。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大 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興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 工程。12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成立 黃河三門峽工程局(水電11局的前身)。一時間,全 國掀起了支援三門峽工程建設的熱潮。1956年7月,衛生部根據國務院指示,將遼寧省旅大第三康復醫院的160名醫務人員調往黃河三門 峽工程局。旅大第三康復醫院的前身是旅順市立醫院,曾是抗美援朝的一支醫療隊伍。為加強醫院技術力量,從吉 林、遼寧、江蘇等地,以及南京軍區、河南第一和第二康復醫院、 河南醫學院、四川獅子灘工程局等也調集了一大批優秀醫務工作 者來到三門峽。

1956年9月1日,水電十一局黃河醫院成立。這是當時三 門峽的第一家醫院,從此,黃河醫院開始紮根像西,服務豫西人 民。

1958年11月23日,在三門峽市區西部

王字樓的變遷

一片空曠的土地一所建地面積34050平方米,主樓為“王”字形三層鋼筋混凝土 結構的樓房竣工。據說是參照當時的辦聯醫院設計,起點頗高, 在五、六十年代勘稱一流。同年12月,黃河醫院由大安村遷到 新址(現在醫院所在地)正式開診。

王字樓是當時醫院的主要建築,前一排是門診、急診,手術 室在第二排,第三排是病房、辦公區和集體宿舍。王字樓是黃河 醫院苗壯成長的最好印記,在這裡,一代又一代黃醫人在這裡默 默耕耘,詮釋醫者仁心。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區慘重,全國各地緊急組織力 量對其援救。7月30日,黃河三門峽醫院奉水電部命令,派出12 人組成的醫療隊於8月2日趕赴唐山遷西縣,搶救受傷人員50 餘名。8月6日,黃河醫院接收來自震區的162名傷員,其中重傷 67人,輕傷95人,最大年齡為75歲,最小年齡儀為5個月的嬰兒。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傷員先後痊癒返回家園。

61年來,黃河醫院堅持開展義診、健康 宣教、對口支援、技術扶持等。如今,黃河三 門峽醫院已經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 預防、急救、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綜合性醫院,在學科規模、診療技術方面已經達到 了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水平。

王字樓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