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作者 / 西柚

寒風繼續吹打著已經搖搖晃晃的影視圈。

從資本退潮的大環境,到陰陽合同、天價片酬以及各種稅收新政的接連出現,當下的影視行業算是跌入了低谷,遇上了一個大坎兒,深處其中的影視公司也免不了要吃這當頭一棒。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其實,早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就表示,在未來一兩年裡,影視行業中的幾千家影視公司將會倒閉。然而不出三個月,有關星美欠薪、印紀被曝倒閉的消息就接連傳來。大公司尚且如此,大部分處於底層的小公司更是哀嚎遍野。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寒冬凌冽,疾風強勁,深處影視行業的每一家公司無疑都面臨著被一棍子打死的風險。這不,就在最近,筆者發現周圍有不少影視公司都關門大吉了。那這些公司到底都是些什麼樣的公司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A院線電影公司

策劃,男

“老闆融資了幾百萬,一個月招了20人,

再一個月我們就倒閉了”


“我們老闆不知道從哪兒搞了幾百萬的融資,結果項目還沒開始做就先招進來了接近20個策劃和製片人員,在沒多久我們就倒閉了,倒閉前我們都沒有見著一個劇本”,A公司某員工向筆者透露道。

其實,寒冬最先凍死的不是穿的少的人,而是沒有寒冬意識,毫無準備,仍然在盲目擴張的人。A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受制於自身沒有研發能力的短板,融資後的A公司也選擇了看起來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人員擴張。但一味盲目地擴張反而並沒有達到原本想要的效果,而是增加了公司的寒冬中前行的負重,加速了死亡進程。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所以當下影視公司最應該做的就是保留財力、控制支出,並及時裁員瘦身,而不是盲目擴張,給公司平添更多的負累。相比於其它,裁員也是公司風險和成本最小的瘦身行為了。不然在如今的稅改新政下,公司未來的發展將更加舉步維艱。

另外,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實現創作的自給自足,不受制於他人,也將會使公司在寒冬中走得更加長遠。影視行業是一個創作型行業。以往一個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公司,依靠人脈關係在行業裡或許也能跟投一些項目,但在資本寒冬中,這些願景也便很難實現了。

如此情形下,即使公司有幸融到資,也做不出好項目。而且,即使花了錢買一個IP,在資本外逃、融資困難的當下也可能會陷入資金鍊斷裂問題。即使順利開發完成,在當下電視臺結款慢,視頻網站飽和拒收等各方因素下,項目究竟能不能賣出去並順利給公司帶來盈利也是一個問題。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此次寒冬對於行業來說雖然是一記重拳,但無疑也二次助推了內容地位的提升,使行業進入“頭部+”時代。在此基礎上,那些不能自己孵化項目的公司便再難有生存的餘地。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B電視劇公司

財務、女

“老闆借錢拍了唯一的一個項目還是賠了,

最後公司被我們洗劫一空”


“有錢,公司才能正常運轉,也才有做項目的資本。過去一年,公司外聯出去拉了一年的融資都沒有成功,公司上下靠吃老本做過的唯一一個項目到現在也還沒有賣出去,工資也有三個多月沒發了。公司解散那天,我們把辦公室打掃了個精光,包括老闆辦公室那把舒服的椅子。”這次,是一家影視公司財務向我們的口述。

影視行業講求“現金為王”,是一個高收益高風險的行業,行業裡基本上90%以上的項目都是虧損的。

前幾年,行業一個上市的新三板公司就因為一部戲虧損差點倒閉,這還是有融資渠道的公司。對於那些沒有融資渠道的中小公司來說,一個項目如果虧損,就會陷入萬劫不復地境地。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另外,對於中小公司來說,其以往生存的溫床,大部分是依靠於外行資本的融資,但在如今資本外逃的大環境下,融資也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沒有融資渠道,也就是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對於他們而言,其以往的生存之道也主要是依靠項目來實現,而且並沒有像開心麻花或者壞猴子一般有自己獨特的項目定位。如此一來,寒冬下,原本就沒有行業優勢的公司也就再一次失去了與同行競爭的砝碼。

在如今外行資本撤離的大環境下,能融到的錢本來就少,在此情形下,如果一個公司能融到資,便擁有了比其它公司更大的話語權,也有了做項目的資本,而沒有融到資的公司便沒有了存在的一切砝碼,最後只能坐吃山空。所以,能不能融到資也將直接決定著公司的生死。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C有著房地產背景的電影公司

銷售or製片人,男

“從銷售轉到製片人,

現在終於又回到了老本行”


“三年前,房地產老闆為了年輕時候的電影夢想,進軍電影行業,並號召了我們一大批老銷售員工前來做他的製片人,從‘忽悠’客戶轉為了‘忽悠’投資者,三年後,在影視行業生意越來越難做的現在,老闆終於讓我們回到了銷售的老本行。”一個銷售製片人如是說道。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資本寒冬雖然冷酷,但颳走最多的還是那些外行公司,真正有實力的業內公司只要耐得過嚴寒,便可等來理性市場的平靜和繁榮。

回看這幾年的影視市場,不管認IP還是認流量明星,眾多行業亂象的形成都是外行資本推動形成的。由此,雖然市場在這一階段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但不過都是表面上的虛假繁榮,並沒有內裡的提升。

如今,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外行資本主動撤離,這對於影視行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對於不想主動撤出的外行公司來說,在其背後整個經濟鏈斷裂,再加上影視行業對內容逐漸重視的當下,其再想進駐影視行業實現圈錢或者所謂“理想”的目的都變得不再可行。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看起來,影視行業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只有你想做,再有足夠的資本,任何人都可以進圈走一遭。但實際上,影視行業卻是一個門檻比誰都高的行業。你可以入圈,但作品能否在市場掀起風浪,現在是觀眾說了算。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D電影公司

總經理,男

“環環套的孫公司,生存全靠自生自滅”


“作為業內某大公司的子子子子子公司,我們與總公司的關係也就只剩血緣了,生存全靠自給自足,想來我們只是總公司資本牌上的一顆棋子而已。”

當下影視行業,有不少公司為順利實現融資,開始不斷以開設子公司的方式進行擴張,用以壯大自己的版圖規模,玩轉資本市場。但往往,總公司在“生下”子公司後,並不對其施與關心與管理,比如操盤什麼樣的項目,項目成色又如何等等。

因此,實際上,子公司就像一個單獨的個體一般,而在目前冷峻的寒冬大環境下,羸弱的子公司的發展處境也變得愈加艱難。另外,整體來看,玩資本的上市公司也像是玩火自焚一般。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因為資本易玩,但風險也極大,尤其是在寒冬進入行業的當下,不管是涉及明星的天價片酬、陰陽合同,還是每個公司都不可避免地稅改新政,每一條都足以使得其市值下跌,引起股市動盪,陷入倒閉危機。

股市一旦不行,資本就被抽離了,遊資也就意味著沒有了,如此一來,影視行業便會因沒有足夠的資金,常年做不了項目。

眼見如今的緊迫形式,目前有很多公司都開始逃離,儘量撇清與資本的關係。比如前不久,阿里就從稻草熊影業撤資。此外,有很多明星也積極從自己之前的併購公司中抽身。


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他們會有什麼共同點?



總的來看,上面幾家公司的新鮮事例也充分印證著此次寒冬的猛烈。對於外行公司來說,這一寒冬無疑是一場大清理,而對於業內公司來說,則是一次挑戰,當然,如果業內公司不幸沒有成功渡劫,同樣會被清理。

其實,寒冬下最適合影視公司操作,也是性價比最高的就是靜心打磨項目,畢竟這是成本最低的一個環節,也是決定一個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一環。此外,效仿開心麻花等公司專注於一個領域,或喜劇或青春或恐怖,不要盲目擴張,抓緊套現,也方能長久地存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