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多套组合拳打好农村产权改革仗

今年以来,临沭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按照“全面开展、循序渐进、分批推进、压茬进行”的工作思路,坚持稳扎稳打、时间服从质量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力盘活村集体家底,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健机制 广宣传 保障改革顺利开展

临沭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11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25个成员单位和9个镇街一把手为成员的县领导小组;召开了县、镇、村1300余人参加的高规格、大规模动员培训会议;成立了由9名县级领导任组长的行政督导组和由县农业局班子成员带队的业务指导组,每周深入镇村指导督促1次。统一印制18万份《一封信》《宣传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利用县广播“村村响”栏目、“城乡纵横”节目,循环播报工作政策,强化宣传,调动群众参与意识、发挥监督作用。开展业务培训,使镇村干部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改革每一阶段的操作流程,把握好改革的工作要求。今年以来,县级共举办培训8次、2200余人次,镇级举办培训30余次、约3000人次。

清资产 清库存 清土地 全面托清农村集体家底

对村集体各项资产逐一清查核实,以账找物、以物对账,据实、按规定、按程序做好盘亏、盘盈和核销等工作。对各类债权性应收款项,逐一让债务人核实签字(或代签)确认。为防止漏管漏登,就上级帮扶项目形成的资产和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要求县直相关部门配合县农业局共同统计,县、镇、村三级相互逐一核对,确保村级各项扶贫资产清查不遗不漏,切实做到账实、账账相符。目前,已有14个县直单位清查统计出村集体资产1.85亿元。

镇级组织人员到各村认真搞好库存盘点,对顶库单据、未交接账务等进行全面摸底统计,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共有342个自然村存有白条顶库现象,数额约1亿元,其中,未交接账约3400万元,因手续不全或违规而无法入账单据5980万元。

采取“剔、量、查”的方法进行,“剔”,就是根据三种类型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将全村土地中属于承包给农户30年的家庭承包地、宅基地剔出来,剩余的即为集体土地。“量”,就是对集体土地,村级通过组织人员人工测量或聘请第三方测量,利用GPS定位形成地籍图。“查”,就是查合同、账目,核实集体资源发包的准确信息。截至目前,全县已丈量测绘集体土地9.5万亩。

出政策 落实效 开展专项整治

对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白条顶库、资产资源处置不规范、合同不规范、拖欠集体土地承包费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制定出台了《临沭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专项整治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专项整治工作中遗留问题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要求和疑难问题处理意见,要求组织、减负、信访考核时给予政策倾斜,公检法、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予以支持配合,专项整治列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内容,下大力气开展清产核资和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全县已处理顶库白条8500万元,对未签订承包合同的,已补签完善合同3300余份,清收资源承包费3650万元、清收往来欠款460万元。

促发展 增收入 夯实产改基础

运用清产核资的成果,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村集体薄弱村三年清零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村集体通过清产核资托清家底子,通过清收债权增加集体收入,并进一步用活“家底子”、探索“新模式”,趟出了增收“新路子”。目前,全县已有90多个村与金丰公社合作,托管土地达8万亩,村集体增收340万元、村均3.8万元;金正大、金沂蒙、史丹利、金正阳等35家企业与77个村居结对共建,发展增收项目120多个,实现村均增收近5万元;招商引进外地实力企业68家落户临沭村居,村集体通过获得土地流转费、劳务中介费、税收返还和收取租金等,增加村集体收入500多万元,解决了近100个村的增收问题。

截至目前,临沭524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其中,282个村居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核实固定资产3.1亿元。村集体未交接账目处理了,干部手中单据解决了,财务账目理顺了,集体黑地查清晰了,拖欠集体多年的承包费收缴上来了,资源发包等事项公开公平了,村民意见少了,干群矛盾少了,极大地促进了临沭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