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社會實踐|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正文共: 4863字 30圖

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在2018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校學子不畏高溫天氣,在基層揮灑汗水,奉獻青春才智。活動開展以來,學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各學院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緊密圍繞“青春大學習 奮鬥新時代”的實踐主題,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按照“目標精準化、工作系統化、實施項目化、傳播立體化”和“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原則,組織和引領全校學生以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交流活動等11個方面為實踐內容,集中力量組建了井岡山專項實踐團隊、長白山專項實踐團隊、延安專項實踐團隊、長治專項實踐團隊、昆明專項實踐團隊、右玉專項實踐團隊和“一帶一路”專項實踐團隊等19支團中央專項立項實踐團隊;12支省級團隊;29支校級立項實踐團隊;83支院級實踐團隊;3支學生組織(學生會、社聯、青協)實踐團隊,共計1600餘人參加了集中實踐;此外,還有近1萬餘名學生參加了個人實踐活動。

各實踐團隊在指導教師帶領下,深入基層集中開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改革開放40週年專項調研、脫貧攻堅專項服務、“我與中原共出彩”主題實踐活動、教育關愛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愛心醫療服務、預防未成年人溺亡服務、科技支農幫扶等形式多樣、方式新穎的實踐活動,給當地百姓帶去了新理念、科技、教育、文化、藝術和醫療服務。在實踐中實踐隊員們瞭解了社情民意、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服務了社會,進一步堅定了“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為我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弘揚紅色基因,增進文化自信。為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進一步增進文化自信,機械學院“紅色傳承”實踐團前期通過查閱資料、瞻仰烈士陵園、問卷調查、老兵家訪、播放並觀看紅色電影等方式系統的收集了紅色文化相關資料,並攜手焦作市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題為“傳承紅色基因”的講座。抗戰老兵們身著軍裝向觀眾傾情講述他們的紅色故事以及紅色基因如何傳承等問題,並結合十九大報告向現場觀眾詮釋了紅色基因的內涵。抗戰老兵們指出,對於共產黨人的人生,紅色基因是信仰,目光遠大,追求高遠;紅色基因是忠誠,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紅色基因是追求,勇於拼搏,自強不息;紅色基因是忘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講座深深觸動了現場觀眾,並引發了實踐團成員的深刻思考。隊員們表示,他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志願軍戰士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順應時代的需要,響應新世紀的呼喚,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有信仰的新時代青年。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探尋改革成果,學習管理經驗 。工商學院“聚變四十載,展望新時代”社會實踐團隊赴河南雲鶴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隊員們就公司的發展歷程、生產研發、食品安全、交通物流、產品創新、品牌創建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就企業經營理念、生產管理模式、國家政策、經濟形勢、發展規劃、產品研發、職工福利、社會公益、新媒體運營、校企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瞭解,並在該公司建立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公司綜合部經理指出,改革開放加快了該公司走出去的步伐,隨著冷藏技術的發展和交通物流業的進步,公司不僅走出河南,而且走出國門,打入了國際市場。此次實地公司調研走訪,使實踐隊員們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開拓了視野,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對扶持和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3、助力脫貧攻堅,奉獻青春才智2018年暑期,我校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統一部署,落實《關於開展“出彩中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精神,我校組建了以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本科生為輔的“出彩中原”範縣脫貧攻堅社會實踐團,與國家級貧困縣範縣對接,確立了“石油化工技術提升及產業發展”“新材料及金屬材料利用”“城鄉規劃及美麗鄉村建設”“工業互聯網助力產業升級”等4個社會實踐項目,將範縣的發展需求與我校的專業優勢有機結合,集中在範縣開展了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各組師生克服高溫酷暑,在範縣幹部群眾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針對各組調研課題,形成了四個方面的調研報告。在精準立項、精準發力的基礎上,為範縣攻堅脫貧事業及其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實現了人才培養與服務地方發展雙贏的局面,為我省脫貧攻堅做出了貢獻,奉獻了青春才智。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4、弘揚工匠精神,助力中原出彩。建藝學院“尋找身邊的工匠精神”調研團來到河南省汝瓷之都——汝州市,就玉松汝瓷和宋官汝瓷進行調研學習。實踐團通過實地參觀、調研、採訪等形式瞭解了汝瓷胎收斂、溫厚、寧靜、含蓄的特點,並現場體驗其製作環節。在採訪中,實踐團瞭解了玉松汝瓷嚴格的品牌標準、精益求精的工藝要求、精細化的產業流程、獨特的文化價值追求理念,以及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不忘推陳出新的革新精神使汝瓷行業蓬勃發展。隊員們被“工匠”精神所觸動,其敬業、精益、專注與創新的理念,也激勵著隊員們要更加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5、心繫教育,愛心支教。能源學院“純心·向葵公益”支教團在焦作市修武縣第二初級中學開展了以“純心文昌,為愛添色,志願你我,攜手並進”為主題的實踐支教活動。支教團通過課件、視頻觀看、以身示範等方式向學生們講解了語、數、外基礎課稱以及天文、地理、歷史、風俗習慣、舞蹈、足球等有趣的課程,舉辦了趣味運動會、繪製手抄報等豐富多彩的支教活動。此次支教活動,增強了成員們的責任感,鍛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意志以及課堂表達、運用能力,為支教奉獻了一份青春才智。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6、關愛留守兒童,共創美好未來。我校青馬工程培訓班“青少年特長校外指導教育”實踐團在白山市江源區孫家堡子街道和砟子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白山市江源區團區委的支持下,實踐團隊深入盛豐社區、新世社區、協力村、民強社區、江南社區,以入戶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生活條件、心理狀態、素質教育及安全保障5個方面進行調研。該團隊認為江源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業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意識薄弱等系列問題,並瞭解到部分留守兒童性格較內向,缺乏與家長溝通交流。實踐團通過基礎學科、應急知識、心理健康、醫療幫扶、科技展示、科學實驗等6個方面,為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學習、課外活動、生活必備技能等系統的培訓和指導,進一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7、領略“德孝”文化,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文法學院“傳承德孝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團深入沁陽市孝女楊香故里,開展了探尋德孝文化魅力、弘揚德孝文化系列文化服務活動。實踐活動中,服務團通過採訪村民、孝心少年、祭奠楊香墓,參觀宋氏祠堂和郝氏祠堂等形式瞭解該村的“德孝”文化。結合歷史遺蹟和楊香村歷史文化活動資料,製作了後楊香村村報與宣傳手冊、採訪視頻,舉辦了“傳承德孝文化,弘揚中華文明”文藝匯演。通過“歌曲+手語舞”《感恩的心》、話劇《楊香扼虎救父》、舞蹈《禮儀之邦》、手語舞《跪羊圖》以及朗誦《紙船——寄母親》等節目有效地向老百姓傳遞了“孝心無價,德以養人”的價值理念。後楊香村的實踐經歷,讓實踐團在宣揚優秀文化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淳厚、深遠的家文化。同時,隊員們的實踐成果對推動後楊香村文化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8、走進美麗鄉村,踐行醫療服務。醫學院“‘醫’心一‘義’,為愛出發”實踐團在當陽峪村開展了普及醫療常識、發放醫療衛生宣傳頁、免費測量血壓等義診活動。隊員們專業地進行血壓測量,耐心地向村民講解醫療常識、示範急救動作,讓村民能夠真正的瞭解自身健康狀態,關注醫療衛生知識,得到了村民們的一直好評。隊員們紛紛表示義診活動是將課堂所學與實踐相結合的鍛鍊平臺,有助於隊員們將健康知識散播到千家萬戶。實踐隊員深入當陽峪村開展義診、醫療宣傳,把身紮在基層,服務了地方,提升了自身的實踐能力,瞭解了農村老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及生活情況,為老人們送去了溫暖與關愛,增強了村民對自身醫療衛生的瞭解和關注。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9、防溺水教育宣傳,提升社會責任感。土木學院“愛心支教,呵護成長”實踐團在韓愈路等社區開展了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在以“玩水失足千古恨,回頭是岸等來生”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中,實踐隊員為孩子們耐心地講解了溺亡的原因、溺水後人體的反應,列舉了一系列後果,糾正了孩子們“會游泳就淹不死”的錯誤觀念,並傳授了遇到危險時正確的自救方法。該院領導的高度重視給予了隊員鼓勵和支持,為隊員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再接再厲完成防溺水教育任務起到了促進作用。此次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不僅增強了隊員們的社會責任感,而且提升了該社區兒童的避險防災、自救自護的能力,增強了防溺水安全意識。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0、用愛心宣講科普,以知識服務百姓計算機學院“愛心科普,e能郵遞”志願服務團走進西於村進行計算機知識普及和科普宣講調研活動,併為村民提供維修電器等服務。實踐期間,實踐團隊員兵分兩路,一部分深入各家各戶進行電器維修,一部分進行科學知識問卷調查及科普宣講,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走進群眾,通過實地調研、訪談和科普宣講等方式,為當地村民普及計算機知識。實踐中,實踐隊員們不僅發揚了實幹精神,還結合專業知識切實服務當地老百姓,實踐經歷讓隊員們對自身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感悟。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青年志願者,繼續深入基層,以紮實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1、維修電器助百姓,服務社會長才幹。電氣學院“電器開發部義務維修”實踐團到焦作市各村為村民義務維修各種家用電器310餘件。實踐過程中,村民送來了各種家用電器,如小冰箱、電風扇、吹風機、電子秤、電飯鍋、飲水機、電磁爐、音響等。這些電器存在線路老化、電機損壞、線路短接、電容爆裂、電路鬆動等問題。 實踐團隊員們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合理分工,最終攻克各種維修問題,為多位村民修好了電器,得到了村民的感謝和村支書的讚揚。本次維修活動,不但讓實踐團隊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服務了村民,而且增強了他們的實戰動手能力,豐富了隊員們的維修經驗,鍛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培養了他們的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2、投身公益,志願服務顯真情。財經學院“益善益美”實踐團赴焦作萬州苑慈善屋,就孤寡空巢老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開展了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在開展了愛心早餐屋活動環節,志願者們每天為環衛工人以及其他弱勢群體送去溫暖的早餐,為他們提供一個舒心的清晨;在留守兒童愛心捐贈活動中,志願者們通過書籤、明信片義賣形式,為留守兒童募集了善款,增強志願者們的社會責任感,調動了市民群眾參加公益志願活動的積極性,傳遞正能量與文明,匯聚社會暖流;在公益小天使的財商培養環節,志願者們通過財商教育“快樂小雞桌遊活動”,運用自身專業知識,給孩子們講解了簡單財經知識,培養了孩子們的財商意識。系列志願服務活動,使實踐隊員們增強了對孤寡老人、環衛工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愛意識,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收穫了感悟、提升了自身綜合素質。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已成為我校重要的實踐育人環節,社會實踐活動也越來越深受廣大同學的喜愛和期待。我校各實踐團在實踐過程中,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在帶隊老師認真負責、悉心指導下,團隊隊員冒著炎熱、頂著酷暑,深入基層,走入社會,通過社會實踐瞭解了民情、增長了才幹,增強了大學生在實踐中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能力,不僅得到了實踐當地老百姓的肯定和稱讚,還得到了《中國煤炭報》《中國經濟週刊》《河南日報》《河南經濟報》《河南科技報》《東方今報》《焦作日報》《焦作晚報》等主流紙質媒體以及焦作廣播電視臺、山西長治綜合廣播臺等電視媒體和鳳凰新聞、搜狐網、人民網、中青在線、大河網、今日頭條等各大網絡媒體對學校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報道。

往期精彩回顧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社会实践|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審核 | 高繼耀

校團委青年宣傳中心出品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