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回民140年守護反清英雄,其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比孫中山早40年


慵懶閒適的大理古城,祥和寧靜,一派歲月靜好的景象。然而,在160餘年前,這裡卻見證了一場壯懷激烈,蕩氣迴腸的反清起義。作為起義中樞的兵馬大元帥府,就設在古城復興路上

總統兵馬大帥府,現已成為博物館。館內闢有專區,詳盡展示了回民杜文秀領導的反清起義過程

1856年,腐朽的清廷政策終於引發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激烈反抗。回民杜文秀在巍山小圍埂領兵起義,攻佔大理。隨後,杜文秀被推為總統兵馬大元帥,成為起義領袖。改提督府為帥府,建立新政權。雖然新政權宣佈起義是遙奉太平天國的號召,但這場西南民族起義並沒有和東南的太平天國有實質聯繫

轟轟烈烈的反清起義,持續了17年,席捲雲南,震驚朝野。1872年年末,雲南巡撫岑毓英,提督楊玉科重兵包圍大理。城破之際,1873年臘月初九,起義領袖杜文秀捨身取義,全家服毒後,吞食孔雀膽,與2名隨從前往清軍行營,欲犧牲自我,保全全城百姓

下兌村,距大理古城3公里,原名兌珠宅。從名字就可看出,這裡曾經商貿發達,是起義軍的金融中心。清將楊玉科包圍大理,即切斷義軍經濟命脈,佔據兌珠宅以為清軍行營

杜文秀一行進入清軍行營,即被斬首。清軍亦未停止鎮壓,下兌村原有2000多回民幾乎屠沒,經100多年的恢復,現也只有幾百人

清廷的暴政,並沒有嚇退正義的回族人民。下兌村村民收斂了起義首領的屍骸,杜文秀的女婿為其樹了墳墓。經140多年的修葺,現已成為省重點保護單位,莊嚴肅穆

雖然杜文秀墓地平時少有人參觀,但村裡回民還是真情守護,派了專人看管,回民劉老就是其中之一

農活之餘,劉老每天都會來這裡,鋤草修木,精心慰籍民族英魂

因為是免費參觀,原先一些遊客極不守規矩,菸頭雜物隨意丟棄。為免褻瀆英靈,村裡伊協只好關閉大門,留下電話號碼。想參觀的遊客只要拔個電話,劉老就會趕來開門,熱情為遊客講解。這個墓地被村裡回民視為聖地真情守護了140多年。既使在那個10年,有些毛頭小夥想有所舉動,也因村裡的回民群眾奮起阻擋而作罷。

劉老介紹,杜文秀元帥最初的埋葬地點並不在這裡,而是當時清軍行營-村裡的清真寺前水井邊。下兌村清真寺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於2008年重修,顯得異常莊嚴

寺前有一古井,即為杜文秀殉難處。旁邊立有牌刻,上面詳細記載了杜文秀生前的最後2天的經歷,並附其絕筆親書《留筆一紙》。從而確證杜文秀的殉難日為1873年臘月初九。很多遊記無腦傳抄,人云亦云,多錯寫為1872年12月,誤人不淺

杜文秀殉難處,被村民們保護得整潔乾淨,一塵不染。清真寺的工作人員老馬,熱情詳盡介紹了杜文秀起義成敗後的歷史:臘月初9,杜文秀被清廷斬首,首級送昆明查驗。初10,岑毓英發布公告,要求大理平民繳銀免罪。當日即括得40萬兩。初11,清廷誘騙繳銀回民10數萬至大理鶴陽銀橋鎮,圍而斬殺3天3夜,血染洱海。杜文秀捨身取義卻和太平天國石達開結局一樣,令人驚憤

下兌村回民在清真寺裡開闢了杜文秀事蹟陳列室,以時時銘記這位民族反清英雄。陳列的事蹟,展現了杜文秀鮮為人知的卓越政治素養


杜文秀領導的大理回民起義,提出了先進的政治綱領:救民伐暴,聯回漢為一體,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翦除貪汙,出民水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一理念,在40餘年後的1905年,才由孫中山先生再次提出,經過艱苦革命最終推翻了清朝

杜文秀的事蹟,在廣大回族民眾中世代流傳。杜文秀的遺蹟古墓,被幾百名下兌村回民真情守護。回民老馬的兒子,現在也開始在陳列館幫忙,將這歷史精神傳承下去

民族英雄,反清領袖。杜文秀為什麼歷經百餘年仍會被回民大眾如此愛戴?他的絕筆詩《冷吟》也許能夠說明:幾經曲折夢初醒,唯有人民是心腹。歷史告訴了:誰與人民推心置腹,誰就會被人民真心擁戴。你們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