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不文明現象大煞風景,敬畏規則是文明旅遊必修課

人民日报:不文明现象大煞风景,敬畏规则是文明旅游必修课

近日,幾則不文明旅遊現象的新聞讓人看了挺鬧心:4名遊客擅自踏入丹霞景區內未開發的保護區,踩壞了幾千年才形成的特殊地貌,事後還傳到網上炫耀;一對父女在山頂翻越護欄,背對萬丈深淵開心拍照……

都說風景中的人會讓風景更美,但這些人的行為實在是大煞風景。

對於規範旅遊行為,相關部門做了挺多規定,但為啥不文明的旅遊行為還是屢禁不止呢?簡單梳理之後可以發現,這些不文明的旅遊行為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無視規則。有些遊客一到景區就完全放飛了,只顧自己玩得痛快,怎麼刺激怎麼來,全然無視規則的存在。殊不知,規則的設定不是沒來由的,很多都是過去經驗教訓的總結,甚至還有人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漠視規則往往是不尊重生命的體現。

第二,挑戰規則。這次闖入丹霞景區的遊客,還有之前在陝西大爺海野遊的那幾位,都屬於明知故犯,甚至還把這種行為稱為“挑戰”,當作炫耀的資本。挑戰規則對他們來說可能能帶來所謂的“快感”,讓他們感覺是自己在“征服自然”。這算哪門子挑戰?分明是肆意妄為。輿情一邊倒,紛紛譴責這些遊客,足以說明我們整體的旅遊素養已經提升了不少,這也是一種有力的社會監督。

第三,小看規則。對不文明旅遊的懲戒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很多不文明行為在發生時很少能得到及時制止。這讓有的人心生僥倖,心想規則就是個擺設,反正也逮不著我,愛誰誰吧。

這些特徵的本質就是缺乏規則意識。對此要對症下藥。

首先,要加強旅遊安全、規範旅遊行為的宣傳工作,不能浮於表面,多采取些生動不生硬的手段,讓遊客入耳又入心。

其次,還是要加大監督管理力度,遊客扎堆易生亂象。如何避免監管死角,運用新技術及時發現並制止不文明行為,值得思考。

最後,要讓規則“長上牙齒”,量化破壞規則的成本,並能及時反饋到行為人頭上,給不文明旅遊行為通上電,觸碰不得。

對遊客來說,旅遊是件放鬆身心的趣事,自己享樂之餘,也別辜負了這一方美景。樹立規則意識,敬畏自然,這才是文明遊客該有的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