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降涼風至,秋燥來襲宜「平補」|試試這八款應季食方吧

白露已降凉风至,秋燥来袭宜“平补”|试试这八款应季食方吧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吧!

有約君說

近日後臺有不少粉絲問有約君:”為何總是覺得很乾?“有粉絲反映自己不僅咽燥乾咳、嘴唇還出現了乾裂現象。此時,有約君不得不提醒,秋燥即將殺到了。

畢竟白露已過,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大地將迎來有露水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由此可見,秋意也一天天更濃了。

白露已降凉风至,秋燥来袭宜“平补”|试试这八款应季食方吧

但是,在廣州,三十多攝氏度的高溫,加上突如其來的颱風,遠遠還沒到白露凝霜的程度,讓人感覺遇到了一個假的“白露”。不過,不要被白天的高溫給騙了。白露是全年裡晝夜溫差最大的季節,有約君溫馨提醒各位,外出記得帶上一件襯衣,以備不時之需。

粉絲們最關心的白露養生要點以及食補方法貼心的有約君已經準備好了,歡迎大家轉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哦。

白露養生:預防秋燥正合時

秋季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白露”標誌著炎熱的夏天將過,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進入了“中秋”時期。“秋燥”相關症狀容易找上門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廣州市南沙中心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鄧聰為大家支招。

白露已降凉风至,秋燥来袭宜“平补”|试试这八款应季食方吧

鄧聰介紹,白露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人們常感覺很“幹”,出現口鼻乾燥、嘴唇乾裂、咽燥乾咳、皮膚緊巴巴、大便秘結等“秋燥”症狀,嚴重的還會鼻出血、皮膚皸裂脫屑、肛裂等,老年人尤其多發。

古語有云:“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鄧聰提醒,白露節氣極易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白露要防脾胃受寒,不可赤膊貪涼。

白露不必大補,“不燥不膩”剛剛好

白露節氣,飲食宜遵照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原則,可多選擇富含維生素類食材,如胡蘿蔔、秋梨、芝麻、木耳、廣柑、柿子等。秋藕、蓮子、菱角、甘蔗等當季食材也是不錯的選擇,有生津、清除燥熱的作用。藥膳方面以潤肺化痰為宜,可適當選用如銀耳、百合、銀杏、麥冬、川貝、沙參、玉竹、杏仁等,並可酌情配合一些益氣滋陰的中藥。

白露已降凉风至,秋燥来袭宜“平补”|试试这八款应季食方吧

白露時節,還比較炎熱,一般不必大補,即使身體虛弱,需要服用補藥,也最好選用平補之品。所謂“平補”,主要指“補而不峻”、“不燥不膩”。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可服食蓮子、芡實、山藥、扁豆、紅棗等,這些食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並都具有健脾補胃的功效。

相信很多粉絲都在等著有約君的食療方,下面有8款,大家收好啦——

01

芡實蓮藕羹

做法:芡實60克,蓮藕,荸薺各100克,大棗20枚。上三味搗碎,大棗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狀,放適量冰糖服食,每日1劑。

功效:此羹可養胃生津,主治食慾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

02

沙參玉竹豬肺湯

做法:沙參、玉竹各30克,豬肺500克。將豬肺切片後放水中用手擠洗,去除泡沫,加入沙參、玉竹,加水適量煲湯,食時加鹽調味,每日1次。

功效:有養陰清熱、祛痰止咳、補肺潤燥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咽乾喉痛、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心煩口渴等症。

03

北杏燉雪梨

做法:用北杏10克,雪梨一個,白糖30克,清水半碗,置燉盅隔水燉一小時,飲湯食雪梨。

功效:有化痰止咳,清熱生津,潤肺平喘的功效。民間常用以治疔秋冬燥咳,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口乾咽痛,腸燥便秘等症。

04

白菜乾腐皮紅棗湯

做法:

用白菜乾50克,腐皮50克,紅棗10粒,加清水適量煲湯,油、鹽調味,佐膳。

功效:有清肺熱,潤肺燥,養胃陽的功效。民間常用以治療老人慢性支氣管炎乾咳,秋冬肺燥咳嗽,胃熱腸燥,大便乾結等症。

05

無花果冰糖水

做法:用無花果50克,冰糖適量,煲水服食。每天一次,連服3天。

功效:有祛痰理氣,潤肺止咳,解毒潤腸的功效。民間用以治療肺熱咳嗽,聲音嘶啞,咽乾喉痛,便秘、痔瘡出血等症。

06

花旗參麥冬龍骨湯

做法:將花旗參、麥冬、北芪、蓮子、玉竹和紅棗各物洗淨,紅棗去核;龍骨洗淨切塊,汆水撈起衝淨;.將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飲用。

功效:養陰補氣、清心安神。

07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做法:豬瘦肉原塊洗淨,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後,放入瘦肉,改文火煲1-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清潤肺燥,益肺生津。適合氣虛肺燥、咳喘氣短、口乾渴飲、燥熱傷肺而咳嗽咽乾者飲用。

08

茅根竹蔗燉海螺

做法:將茅根、竹蔗各20克,海螺2個,豬瘦肉50克,生薑1~2片洗淨,豬瘦肉切粒狀,與茅根、竹蔗、海螺一同放入燉盅,加入清水,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進飲時方下鹽。

功效:去燥生津,滋陰補益。

除了食養,還要注意這些......

白露節氣後氣溫開始下降,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此後的早晚更添幾分涼意,除了食療,人們在此時節該如何調養自己的身體,以適應節氣的變化呢?

衣著:及時增衣, 腹部腳部要防寒

白露時節,早晚溫差大。大家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會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因季候的變化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另外,還應注意腹部和腳部的保暖

肚臍部位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腳部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話說“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重要原因。所以白露也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鬆、舒適、吸汗。

起居:早睡早起 夜間保暖防著涼

春夏交替,人們容易生病,此時則要求人們儘量能夠做到早睡早起,調養人體中的陽氣,以養心血,並且在起床後進行適當的活動,幫助肺氣的宣發。

此時節夜晚氣溫較低,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夜間睡覺最好不要再開著空調,也不宜大開門窗,還不可袒胸露背,一定要注意做好腹部、關節等處的保暖,以免著涼帶來一些疾病的困擾。

運動:適當鍛鍊 因人而異來選擇

白露節氣,天氣變得涼爽,是一年中非常適合鍛鍊身體的好季節。此時可增加一些戶外運動,主要是晨練,早晨的溫度相對較低,是鍛鍊耐寒最好的時段,一定要早起。而且運動之前一定要吃好早餐,切忌不吃早餐去鍛鍊,容易導致低血糖。運動的方式也是多樣化,運動項目的選擇應因人而異,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活動,要量力而行。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進行以上運動鍛鍊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

此外,進入秋季容易出現低沉甚至抑鬱的情緒,應注意心理調養,保持愉快的心情。凡事先穩定情緒,調整狀態後再做決定。週末及節假日應與家人或朋友外出秋遊。公園、郊外那秋高氣爽、悅目美景、涼風拂面的感覺,會讓人坦蕩、舒爽,從而開闊心胸,暢達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